近年来,每当天气转冷、民用天然气量增加时,化肥企业供气量就会大幅减少,迫使众多企业减产甚至停产。为探究今年冬天气头化肥企业的用气状况,记者采访了河南、陕西、河北、新疆、重庆、四川等地的气头化肥企业。
“天然气供应充足,所有装置依然维持100%负荷运行。”河南中原大化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凤安的话令人出乎意料。他说,在经历了2005~2008年“短气”之困后,中原大化干脆放弃了有名无实的优惠气价政策,四面出击,以每立方米1.7~1.8元的市场价格多方寻求天然气供应商,最终获得了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原油田公司等3家单位的支持,天然气供应与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今年除了计划检修外,全年没有因天然气供应不足而减产或停产。12月以来,公司天然气供应充足,化肥与三胺装置全部满负荷运行。
12月5日,河北沧州大化集团销售处处长常万凯也兴奋地对记者表示,作为河北省最大的天然气工业用户,沧州大化集团每年需要天然气5亿立方米。“我们原来饱受供气不足之困,甚至一度因'断气’一年停车3个月。但自从以1.6元/立方米的价格与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签订长期供气协议后,加上天津大港油田每年几千万立方米天然气的补充,企业供气状况得到根本好转。”目前,沧州大化包括化肥和TDI在内的所有用气装置全部满负荷生产。
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化肥分公司、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宜化集团鄂尔多斯联合化工有限公司、甘肃刘化集团、陕西兴化集团等众多北方气头化肥企业的负责人均对记者表示:今冬天然气供应情况好于往年,目前,他们的化肥装置基本维持满负荷生产。这主要得益于企业的地理优势,能够找到近距离的气源,用上充足的天然气。“往年进入12月后,天然气供应量肯定会减少。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日供气量仍然在45万立方米以上,继续支持着硝铵装置满负荷生产。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能够用到长庆油田的供气。”陕西兴化集团负责人说。
与北方企业“暖意融融”的情况相比,长江以南的气头化肥企业正在经受“风霜雨雪”的煎熬。
重庆万利来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平向记者反映:由于天然气供应不足,公司10万吨/年甲醇、15万吨/年二甲醚装置被迫常年停产待气;1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在1~9月也只能维持60%的负荷运行。10~11月,企业化肥装置负荷率降至50%。而更令他忧虑的是,目前供气方还没有明确12月的供气指标,这意味着随时都有“短气”的风险。
万利来公司的境况还不算最糟。“作为全国最大的气头化肥生产基地,四川化工控股集团年设计用气量26亿立方米,2010年供气量为12.8亿立方米,今年供气量只能满足企业40%的生产需求。导致6套气头化工装置已停运4套,另外一套也因供气不足,将于近期停产。”四川化工控股集团经济运行部部长贺文炳无奈地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因为缺气,重庆建峰化工有限公司投资近30亿元建设的45/80(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项目,于2010年8月建成后,连试生产都没有完成,就被迫全面停产。其一期项目今年1~4月停气,5月开始恢复供气后,至今只能维持70%负荷运行。赤天化集团、云天化集团等西南地区的化肥企业,目前的化肥装置负荷率也只有70%。
就连中石化的下属企业四川美丰化工股份公司,也备感“吃不饱”。该公司宣传信息部主任蒋青向记者表示:四川美丰化肥装置设计年产能为100万吨尿素,年需天然气6.1亿立方米,而实际年供气量只有4.1亿~4.3亿立方米。
据了解,西南地区现有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和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两大天然气供应商。其中,普光分公司主要为川气东送工程供气,分流给西南地区工业用户的气量很少。而在很少的工业用气中,一部分供给中石化下属企业,另一部分被中石化齐鲁石化分公司达州年产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以及中石化四川维尼纶厂年产30万吨醋酸乙烯等项目“瓜分”,无力照顾其他工业用户。而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主力气田已经过了丰产期,产气量年递减率达12%~18%。而西南地区天然气需求增速异常迅猛,日均需求量达4100万立方米,实际日供应量不足3600万立方米,高峰时供气缺口达1000万立方米/日。因此,在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的冬季,化肥企业供气量往往会大幅减少甚至停供。
虽然明年6月以后,随着西气东输二线气的入川,西南地区天然气供应状况会有所好转,但专家还是提醒大家:在全国天然气总体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果不尽快理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取消化肥用气优惠政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供气单位届时依然会以各种理由减少甚至停止对化肥企业供气,西南气头化肥企业面临的困境仍将持续。而气头化肥企业也可以主动寻求获得新的供气源等解决方案。
(中国化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