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煤炭信息研究院院长黄盛初日前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主要大型煤电企业均在“煤代油”领域迅猛发展,尽管发展前景看好,但不少人也提出行业存在发展过快的隐忧。因此有专家建议,国家应提高该领域准入门槛,避免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抱团”行为。
黄盛初告诉记者,目前神华集团、神华宁煤集团以及伊泰集团等主要大型煤炭企业均在“煤代油”领域持续发力。其中神华集团的煤炭直接液化项目最终将达到320万吨产能,包括汽油50万吨、柴油215万吨以及液化气35万吨。神华宁夏煤业集团40万吨级项目,总投资550亿元,目前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评估。
伊泰集团的煤制油项目规模将扩大到60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达到惊人的100万吨。潞安集团则计划在2020年建成1500万吨的煤制油生产基地。而晋煤集团在迅猛发展煤层气开采的同时,煤层气液化和发电也已经实现商业化运行;黄盛初透露,该集团在煤制油领域也将有大动作——准备建设100万吨的煤制油项目。
据介绍,目前中国发展“煤代油”的重点主要集中于4个领域,包括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和煤制油。其中,煤制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且投资量最大的一个领域。目前,中国政府批准的煤制油项目有5个产能达到了160万吨。其中包括神华集团采用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鄂尔多斯项目以及一些间接液化的项目。
黄盛初同时指出,尽管煤化工在中国发展很快,但政府始终持谨慎态度。“有些专家就认为,从一种燃料变为另一种燃料,本身意义有限,况且转换过程本身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并不划算。”黄盛初说。
据了解,国务院办公厅在2009年就下发了《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其中提出要稳固发展“煤代油”示范项目。重点发展现有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以及煤制乙二醇等5类示范工程。但黄盛初指出,企业实际并未做到“稳固”发展,而是“加快”发展。而持此种观点的专家实际并不在少数。
“国家不是限制煤化工发展,但它的确发展太快了,”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一位专家对记者说,“原因在于资源省份政府与煤化工企业之间的'抱团’。”
该专家认为,从资源省地方政府的角度看,本地所产煤炭无法在本地被充分消化,也就会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从企业角度讲,市场饱和也会给它们造成损失,但企业的积极性仍持续高涨,原因在于中国的煤炭企业、电力企业都“不差钱”,所以总想去抢占制高点,造成企业投资的胃口越来越大。因此应当避免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这种“抱团”,并从产能、能源利用率、环境容量和安全等角度提高“煤代油”领域的准入门槛。
(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