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口碑均落后 丰田老大难挡大众虎势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12-16 10:18:18  兰格钢铁
    广汽丰田新款车型第七代凯美瑞12月8日上市。丰田董事长丰田章南亲自现身发布会现场站台力挺。广汽丰田总经理小椋邦彦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德国的大众。”

    近年来,丰田老大的位置有些不保,大众汽车虎视眈眈甚至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丰田依靠新车型予以反击也是情理之中,但凯美瑞进入的中级车市场只是车企争夺的一部分。那么,依靠一辆新款车型的上市,是否就可以解决丰田积弊,从而漂亮翻身呢?

    产量口碑双降落后大众

    在2011年上半年全球销量排名中,大众紧随通用之后,以413万辆的产销量排名第二,丰田以371万辆的产销量排名第三。

    丰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大幅下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中国汽车产销数据,2011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的整体增速为1.4%,但丰田品牌的产销量为32.14万辆,同比下跌13%。一汽丰田排名第12位,比去年下降两位,而广汽丰田则在20名之外。在丰田双线下滑的同时,2011年上半年,大众却在中国市场赢得了不错的成绩,大众在中国市场销售了110万辆,在中国的产销量增长了5.3%。

    面对销量的下降,丰田的品牌满意度也在下降。在JDPOWER公布的2010年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排行榜上看到,丰田只有旗下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进入了销售满意度排行榜前20名,但是位次也从去年的第9下滑到第17名。而大众的奥迪品牌则荣登榜首,斯柯达位列亚军。

    丰田(中国)产销方面它不但落后大众,现代也已对其超越,而其身后日产也虎视眈眈。销量上如此,在品牌塑造上同样如此,大众技术已被广泛认可,丰田却总是陷于“召回”的泥潭。

    技术保守

    丰田的保守是出名的。在其他外企纷纷引进新款车型时,丰田的却止步不前,少有动作。天津丰田成立已11年,广汽丰田成立也有7年了,可生产的车型和改款的速度相比其他合资车企要慢很多。

    目前,一汽丰田生产的车型有6款(不包括四川和长春),广汽丰田有4款。自2007年和2009年一汽丰田投产卡罗拉和RAV4后,之后再无新款车型面世;广丰除了凯美瑞,也就只有今年上市的逸致。相比其他多数车企,每年都推出一款甚至多款新车型,丰田在华生产的车型缺少新意,新车型引进太慢。与之相对的是,大众在2009年到2010年陆续引进11款新车,并计划到2010年每年引进4款新车。

    在技术方面丰田也落后于大众,大众将缸内直喷、双离合器等技术应用在国产车型上而广受欢迎。而丰田却没什么进步,为大家所熟知的还是有点“老”的VVT-I(气门可变正时)。此次新款凯美瑞虽然做了从内到外的改变,但是在整体技术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虽然丰田今年宣布在天津建立新的研发中心,但是这是否可以真正解决研发不足的问题,依旧让很多人心存质疑。在广州车展上,丰田提出会引进新能源汽车,但是和大众等其他车企比起来,其引进与研发速度大大落后。

    降价保量

    价格优势也是第七代凯美瑞用来对抗大众车系的一个砝码。除了新一代凯美瑞,丰田其他车型也在纷纷促销。但是降价虽然可以赢得一时销量的提高,但是毕竟只是权宜之策,要想真正反败为胜,还是需要在质量上下工夫。

    去年丰田因踏板事件召回全球多辆车,今年11月丰田因为质量问题又召回北美市场45万辆汽车,涉及多个车型。12月,丰田又因为轮胎标签贴错,在北美召回20万辆塞纳。质量问题成为丰田的心头之痛。

    在宏观战场上,2011年大众在华销量超过两百万,而丰田总销量仅能达到90万辆。大众在华通过高度集成的模块儿化平台、成熟的动力总成搭配以及统一的家族式系谱,正在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生产经营,而丰田虽然擅长精益化生产,在上述领域兵力仍然较为分散。

    丰田希望第七代凯美瑞能够打败大众,然而面对大众的百花齐放,丰田的一枝独秀总显力量单薄。

    丰田的保守是出名的。在其他外企纷纷引进新款车型时,丰田却止步不前,少有动作。

    (本文来源:中华工商时报作者:吕颖)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产量口碑均落后 丰田老大难挡大众虎势
  • 路透:中国明年钢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增长料放慢
  • 波兰11月汽车产量同比下降9.8%
  • 中国明年钢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增长料放慢
  • 昆钢红钢三号高炉产量突破100万吨
  • 2011年1-11月份32家特钢企业分品种产量统计
  • 2011年1-11月份32家特钢企业钢材产量统计
  • 2011年1-11月份32家特钢企业粗钢产量统计
  • 2011年11月全国主要钢厂不锈钢产量
  • 包钢钢轨产量锐减 成功实现产品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