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以后,国内钢材价格连续两波跌落,预计钢材市场最糟糕局面尚未到来,有可能出现第三波下跌后才能触底回升。多数观点认为,产能过度释放是此轮钢材价格跌落的主要因素。但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钢铁产能释放明显低于6年平均水平,并未出现异常情况。因此,有必要在供求关系之外,寻求更重要的原因。
一、全年粗钢产量增速明显低于六年平均水平
进入本世纪后,中国粗钢产量多数年份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从2005年到2010年,粗钢平均年度产量增速为14.2%,只有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全国粗钢产量增幅急剧回落到了1.1%。2011年1—11月份累计,全国粗钢产量为6309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8%,预计全年产量大约6.8亿吨,比上年增长10%左右,或者不到10%,与2010年增速大体相当,且明显低于6年来的平均增长水平,难以得出2011年钢铁产能过多释放结论。
2005年—2011年中国粗钢产量增长情况表
年度 |
增速(%) |
年度 |
增速(%) |
2005 |
24.6 |
2008 |
1.1 |
2006 |
18.5 |
2009 |
13.5 |
2007 |
15.7 |
2010 |
9.3 |
6年平均 |
14.2 |
|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快报
二、消费需求增长态势不改
2011年,中国粗钢(钢材,下同)消费的两大攸关行业——制造业与建筑业均不理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累计,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为1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4.5%,比较去年同期增长水平有较多回落。其中投资增速中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外,其实际增长率回落更多。11月份的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也回落到50荣枯线下方。受其影响,尽管全年钢材消费增长水平出现回落,但由于其制造业与建筑业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水平,以及直接出口的较好表现,估计全年粗钢消费量(全口径,含直接出口)也在向7亿吨靠拢,增长幅度不会低于8%,整体供求关系大体平衡,至少不是非常严重的供大于求。
三、恐慌阴霾笼罩,才是钢材价格过度下跌的主要因素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供求关系大体平衡,或者是供大于求程度并不严重,为何在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几个月来钢材市场旺季不旺,价格环比大幅下跌了呢?兰格钢铁网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12月14日,兰格钢材综合指数为171.1点,比同年8月1日的194.6点,跌落了12%。
分析钢材价格较大幅度跌落原因,除了上半年钢材价格涨幅过大、过猛,产生了一些泡沫,自身需要调整以外,更在于下半年以来内外经济预期恶化,生产经营者与投资者恐慌阴霾笼罩蔓延,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这种阴霾恐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两债危机持续恶化。进入2011年以后,欧美债务危机,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至今未能见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搞得不好,欧元区有可能崩溃,欧元因此成为废纸。现在有人已经开始为“后欧元时代” 预做准备。比如,欧洲部分央行已经为欧元区完全解体准备应急方案,考虑如何重新启用欧元流通以前的本国老货币。此外,有些非欧元区的欧洲国家央行也考虑用其他货币取代欧元作为外部参考点,以期保持本币汇率稳定。如果欧元区崩溃,欧元成为“废纸”,就有可能引发世界经济更严重衰退,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钢铁的外贸出口势必受到严重冲击,包括其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两个方面。
二是国内紧缩需求的调控政策。为了防范物价的过快上涨,前段时期,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抑制需求的紧缩措施,对于汽车与住宅限购,尤其是不加区别地金融机构普遍连续加息,将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至前所未有水平。受其影响,不仅制造业指数跌落到50以下,国内房价的深幅跌落预期,也使得房地产销售和土地拍卖情况糟糕,这就导致了房地产商资金不足,并使得今后房地产建筑施工意愿下降。有观点认为,2012年中国房地产投资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新开工项目与实际施工量的减少,也会对于建筑钢材消费产生很大冲击。
正是由于上述几大攸关行业不乐观的现状及其趋势,甚至有可能出现更糟糕局面的预期,沉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市场恐慌阴霾笼罩。钢材生产经营者与投资者纷纷抛售,甚至每年都要进行的“钢材冬储”也受到很大冲击,由此引发了钢材价格的不断探底,进而压迫铁矿石等原料价格跌落。
四、政策微调,难以驱散市场恐慌阴霾
欧债危机的继续恶化,国内制造业、建筑业、出口贸易等攸关行业的超预期下行,引发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为此,中国调控首要目标开始由控物价转向保增长。
虽然政策开始进行调整,但是如果幅度不大,仅仅进行微调,估计难以驱散市场恐慌阴霾。不排除钢材价格新的下跌,即第三波跌落行情的可能。比如上海螺纹钢主力合约跌破4000元/吨支撑价位的可能。近期中国楼市、股市、商品市场行情低迷,在初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后继续探底,就显示了这方面动向。
这就要求决策部门以更大力度实施保增长措施。不仅在货币政策上宽松,更重要的是实施更积极地财政政策。要针对环境保护,这个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历史欠账,最为旺盛的需求,投入数十万亿元资金,进行规模巨大的环境保护建设,以此作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中国钢材需求新的增长点。
五、春节过后会出现上涨行情吗?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现阶段中国部分钢材贸易商与钢材消费者,在钢材及其原料经营操作上,还属于“老农种菜”,主要听凭市场价格的事后调节,缺少“前瞻性操作”。这就使得现在钢材市场普遍存在一种“操作纠结”,陷整个产业链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对于欧债危机继续恶化、国内制造业指数下行与房地产价格深幅跌落担忧,使得钢材使用者、贸易商与投资者们小心谨慎,不敢大量进货,尽可能地去库存化,甚至年年进行的钢材“冬储”也有可能受到很大冲击。这就会导致社会库存过低。一旦利多因素突然显现,市场风生云起,很多企业将措手不及,踏空行情;另一方面,如果大家普遍进货,大量库存囤积,予以很大期望值行情升温亦有可能因此消弭,至少是升值幅度难以理想。更可怕的是,要是上述两个更糟糕局面真的出现,市场行情出现新的大幅跌落,许多贸易商与投资者将遭遇惨重损失。
由此可见,春节过后的钢材升温行情能否出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纠结”如何化解?确实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六、全球救市如何影响钢材市场?
从今后一段时期来看,中国钢材市场的最大影响因素,将是全球“救市”,以及在其影响之下的中国宏观政策的较大幅度调整。愈演愈烈“两债危机”,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引起了世界经济更严重衰退担忧。如果任其发展,希腊、意大利等国家就会“硬性债务违约”,并将其风险外溢到英、法等核心国家,延祸西方国家及全球金融系统。
为了避免这种灾难局面出现,所以世界各国一定要联手“救市”。即使为此支付很高成本也在所不惜,否则损失将更加惨重。近期美联储和其他主要西方国家央行采取联合行动,全面降低商业银行借贷美元利率,显示的就是这种决心。
世界各国,究竟会如何救市呢?应该说,在告贷无门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救市手段还是开动印钞机,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这样做可以从两个方面避免世界经济陷入更严重衰退:一方面,印钞可以解决还不上债的问题,使得欧美一些国家能够借新债还旧债,避免硬性债务违约,延祸其它核心国家,导致整个体系崩溃。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支付手段,减缓欧美国家开支紧缩程度,保障经济增长与政局稳定所必须的消费开支,包括政府开支与个人开支两个方面。此外,开动印钞机,还可以使得欧美国家免除借贷利息,实现“无成本救市”。
由此可见,欧美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除了依赖央行购买国债,继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外,并没有其它出路可供选择。据此预测,今后美联储不仅会推出QE3,甚至还会推出QE4、QE5来,一直到经济重新进入增长,失业率达到合理水平为止。欧洲央行购买欧洲债券,也会成为欧洲国家债务问题的最后解决手段。
世界主要经济体一起开动印钞机的结果,当然是流动性大量进入市场,稀释既有物质财富,推高铁矿石、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从中、长期来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国际市场石油、金属、矿石等行情趋势依然震荡向上,相继越过前期高点,比如石油价格会突破150美元/桶,铁矿石价格会达到200美元/吨。必须看到,全球正处于严重通货膨胀的前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长期资源战略布局。今后的时代,依然是一个“资源为王”的时代,是一个资源不可复制,钞票可以大量印刷的时代。国际市场铁矿石、金属等大宗商品行情短期回落,改变不了长期货紧价扬趋势。这也是美国政府所以借助于强大军事力量,承受巨大消耗,甚至人员牺牲流血代价,也要获取石油资源,控制运输通道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最大限度地使用好境外资源,鼓励企业优先使用进口矿石、煤炭等,切不可奢谈什么铁矿石市场拐点,一厢情愿地豪赌所谓风水轮流转。因此,中国有关部门与钢铁企业,要制定全球资源布局的长远战略。要借助于现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千方百计走出去,尽可能多地购买铁矿石、焦煤等资源,鼓励优先使用进口资源,包括资源权益与资源产品两个方面。同时,还要鼓励钢铁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改进口原材料为进口成品钢材。这也是实现中国外汇储备多样化、实物化、资本化、权益化,避免严重价值损失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实现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