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试点以来,目前累计结算量达2.2万亿元。”近日,广东一监管层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此表示。与去年5063亿元的结算量相比,今年该业务的增长程度显而易见。
广东省的数据亦证明了这种趋势。昨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提供给本报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末,广东省累计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6.62万笔,结算金额7971亿元,占全国总结算量逾三成。其中,2011年1~11月全省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4.89万笔,金额5779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8倍和2.65倍,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但有不少银行业内人士对本报表示,自试点以来,基于可观的本外币利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汇差提供的套利空间,做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企业并不少见,而随着近期人民币贬值预期的上升,套利空间几近消弭,致使以套利为主要目的的那部分跨境人民币结算大大萎缩。
“自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企业套利主要以类似‘内保外贷’的方式来做。”一位外资银行熟悉该业务的内部人士对本报解释,即内地企业A公司将一笔人民币以定期存款方式押给内地银行,内地银行据此存款金额向境外开出一张人民币的备付信用证,担保海外的关联公司或子公司B公司向境外银行贷款融资。
这种做法的套利空间存在三个方面,即A公司可以获得境内的人民币存款利息,而B公司可以较低的借贷成本获得贷款,此外,B公司在境外申请低息美元贴现,到期利用NDF(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卖出人民币归还美元贷款,获得汇率套利。
上述人士算了一笔账:2009年至2011年2月,境内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息为2.5%~3%,当时海外美元借贷的年息约1.5%,两者之间相减的利差在1%~1.5%;再加上NDF人民币升值幅度约1%~2%,算下来企业可获2%~3%的总收益。
而现在,基于美元流动性的紧缺,这种套利空间荡然无存。上述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海外一年期美元贷款利率攀升,优质客户境外美元融资的年息已接近3%,资质稍差的企业在3%以上,而境内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利差消弭殆尽。此外,9月下旬至今的NDF市场数据显示了人民币较为强烈的贬值预期,尤其是11月30日美联储联手全球五大央行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以来,尽管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并没有趋势性贬值,但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12日触及或接近交易下限、美元指数连续反弹,这使得以往的汇差套利无法持续。
事实上,今年三季度的交易量比二季度萎缩了2%,是自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分析人士均认为这主要来自于跨境套利操作规模的下降。
“从市场大体实际状况来看,今年下半年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增速是有所放缓,从我行的交易量来看,10月和11月的交易量比8月和9月有较大的萎缩。”另一家外资银行贸易融资部的人士对本报表示。
法兴银行(中国)董事总经理、中国区商业银行总监姜云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几个月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增速应该会比较慢。如果NDF呈贬值趋势的话,企业通过香港作平台用人民币结算的愿意就会下降或者没有,套利的前提条件一定是人民币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