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累计开发新钢种(牌号)60个,完成年计划的170%;
这一年,依托科技创新实现降本增效9000余万元;
这一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轧无取向硅钢生产技术……
这是本钢实施精品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企业科学发展能力的中心环节,向科技进步要效益,通过采取一系列科技创新手段,进而提高本钢整体科技实力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2011年是本钢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合并重组后本钢全面建设现代化企业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中,本钢决策层高屋建瓴,紧紧把握市场前沿需求的脉搏,做出依托国际一流的技术装备和优质铁水资源,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彰显钢铁企业实力的决策。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作为科技创新龙头单位,大力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与基层厂矿专业技术人员一道,调整产品结构,实施降本增效,做好产品认证,为本钢“十二五”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夯实了基础。
◆加快产品研发
为调整产品结构提供强力支撑
新产品研发能力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钢广大科技人员群策群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借鉴以往产品研发经验的基础上,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为调整产品结构提供强力支撑。
今年以来,本钢主动与高端用户开展交流合作,确保新产品研发紧紧把握市场脉搏,实现效益最大化。截至目前,本钢与中石油、华晨汽车、东风本田、长春一汽、三一重工、上海舜业等重点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战略合作,在X100石油管线钢生产、热轧高强钢市场推广、热轧酸洗板、汽车板、压力容器用钢及北营帘线钢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和交流。今后,本钢将继续寻找有实力的品种钢市场的合作伙伴,开发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钢种。
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本钢瞄准高附加值产品,加大研发力度。如汽车高强钢等冷轧产品、机械工程用钢等热轧产品,轴承钢、汽车齿轮钢、军工钢等特殊钢产品,并为明年产品研发做好储备,真正形成“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促进了本钢原有产品的升级换代。截至目前,本钢完成“双高”产品缴库量750万吨,“双高”产品比例达到83%。
为早日形成拳头产品,本钢在没有“一贯制”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全面展开了无取向硅钢的研发、试制工作,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轧无取向硅钢生产技术,填补了本钢高端产品又一项空白。截至目前,本钢已批量生产50BW600、50BW800、50BW1000和50BW1300等牌号的无取向硅钢,产品的铁损、磁感等电磁性能指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同时,北营公司1780mm 热轧生产线成功轧制超极限规格新产品,首次达到设计能力,并依靠自主创新建立起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深化科技攻关
为增加产品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进步能力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要害所在,基于此,本钢广大科技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借鉴以往降本增效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变“墨守成规”为“随机应变”,为增加产品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以来,本钢成立了科技降本增效攻关小组,针对不同品种钢性质进行攻关。在冷轧产品降成本方面,他们通过提高产品产成率、优化化学成分、冷轧退火工艺、脱氧剂替代等方式降成本。同时,他们采取提高产品一次试制率和机能合格率等手段降成本。在热轧产品降成本方面,他们通过采取合金优化,完善控轧控冷工艺制度等手段,并与板材炼钢厂、热连轧厂等厂矿共同研究,采取热过热装方式和缩短板坯在炉加热时间等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工序生产成本。在特殊钢产品降成本方面,他们通过采取优化设计、精确控制成分和改善铸坯质量等措施,加大极限规格产品比例,以增加产品附加值降成本。
◆推进产品认证
为树立产品形象拓展给力空间
产品准入认证能力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紧要所在。基于此,本钢广大科技人员同心协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借鉴以往产品认证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变“跟跑者”为“领跑者”,为树立产品形象拓展给力空间。
今年以来,本钢引进日本“JPF一贯制”技术生产汽车板,并成功实现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目前已形成了具有本钢特色的汽车板生产技术,且日趋成熟,为产品认证准入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二冷轧、集团公司质管中心、国贸公司等相关部门及厂矿补充完善了产品认证体系,为产品准入认证工作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本钢汽车板通过长春一汽、东风日产、北京现代、上海汇众的认证。整车认证正积极推进,酸洗板产品正式打入上汽集团。
一年来,本钢在新产品研发、依托科技降本增效、打好产品准入认证品牌等方面取得了良好业绩,整体科技实力显著提升,为本钢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盈利能力、竞争能力打下了基础。今后,本钢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为充分彰显企业实力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