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率先试水300亿小微金融债小微债今年或现发行高峰
摘要:广受业内关注的小微企业金融债发行工作终于在2011年底前破冰前行。记者昨天从兴业银行获悉,作为首批获准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股份制银行之一,该行近日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率先成功发行总额达300亿元第一期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
广受业内关注的小微企业金融债发行工作终于在2011年底前破冰前行。记者昨天从兴业银行获悉,作为首批获准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股份制银行之一,该行近日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率先成功发行总额达300亿元第一期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银行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商业银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多项政策操作细则逐步明朗,今年申请发行此项债券的商业银行数量将大大增加,小微金融债的发行规模还得以攀升。不过与当前小微企业高达15万亿的贷款余额相比,小微金融债的实际影响力还有待时间检验。
首只小微债破冰300亿最大额度发行
作为首只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兴业银行2011年第一期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于近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这也是商业银行金融债券重新开闸后首只发行的债券。
据介绍,兴业银行此次债券发行选定工行和农行作为主承销商,计划发行规模200亿元,分固息、浮息两个品种,发行人在此基础上有不超过100亿元的超额增发权。经簿记建档,最终发行人行使超额增发权,发行量确定为300亿元,全部为5年期固定利率,票面利率确定为4.20%。
兴业银行有关人士表示,本期债券募集资金拓宽了该行的融资渠道,所募集的中长期资金可100%用于支持小企业贷款发放(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有效地解决了该行小企业贷款资金来源不足问题,为该行提升对小企业的服务水平、满足小企业融资需求提供了空间。
该人士还表示,兴业银行未来将重点发展符合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对资本依赖较小的小企业金融业务,这既是实现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扩大客户基础、培育核心客户的重要举措,更是企业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该行就安排200亿元贷款规模专门用于小企业贷款,2011年又安排不低于300亿元的贷款规模支持小企业信贷投放,并指定专人定期监控各分行小企业新增贷款投放情况,重点保障小企业贷款的投放需求,确保了全行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增速。
小微债发行成功≠小微业务成功
兴业银行金融债的成功发行也触动了其他有意介入小微业务领域的商业银行。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商”著称的民生银行同样是首批获得银监会批准发行小微金融债的股份制银行,500亿元的发行规模也是目前获批的银行中最大的。不过在率先拿到银监会批文后,该行的小微金融债发行速度却有所放缓。民生银行有关人士向记者证实,作为首批获批的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债发行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该行的小微金融债发行计划将于今年初择机实施。浦发银行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该行的小微金融债发行计划也将在今年实施,具体时间待定。该负责人解释,金融债的发行时机要视公司内部的计划和外部的市场环境综合考察决定,小微金融债的发行成功并不代表对小微贷款业务就能取得成功。
就在兴业银行发行成功的同时,在IPO工作上迟迟不见进展的广发银行本周也公开宣布,今年计划申请发行约300亿元的小微金融债,将发行金融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与此同时,广发银行今年还将专门拿出70%的对公信贷资源用于中小企业,其中不少于60%的信贷资源还将专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该负责人还表示,广发银行将在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逐年提升的发展目标下,争取到2015年,全行中小企业贷款在对公贷款的占比提升至60%。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广发银行中小企业一般贷款将近2000亿元,其中小企业一般贷款近900亿元,比2011年年初增加100多亿元。此外,哈尔滨银行也于本周宣布,其25亿元小企业金融债已获中国银监会批准,成为首批获银监会批准发行小企业金融债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
小微债发行高潮大行缺席
至此,目前国内已有包括兴业、民生、浦发、招商、华夏、中信、深发展等股份制银行,以及北京银行、杭州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城商行实施或推出了小微金融债的发行计划,总发行规模已超过2300亿元。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银行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工农中建为代表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此业务上仍未见动静。
对此,有银行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小微金融债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小微业务资本占用少的优势也将在愈加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下彰显;随着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陆续明确,商业银行通过小微金融债所获得的效益将逐渐显现,由此将带动更多的银行参与到小微金融债的发行中,预计今年该项金融债的发行将出现高潮。“与当前高达15万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相比,目前小微金融债能起的作用还很小。但随着此项业务持续深入,商业银行介入程度逐步加深,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还有待时间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