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散集团上马:中远洋干散货业务非彻底重组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1-6 9:54:45  兰格钢铁
    一个决策中心两个操作平台,中国远洋干散货业务非彻底重组

    2011年12月21日,在北京东五环外的远郊常营,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散集团)低调挂牌;只有门口摆放的众多花篮,才显示出这家拥有全球最大干散货船队公司的特殊背景。

    在8月下旬的中报发布会上,中国远洋(601919.SH)高调宣布整合上市公司所有干散货资源,并将此次重组称为“涉及面广、问题多、难度大的改革”。

    据财新《新世纪》了解,最终的重组方案是,中散集团作为母公司,纳入了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下称中远散运)、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下称香港远洋)、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下称青岛远洋)等三家所有散货资源,建立中散集团本部和香港航运两个经营平台,原来的三家公司则成为船舶管理公司。此外,中散集团还设立了华北、华东、华南三个市场分部,并在天津设立运使费管理中心和财务分部。

    “一个决策中心两个操作平台,其它业务基本不变,重组不够彻底。”一位熟悉中国远洋的航运界人士如是评论。中国远洋一位市场部人士也向财新《新世纪》记者坦承:“今年市场形势不好,领导不想高调宣布最后的方案,因为结果和预期相比做了不少妥协。”

    中散集团仓促上马之际,远处,欧债危机不止,美国经济复苏不确定,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2012年的航运市场需求阴影重重;近处,淡水河谷的大船已悄然开进大连港,一旦国际大矿山货主在亚洲的各分销中心建成,并自行组织船队运输矿石,势必对中散集团的国际航运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

    改革有保留

    当财新《新世纪》记者2011年12月23日来到中散集团办公楼时,办公室有些地方还在装修,各楼层水牌仍在调整位置。“我们100多号人最近都刚搬过来。”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此前两天,中散集团低调宣布进入试运营。这场被中国远洋寄予厚望的重组,终在年内尘埃落定——尽管有业内人士指出,用半年时间做这样重大的改革,略显仓促。自2011年8月对外公开重组目标后,9月份中国远洋原则决定成立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现有三家散货运输公司的党政主要领导均进入领导班子。10月,中国远洋从三家单位抽调65位业务骨干,成立了15个工作组,开展中散集团组建工作。

    “不整不行了。”一位接近重组工作的中国远洋管理层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一者国资委要求央企做内部资源整合;二者中远原各散货子公司各自为政,甚至互相争夺客户资源,但散货市场需要发挥规模优势和协调作用。当前市场低迷,改革的成本也比较低,各家公司容易对方案达成共识,对经营造成影响相对较小。”

    中国远洋已对旗下干散货资源进行多次整合。最近的一次是在2008年,中国远洋成立了散货经营总部,负责研究落实中远集团整体散货运输业务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统一对外。“2008年改革最大的败笔是,经营总部由三家公司经营人员兼任,并非实体公司,各公司沟通协作不畅,导致平台运作几个月后即告瘫痪。但这次建立了实体的母公司平台,可以更好地发挥集团的作用。”中散集团副总经理何应杰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专访时表示。

    将中国远洋原有三家散货公司纳入后,中散集团自有好望角型、巴拿马型和灵便型等各类大型散装船舶230余艘、1800多万载重吨,年平均控制船舶约400艘,运力规模超过3500万载重吨,居全球同业之首。

    中散集团由中远集团总经理马泽华亲自挂帅董事长,中国远洋副总经理许遵武担任总经理,集团三位副总分别由中远散运原副总经理何应杰、青岛远洋原总经理董明和香港远洋总经理李振宇担任。

    何应杰表示,此次重组最大的变化是中散集团本部成为中远散货板块的决策中心,负责运营决策;而原有三家公司成为船舶管理公司,分别负责各自原有船舶的机务、海员和船员等管理。

    但与原有设想不同的是,此次重组仍保留了“两个经营平台”:一个是中散集团本部,一个是香港航运经营部,主要负责境外自有船舶经营和租入船经营。“除了航运部和市场部并入总部,我们其他部门的人员和配备基本未动。”青岛远洋战略发展部一位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此次运营归总部统一管理,青岛远洋需要转变职能,更关注船队和船员管理。”

    “这次改革动静比较大,引起了国资委和中联办的关注。”何应杰向财新《新世纪》记者称,此次整个香港远洋整体变动很小,继续保留原有的船队、船员以及经营职能。

    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青岛远洋本来规模较小,只有干散货船舶23艘,总载重吨200多万吨,日常控制和经营各类大型散装船舶60多艘,约700万载重吨,风格偏保守。而香港远洋拥有船舶114艘,近千万载重吨,分为灵便型船队、巴拿马型船队、好望角型船队和沿海运输船队四支主力船队,其中24艘船舶从事沿海电煤、粮食和钢材运输。和青岛远洋相似,香港远洋的风格也相对保守稳健。

    相比之下,中远散运自有90余艘船舶,年平均控制船舶200余艘,运力规模超过1900万载重吨。“中远散运的风格一直比较激进。当年公司提出'从拥有向控制转变’战略,以船东、租家、经纪人、货主、FFA(远期运费协议)等多重身份参与市场,表现相当活跃。”一位航运分析师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2007年至2008年市场高位时,中远散运每年贡献利润超过百亿元,在2009年市场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公司的利润仍超过12亿元。

    “青岛远洋本身体量较小,今年经营业务非常差,和中远散运合并问题不大。但香港远洋依靠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相对经营业绩较好,同时可以享受香港的特殊政策,这可能是保留中散本部和香港远洋两个平台最大的原因。”上述熟悉中国远洋的航运人士对财新表示,“既然香港远洋拥有自己独立的运营权,自然也会拥有独立的运使费结算,再和国内平台进行统一结算。”

    上述青岛远洋人士则透露,为减少改革阻力,公司的船舶资产未做划拨,只有经营权收归总部,“这意味着,资产仍各归各家,根据业务进行收入分成,各家公司根据自己的成本情况取得相应的收入”。

    “但问题是,香港远洋和中远散运风格迥异,此次保留两个独立平台,在决策和运营效率上是否仍会重蹈覆辙?不管从什么角度考虑,这样的重组并不彻底。”熟悉中国远洋的航运业人士表示。

    财新《新世纪》记者在中散集团实地了解到,来自天津、青岛不同公司的业务骨干,统一在中散集团附近租房,外地职工对这种状况有所不满。

    “基层员工都有家有口,总部对此并没有考虑,后面如何安排也没人清楚,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如果长期这样,人员方面恐将有所流失。”

    (财新网-新世纪吴静)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中散集团上马:中远洋干散货业务非彻底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