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北京嘉里中心,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亲手将“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奖杯交到了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的手中。一个是历经入世沧桑的中国入世首席谈判官,一个是书写中国企业国际化篇章的中国工程机械领军企业掌舵人,在中国入世十周年之际,这样的握手,这样的颁奖,意味深长。
十年前,伴随卡塔尔多哈世贸部长会议上的一声槌响,世界贸易组织向中国敞开了大门。十年间,“入世”为中国经济、视野理念、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开放、竞争最充分的市场之一。一批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积极融入、异军突起、迅猛发展,代表中国站在了全球舞台之上,而詹纯新所带领的中联重科便是其中之一。
融入:维护全球“产业生态园”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正式迈入“全球化”。十年来,中国从当时的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贸易大环境和格局以及中国经济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国际舞台获得良性发展?
开放才能发展,互利才能共赢。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全球市场,詹纯新的理念简单直白,那就是“融入”。
詹纯新认为,当前所处的全球产业生态是多极、多元和多彩的,企业当积极融入全球竞争,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产业生态园”。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市场形势相对低迷时,更应当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思考如何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在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有效合作并付诸行动。
而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领军企业,中联重科依靠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技术沉淀,通过国际国内并购,运用强大的吸收转化创新能力,有效推进与被并购企业在制造体系、渠道、品牌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递进融合,积极导入全球领先的经营模式,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通过“融合创新,全球市场”这一独特的发展模式,中联重科在十年之中地迅速完成了在国内和海外的产业布局优化,并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具备了更为强大的系统优势。
2011年11月,中联重科荣赝2011年度“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奖项,成为中国企业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的表率。
并购:融入国际的“中联模式”
“越是本地化,就越是国际化”,在中联重科“积极融入”的国际化战略之下,詹纯新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企业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首先要本土化。也就是要融入当地文化,做当地的企业。而中联重科则是凭借其独有的“中联模式”,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大举并购”,实现其本地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2001年11月,中联重科收购英国保路捷,这是中联重科国际并购的开端,也是其全球整合资源的前奏。当时的中联重科刚刚上市,也是从那时起,詹纯新带领着中联开始着手推进技术、资本、市场全面与国际接轨。
2008年,金融危机前夜,詹纯新携手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基金用26.71亿元,买下世界混凝土机械的顶级品牌—意大利CIFA公司,一跃成为全球混凝土机械第一名。当欧洲经济一蹶不振之时,中联重科更是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运作能力,调配全球市场资源,成功挽救濒临绝境的CIFA。
截止目前,詹纯新带领的中联重科共经历了9次跨地域、跨国界的并购整合,而每次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2003年对浦沅集团的重组并购和2008年对意大利CIFA的收购,规模之大、整合之难为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史上所仅有。
詹纯新带领管理团队,以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为基础,以无形资产激活有形资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融合与协同,使9家先后加盟中联重科的企业均重新焕发生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被权威人士和大批专业媒体誉为重组并购的“中联模式”。
与此同时,中联重科在收购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包容、共享和责任,更是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企业的看法,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扩张开山铺路。
全球视野,融合创新。10年的融合脚步使中联重科逐步成为世界级的顶尖企业,产品畅销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超过10%。2012年,中联重科即将迎来20周年,开启国际化的全新篇章。而在“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上,詹纯新对此信心十足:“中联重科将以包容、共享、责任的姿态融入国际。”
(腾讯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