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CPI同比增5.4%,通胀压力缓解,但专家提醒——
警惕今年物价形势出现反复
物价高位运行背景下,非对称加息呼声再起
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2011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1%;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尽管自2011年7月以来,CPI涨势持续回落,12月4.1%的水平更是创下自2010年10月以来15个月新低,但是全年5.4%的涨幅远超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4%目标,持续的负利率状态让市场上呼吁非对称加息的声音再起。
回落通胀压力进一步缓解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12月我国CPI同比上涨4.1%,食品价格同比上涨9.1%,拉动CPI上涨2.8个百分点左右;非食品价格上涨1.9%,拉动CPI上涨1.3个百分点左右。
相较于之前几个月,2011年12月CPI降幅有所趋缓。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认为,12月CPI同比增速下行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受节假日季节性因素影响,食用价格环比上涨1.2个百分点,而非食品价格继续下行态势。“但从运行周期的角度来看,CPI涨幅放缓的趋势并未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孙咏梅持同样观点。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2011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4.1%,连续5个月回落,表明物价回落态势已经确立,经济已从之前的“通胀上行、增长过热”态势发生转变。当前的物价回落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一是我国经济增速整体回落带动了物价的回落。二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控制物价上涨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三是房地产投资下滑,促进了物价的下行。尽管如此,未来价格走势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随着2011年12月CPI涨幅创下15个月新低,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认为这使2012年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有了较大的回旋余地。
他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基本没有“出乎意料”。一方面,2011年全年CPI涨幅比上年上涨5.4%,略高于年初制定的4.0%的物价目标;另一方面,12月份CPI同比上涨4.1%,创15个月新低,CPI同比回落的态势得到延续。物价上涨得以控制的原因首先是采取一揽子调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稳定了食品的价格,且非食品类价格也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虽然总体上全国CPI略高于年初目标,但在2011年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已经实属不易,而且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抑制为2012年的经济运行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反弹今年仍将处于高位
尽管CPI涨幅已经持续5个月回落,但是市场普遍预测2012年1月物价涨势可能出现反复,全年也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中信证券1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表示,由于今年春节在1月份,预计受此影响,1月CPI将出现小幅反弹,预计同比上涨4.3%。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预计,由于2012年1月将迎来元旦、春节两节,这时居民购买力比较旺盛,物价可能会出现反弹。
从全年来看,尽管今年CPI涨幅有很大可能将比2011年下降,但是多方普遍认为仍将处于高位。北京大学经济系副主任苏剑表示,虽然现在的CPI有所回落,但通货膨胀的压力对于我国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当前形势下,工资和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我国经济要发展,所以劳动力需求将进一步上升,但是随着“刘易斯”拐点临近,新增劳动力在减少,这就造成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同时经济发展使得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上升,进而带动相关价格上涨。
“2011年12月的CPI涨幅是4.1%,依然高于市场预期。所以,2012年我国需要继续警惕通货膨胀,若能将CPI控制在4%左右已不容易。2012年我国将面对'温和’的通货膨胀。”苏剑对记者说。
孙咏梅认为,总体来看,2012年物价涨幅将比2011年有所回落,通胀的压力将继续得到缓解。不过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及输入型通胀压力将长期存在,稳定物价、去除通胀依然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2012年CPI同比涨幅还可能达到或者接近5%,物价走势是前几个月略高,随后逐月大体保持平稳的状态。
政策重点转向稳增长
判断今年物价涨势仍可能较高的另一大理由是今年政策的中心可能从去年底控物价转向稳增长。
“2012年的特点,我认为是最纠结的一年。从外部来看,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增速在减缓,同时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压力在增加。有分析认为,有可能全球经济出现滞胀或者是类滞胀这样的情况。从我们国内来看也是这样。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消费基本上是个常态,不可能大幅度增长,也不会大幅度下滑。但是另外两个方面,外需和投资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复苏乏力,外需增幅减缓,我们的出口有可能掉5至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也可能要增幅减缓几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担心,2011年是把稳物价、控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第一位,今年很可能主要任务是稳增长,或者是保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说。
在这样的政策转向下,控物价将更多地采用供给管理而不是去年的需求管理。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2012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应当是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同时又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实现抑制物价和稳定增长的双重目标。
郑新立说,从经济学来看,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这两个参数总是互相矛盾的,高增长必然伴随高通胀。中国要在低通胀的条件下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这就好像是一个人既要吃熊掌又要吃鱼。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能否实现这一目标要看宏观调控的水平。他认为,关键在于通过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把资金引导到转变发展方式所需要的方向上来。要改变2011年前三季度单纯用收紧银根的办法来抑制通胀的调控措施,通过增加供给来抑制通胀,特别是实现生产和需求之间的供需衔接。
更多的经济学者则预测今年的货币政策将较2011年略有放松。
呼声支持非对称加息
一方面是经济增长速度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是物价涨势虽有回落但可能仍处高位,市场普遍预测今年上半年央行可能数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是不会降息。而且随着负利率状态持续至今已经达到23个月之久,非对称加息的呼声也随之再起。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说,通胀压力持续减轻,同时很多中国企业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信贷紧张,因此我们认为从降低经济下行风险的角度考虑,央行将很有可能在春节前下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此外,我们也预测央行仍将在上半年再下调两次存款准备金率,可能的时点将分别是3月份和第二季度。
“尽管数量型宽松可期,由于中国仍然面临着实际负利率的局面,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央行在2012年降息的可能性仍较小。”他说。
自2010年2月起,我国存款负利率状态迄今已经持续23个月,为了改善这一状态,同时不给经济增长带来过大压力,市场上要求央行非对称加息的呼声再次出现。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表示,利率市场化现在存在障碍,但是要看到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总体是不断升高的。尽管现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不是完全成熟,但是可以先采取一些措施把银行的利差水平降低下来,比如说可以非对称加息,存款利率下降,贷款利率不要动。
苏剑也支持进行非对称加息。他说,当前金融业利润较高,存款利率太低,这使得百姓将钱大量拿出来投资,由此造成房价上涨等一系列问题。提升了存款利率,则可以促使百姓将更多钱存入银行。
当然也有不同观点。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认为,最好的加息时机已经过去。他对记者说,现在无论是对称加息还是不对称加息,时机都不合适。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还在持续,同时未来的物价涨势也不会超出控制。
汇丰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孙君玮认为,2012年通胀压力并不构成主要的宏观风险,CPI的回落将为继续宽松稳增长进一步创造政策空间。预计央行还将在上半年调降存款准备金率150个基点从而保证相对宽松的流动性来提振内需,而降息可能要等到CPI降至3%以下,约在二季度后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