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将有步骤地淘汰铁合金等产业落后产能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1-17 9:21:06  兰格钢铁
   2012年是湖南省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这一年里,湖南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如何继续发力,事关重大。为此,本报理论部特约请省内经济学界的有关专家学者,围绕各自研究领域发表意见、建议,以供交流参考。
  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
  湖南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 刘茂松
  根据湖南“十二五”规划,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到2015年末达到25000亿元以上,比2010年底增加10000亿元。我们认为,实现这个宏大发展目标,工业化是第一推动力,其贡献率要提升到60%以上。也就是说规模工业增加值在“十二五”期间要增加6000亿元,总量达到12000亿以上,比2010年末增加一倍。那么,湖南工业在五年内凭什么翻一番?这里的关键,是要从根本上实现内涵式的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在继续做大做强机械装备制造业,努力打造湖南第一个万亿产业的同时,想方设法再做大做强一批工业产业,尽快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走可持续快速发展之路。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打好开局之战:
  首先,集中力量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分三大类来组织运营:一类是在分工配套的基础上形成巨大空间、巨大投入、巨大规模、巨大效益的新兴超级支柱产业。 “十二五”期间湖南应在继续做大做强工程机械产业并大力提高其高端先进制造水平的基础上,出台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促进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到2015年形成年产一百万辆规模,总产值突破两千亿元的超级产业新支点;第二类是新兴优势产业,有些新兴产业不一定能成为超级产业,但有资源、人才、技术和一定的市场优势,应有步骤地着力开发,如湖南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页岩气新能源、电子信息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第三类是新兴配套产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湖南制造现在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本地配套率太低,通常只有30%左右,很大部分零部件从国外进口或省外购进。因此,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高度关注新兴配套产业特别是低碳化核心零部件的发展等,力争本地配套率提高到40%以上,使产业链延长拓宽,既增加附加值又增加就业岗位。
  其次,狠抓绿色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由于能源是最具有战略性的母资源,因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就构成了整个装备制造业的中坚,更加集中反映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有较好的基础,是湖南首位的超级支柱产业。从未来低碳发展的方向来看,湖南机械装备工业应高度重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前全省有新能源相关企业100多家,形成了湘电集团、南车时代、南车电机、衡阳特变、长高集团等一批新能源装备生产的核心骨干企业,特别是2兆瓦以上风机产能及配套能力在全国居第一位。基于上述基础,湖南应集中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风电装备产业链、电动汽车及关链零部件产业链和核电装备产业链等四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形成湖南在新时期带动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型超级产业集群。
  其三,全面改造传统产业,有步骤地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造纸等产业中的落后产能。这里尤其要高度重视中低碳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消费品工业主要包括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烟草等五大工业门类,既是直接满足人们生活消费需求的产品制造业,且又具有能源消耗水平较低的明显优势。据有关资料,消费品工业产品的碳排放强度一般在0.1吨标煤/万元GDP以内,最高的也没有超过0.3吨标煤/万元GDP,而资本品工业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普遍都在0.5吨标煤/万元以上。可见,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对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和节能减排保护大气环境,实现湖南工业化模式向低碳化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罗波阳
  2011年,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下,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处变不惊,变中寻机,乘势调控,带领全省人民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成功实现“十二五”稳健开局。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万亿元以上(预计数,以下全年数据均为预计数),增长12.5%以上。在总量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日趋优化,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从需求拉动的角度看,呈现四个亮点:投资较快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消费稳步提高,消费市场较为活跃;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出口结构不断改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结构协调性增强。
  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变数尚多,但变中有机,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围绕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有效扩大投资、消费和出口,内外兼修,以外辅内,推动全省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把扩总量和调结构结合起来,保持投资适度快速增长。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注重投资质量和效益。既要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上的作用,又要为“优化结构、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增强后劲”服务。加大环境保护、生态治理、低碳产业等领域的投资,提高绿色投资的比重;加大社会性基础设施、民生建设等领域的投资,提高民生投资的比重;加大保障性住房、文化旅游设施、农村大宗消费品商业网点等领域的投资,提高消费促进型投资比重;加大装备制造核心部件、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等领域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投资,提高自主创新投资比重。二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项目建设,防止投资大起大落。围绕“四化两型”建设要求,重点抓好在建续建项目和民生、“三农”等项目建设,保证重点项目顺利建设。三是积极拓宽资金供应渠道。以重大基础设施、民生、“三农”项目以及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为载体,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建立稳定的政府投资增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鼓励银行机构开展银团贷款、联合贷款、信贷资产受让等业务合作,优化产融配置结构,提高全省信贷规模的总体利用率;支持更多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扩大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加快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产权转让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组建区域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集团。
  从夯实消费基础、改善消费供给入手,有效扩大消费需求。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民生投入比重,健全保障性住房、农村安全供水和公交、失业保障、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社会消费自生能力。二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民生经济领域,支持民生经济发展,扶持养老、托管、家政等便民利民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增加有效需求供给。三是在大力发展文化娱乐、旅游、家政、体育休闲等新兴服务业的同时,加快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增强省内供给与本省需求的匹配性,使消费需求更多地拉动本省经济发展。四是通过结构性减税、创业激励型财税政策等手段,促进以创业带就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扩量与提质并举,积极扩大外需。一是优化出口结构,积极拓展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千方百计扩大对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印尼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出口规模。二是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重点抓好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市区县和园区建设,提高加工贸易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落实服务外包促进政策,加快推动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发展服务外包业务,打造湖南服务外包品牌。三是加强对外投资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大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重点支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有色冶金、文化传媒等优势企业参与国际投资,加强对外投资对核心部件和技术服务的出口带动能力。
  开创湖南省城镇化新格局
  湖南商学院教授 柳思维
  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是近几年湖南经济崛起的主要经验。长期以来,湖南省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距保持在7%左右,但在“四化两型”建设和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加速的带动下,湖南省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比率提高。从2005年开始,连续五年湖南省的城市化增长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0%,与全国城镇化比率差距从7%左右缩小到2010年的3.25%,而且将继续缩小。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应当看到中国正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业大国,即将进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这表明城镇化将继我国工业化之后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湖南省预计每年可以增加140多万城市人口,而城市面积及人口的增加将进一步刺激和促进内需扩大,有助于形成消费内需主导性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加快富民强省进程。为此湖南省应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核心,大力强化城镇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努力开创城镇化的新格局。
  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努力形成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市带镇”“大镇带村”的网络化的城镇体系。除了坚定不移地实施加快建设长株潭城市群这个最大增长极外,同时在长株潭城市群周边的岳、衡、常、益、娄等城市打造成几个百万人口规模大城市,形成几个次级区域型城市群(圈),包括以“岳—常—益为核心的”环洞庭湖城市圈、“以怀化—凤凰—吉首—张家界”为重点的湘西城市带,以“衡阳—郴州—永州”为轴心的湘南城市圈,以“娄底—邵阳—冷水江”为中心的湘中城市圈,并联结所有县城和重点城镇,形成互相协调的网络化城镇体系,带动整个湖南经济的发展。
  要努力建设一批连大接小、连城接乡的中小城市。湖南的城镇化还需有一批人口30万至5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要选择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聚集程度较高、人口相对集中、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适度发展一批中等城市。一是将已有的建制市如浏阳、醴陵、耒阳、常宁、湘乡、沅江、汨罗、涟源等市扩容提质建成为人口在30万至5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二是将现有县域面积较大、人口较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县城关镇常住人口规模较大的县撤县改市,建设一批新的中等城市。三是建设好一批人口在10-20万以上的小城市。除原有一批县级建制市外,还可考虑将一批旅游产业特色突出,或处于省域边界地区的县以及县城关镇人口规模较大的县改为小城市,如旅游产业优势明显的凤凰、新宁等县。
  同时要以县城扩容提质为中心发展农村重点小城镇。湖南省城镇化在县域的重点是县城扩容提质,无论是今后建中小城市的县城,还是一般仍保持建制镇的县城,在“十二五”期间应以建设两型城镇为目标,加大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及公共产品的建设力度,提升城镇建设品位,提高城镇产业集聚能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努力创造条件使一批县城关镇逐步成为中心城区,为今后演变成为中小型城市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实施重点镇培育工程。小城镇发展不能一哄而起,而是要突出重点,在一个县范围内实施“大镇带村”战略,重点建设常住人口在2万—5万左右的重点镇。通过综合考虑小城镇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因素,选择部分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发展基础好的中心镇进行重点培育,将其发展成为农村区域经济中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点示范乡镇,形成以镇带村的空间网络体系,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湖南能源突围要下好三步棋
  湖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易可君
  湖南近些年快速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能源瓶颈。据笔者测算,湖南1000亿GDP能耗约600万吨煤,按此能耗水平估算,湖南在“十二五”期间用煤缺口在4500-5000万吨。数据显示,湖南能源消耗量中,自产量为52%,对外依存度为48%。能源供应缺口大,且外在能源补给难度大。从长远及战略层面看,湖南能源突围要有全新的战略谋划,重点是下好三步棋。
  1、优化本省能源供给结构。从长远战略看,要减少对火电、水电的依赖,增加新能源的投入和开发,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核能、太阳能及风能。尤其是重视生物质能和核能的开发,把新能源开发的战略重点摆在生物质能和核能开发上。湖南是生物质能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秸秆、树枝、木屑、谷壳、酒糟、烟筋、药渣等生物质资源。笔者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测算:湖南一年可用来发电的生物质资源高达32082万吨,生物质能开发潜能达9718万吨标准煤,比2010年湖南一年的煤耗量还多出几百万吨。可发电2858亿度,是2010年湖南年发电量的2.56倍,由此说明生物质能发电完全可担当湖南破解能源瓶颈的战略重任。
  2、改善能源供应条件和环境。开发新能源是长远战略,远水不解近渴,近年主要还是以改善电煤及外部能源的供应为主攻方向。湖南一年消耗的煤炭差不多1/3要从外省调进,原来还可从河南调煤,现在要从内蒙、山西及陕西调煤,甚至不远万里从俄罗斯、印尼等国调煤,外在能源补给十分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三招:一,做点贵州的文章,引黔煤或黔电入湘;二,开辟新的运煤通道,笔者主张打通洛湛线,使之成为山西、陕西、内蒙等省(自治区)北煤入湘及印尼、越南等东盟国家南煤入湘的第二运煤通道;三,转换外在能源补给套路,改调煤为引电入湘。首先要加快荆门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争取明年利用国家电网这条电力“高速公路”,把山西、陕西等地丰富的电能输送到湖南。同时,尽快开工建设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引陇电入湘。另外,湖南省已有包括“葛-常-株”等三条500千伏线路与外省电网联络,可消纳三峡、葛洲坝等外省水电,所以要动用一切政策资源,争取更多份额的长江水电入湘,要争取把目前20%的入湘份额提升到25%。
  3、调整产业结构,使湖南产业结构逐步轻型化。湖南处在工业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跃升的门槛上。产业结构的霍夫曼趋势突出,重化工业占主体,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2%。所以,除了抓节能降耗,还要有其他两手,促产业结构轻型化。首先下大力气关闭、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且产能过剩的产业,主要是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20万吨以下水泥及小有色冶金等产能,笔者建议十二五期间把湖南的钢铁产能压缩到1500万吨以内(现有近2000万吨);其次,十二五期间严格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增量投资,至少保证国有资本包括国有信贷资本不再流入高能耗产业的扩产能投资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那些低能耗的电子信息、生物、现代农业、轻工、文化创意及其他高附加值服务的现代服务业,用增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来稀释重型化的产业存量。再次,向浙江宁波学习,对工业产业实施差别电价,提高高能耗产业用电价格,补贴节能降耗产业或新型清洁能源开发。
  现代物流 腾飞湖南
  湖南省现代物流学会 杨培仁
  现代物流,互动全球。四化与两型,物流在其中。2011年,省政府颁布了《湖南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全省物流业出现了更好的发展局面。初步估算,全省物流总额将达到3.71万多亿元,同比提高13.8%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但湖南省物流业整体水平较之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比沿海发达地区差距就更大,发展湖南省现代物流任重道远。
  未来几年,必须突出夯实物流基础设施和加快培育“七型”物流企业。夯实物流基础设施,要重点建设好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节点;改造和新建一批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和配送中心;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特别是要搭建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并抓好物流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
  一、创新开拓型。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企业要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首先是理念上要创新,这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要积极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方法和技术,大力推广物流一体化供应链运作方式,积极采用现代流通方式,创新物流企业商业模式,主动先行和倡导新型的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物流企业要加快服务创新,实现潜心、超值、零缺陷服务,满足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二、智能技术型。RFID的应用,使沃尔玛一直处于全球零售业的领先地位。物流网使物流智能化。企业家的本能就是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物流活动结合起来。企业要利用相关政策对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支持,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利用物联网的技术,不断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托盘标准化,运输集装化、仓库立体化、监控智能化、装卸机械化等。
  三、精细管理型。一是战略管理,起统领作用,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信息化管理,战略管理的支撑,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手段变革;三是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的根本,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四是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的保障,要从风险识别到预防、风险监测与预警、风险应对与处置、风险事后评价与重建,建立一整套防范和处理方法。
  四、优化集约型。企业规模化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物流企业要打破传统物流模式,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要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扩大经营规模,组建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优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形成集约规模经营的物流航母。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资源,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
  五、专业特色型。以企业物流合理化为目标,通过专业化分工,改变大部分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模式,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发展。工业以电子、装备制造、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针对产业特性,努力向专业化生产、无仓库运营方面转变;商业系统以连锁经营、批发配售为重点,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降低商品采购和仓储成本;传统交通运输、仓储业向专业化的综合物流服务企业转变,实现社会化、高效化、一单到底式的服务。
  六、绿色环保型。中国向世界承诺的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度减排目标以及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确定构建“绿色湖南”的战略,二者均使节能减排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同时也对绿色物流形成倒逼机制。面对此势,湖南省物流业除政府从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和制定绿色物流的政策外,还要让绿色理念成为物流企业的共识与行为准则,加强节能减排,使用先进的运输工具和洁净能源,通过有效控制能耗,减少二次包装、降低碳排放,合理布局基地、优化线路、规划等来践行绿色物流。
  七、人文理念型。文化也是生产力,物流企业应强调“人本、创新、服务、绿色”的人文理念,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感。
  以国际视野谋划湖南文化产业
  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 禹建湘
  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早,起步快,在全国形成了独特的“湖南文化现象”。据统计,湖南的文化产业总值2010年达到1594亿元,增加值达到682亿,成为湖南省第六大千亿元产业。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要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总产值达4800亿元,实现增加值2000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在新的历史机遇之前,在十二五发展期间,湖南文化产业要在国际战略视野下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湖南已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产业品牌,形成了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湖南很多文化产业品牌已形成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如中南传媒成为国内出版传媒产业集团整体上市第一股,现正积极参与出版传媒行业“跨区域、跨行业、跨国界”的重组和整合,打造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实现对优势传媒资源和通路资源的掌控。如湖南广电组建了芒果国际传媒有限公司,2011年湖南卫视广告总标额再创新高,突破30亿元,湖南广播电视台年经营创收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还比如,天舟科教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首个民营出版发行上市企业;湖南出版集团与日本角川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获批建立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湖南金鹰卡通等7家企业、《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等6个项目被商务部确立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等等。
  目前,“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报业湘军”、“演艺湘军”等名号在全国传响。湖南文化产业在“十二五”开局之际,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湖南要尽快实现国际化战略,参与全球化竞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湖南文化产业地位。文化产业国际气派的发展思路
  湖南省要确立“湖湘特色、中国风格、国际气派”的文化产业实施和支撑“文化强省”的发展思路,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文化市场竞争,以逐步确立湖南成为“走出去”的基地和典范地位,构建和输出蕴含中国思想和湖湘文化价值观的文化产品、文化创意和文化服务。
  第一,培育国际化主打产业。重点以现代传媒业、新闻出版业、动漫游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为抓手,利用现有的雄厚基础,率先扶持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委托代理、发展出口基地和境外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
  第二,打造国际化文化品牌。湖南要借鉴国际经验,重视品牌经营,坚持品牌带动,强化品牌管理,打造国际文化品牌,使之成为湖南的名片。要在“汉文化博览基地”马王堆、“儒学中兴”发源地“岳麓书院”、“毛泽东成长之路”韶山-长沙红色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张家界等文化品牌的国际传播与运营上多做文章。
  第三,建设“一江两岸”文化走廊。湖南要以高远的眼光、磅礴的气势来谋划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借助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融城契机,以国际化视野来谋划湘江“一江两岸”文化走廊,在长为100公里、区域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的湘江沿岸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形成规模效应,使“一江两岸”成为全球滨江文化带的典范,把湘江建设成为“中国的莱茵河”。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2012年湖南将有步骤地淘汰铁合金等产业落后产能
  • 酒钢宏电铁合金高碳铬铁项目投产
  • 1月16日国内硅铁合金市场平稳运行
  • 铁合金波动调整 节前变动不大
  • 铁合金波动调整 节前变动不大
  • 中印尼签署大型镍铁合金项目
  • 1月12日国内硅铁合金市场维稳运行
  • 乌克兰ZFP铁合金产量同比下滑36.1%
  • 1月10日国内硅铁合金市场平稳依旧
  • 1-11月兴安盟铁合金产量增长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