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上海迪士尼乐园已经开展设计招标工作,华侨城似乎有点坐不住了,但期盼与环球影城的合作还需继续等待。
1月12日,华侨城宣布,与日本环球影城的合作事宜将延期。公告中指出,华侨城已与环球影城签署谅解备忘录修订版,约定将谅解备忘录的有效期限自2012年2月1日起延长6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中还提到一点,除任何一方在期满的1个月之前向另一方提出书面通知到期不再延长的以外,期满后的有效期限将自期满日起自动再延长3个月,此后亦同。
也许这将意味着,如果正式协议一直不能签署,这项合作将无限延期。
合作延期
自从迪士尼落户上海的消息由传闻变为事实后,未来如何与迪士尼抗衡将是华侨城必须解决的难题。为此,华侨城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去年9月份,华侨城与日本环球影城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探讨华侨城全资子公司上海华侨城与环球影城成立合资公司事宜,旨在全面提升上海华侨城项目的运营能力。
至于为何会选择与环球影城进行合作,华侨城当时给出的解答是,一方面环球影城迟早会进入中国,与其合作,使得双方不会成为独立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华侨城可以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华侨城还表示,通过引入国际一流主题公园,可帮助华侨城走上内涵式增长的道路,改善公司现阶段过度依赖门票的收入结构。
而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基于迪士尼快速扩张的背景,华侨城与环球影城的合作意图不言自明。
当时更有消息称,环球影城或成为华侨城的战略投资者。如最终双方实现合作,环球影城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华侨城迎战迪士尼的“良师”。同时,这将对华侨城在上海的拓展带来管理和资金上的双重帮助。
其实,环球影城早在2001年就开始寻求进入中国,但其规划中的上海项目和北京项目最终都未能落实。而去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文称,将对主题公园进行规范整顿,并暂停审批新的主题公园项目。
这就意味着环球影城短期内将无法进入中国。对华侨城来说,这固然难以让它再上新项目,但也为它的现有项目屏蔽了新的竞争者,此时提升现有欢乐谷的营业收入就成为必需。
华侨城的公告使得这一合作看起来充满变数,但相比外界对延期的担忧,华侨城自身还是显得很有信心。
华侨城董秘倪征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此次延期只是纯粹技术上的问题,并不代表这个项目会出现任何变化,由于涉及到大量的调查、评估、商业谈判等,工作量比预期的要大,因此在最初约定的时间内无法谈妥所有事项。
倪征还透露,双方合作的意愿比较强烈,对项目的评估、调查已接近尾声,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目前只是针对一些合作的细节进行商谈,离最终完成已不远。
至于双方的合作能否最终完成,环球影城“弯道超车”进入中国的想法又能否实现,一切只能等待时间的检验。
上海发展
一直以来,华侨城在深圳和北京等地区,走的都是游乐园再加房地产开发的路线,但其在上海的做法却并非自己最拿手的旅游地产模式。
具体来讲,华侨城在各地的欢乐谷项目都会包含房地产开发,从而使两者相互受益而得以共同提升价值,但上海的欢乐谷项目和地产项目却是独立开发的。
相关业内人士就表示,由于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旅游地产联动模式,上海欢乐谷项目在运营中就不能充分得到地产项目的资金支持,而地产项目也不能借助欢乐谷的人气和区位优势很好地提升价值。
或许正是由于在上海的经营方式不是华侨城赖以成功的旅游地产模式,其在上海的发展就不像其他地区那样成功,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华侨城在上海地产项目上的重头戏进展情况就颇为不顺。2010年拿下的苏河湾地王项目,至今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还没有正式动工,去年年底更是传出了诸多负面消息,近日华侨城的子公司华侨城亚洲又为该项目注资22.32亿元。有分析称,这是为了加快苏河湾项目的开发进度。
同时,上海欢乐谷在经营上也面临着诸多瓶颈。有统计表明,上海欢乐谷2010年入园人数为220万人,不仅远低于北京、深圳欢乐谷的入园人数,更是与开业之前预计的入园人数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上海欢乐谷与全球一流主题公园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单位面积的接待能力,重游率和收入结构三个方面。
目前欢乐谷的单位面积接待游客数量仅为世界一流主题公园的一半,平均重游率也只有30%至35%,远低于迪士尼和环球影城60%至70%的平均重游率水平。
并且,欢乐谷的收入来源中过于依赖门票收入,其门票收入占旅游业务收入比重约为75%,而环球影城仅为57%,较大的比重则来自园内的商品和餐饮服务。
如何提高门票以外的收入将成为欢乐谷今后发展的重点,而由于楼市的持续调控,华侨城也需要欢乐谷在收入方面贡献更大的比重。
上海相关业内人士就对观点地产新媒体提到,华侨城与环球影城的合作,除了提升欢乐谷项目运营能力以抗衡未来迪士尼的竞争外,还有一点就是要提高其在上海的品牌认可度,进而提升其地产项目的价值。
(本文来源:观点地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