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太浅,鄱阳湖部分湖段船只无法通行。
枯水危机使水文站变成一片沙洲,无法取水监测。渔民袁国华在干涸的湖面,无奈地拿起一个贝壳。
1月水位创60年新低 湖水面积仅为丰水期5%
围湖别墅“蚕食”湿地 鄱阳湖建坝已报发改委
号称“长江之肾”、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从今春开始却面临用水困难、全力抗旱的空前水危机。去年3月开始的春夏连旱至今仍显余威,随着上游来水减少和枯水期的到来,本月鄱阳湖最低水位跌破8米,创下60年来最低水位,面积只剩下丰水期的1/20。位于核心区域的九江市都昌县12万城镇居民面临饮水紧张。而在极枯水背后,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常态化缺水,且人为破坏水域的现象普遍。当地官员表示,建水闸是解决鄱阳湖水危机的当务之急。不过,这一工程能否上马,目前还是未知数。
鄱阳湖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湖区是迁徙水禽极其重要的越冬地,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然而近年来,多重因素造成该湖常态化缺水。
开篇语:
大江大湖,国之经脉。不论是“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还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八百里洞庭,都曾是引人入胜的地标美景,并以甘甜的水源泽被四方。然而,过度开发和工业污染已使得越来越多大江大湖处于“亚健康”状态,文人骚客诗词中的胜景已不复存在。昔日的鱼米之乡竟成为涸泽一片,守着大江大湖却喊渴的奇怪现象也不时出现,旱情也频繁在大江大湖地区肆虐。绵延中国大地的大江大湖保护现状究竟如何?如何化解大江大湖面临的“水危机”?
近日,本报记者实地走访鄱阳湖、黄河、太湖、白洋淀等江河,了解其保护、开发现状,探寻中国大江大河的可持续保护之路。
今年为何鱼这么少,在鄱阳湖旁当了15年渔民的袁国华有些想不通。
枯水
12万人饮水困难
袁国华今年45岁,老家就在鄱阳湖畔。大约4年前,那里的水越来越少,鱼越来越难打,他和妻子迁徙到偏居鄱阳湖下游的都昌县,继续从事自己的老本行。然而,一场水危机扑面而来。
袁国华说,过去两年,每年约可打6000公斤鱼,收入六七万元。前年开始,他和另外9位养殖户出资50万元,承包了鄱阳湖都昌县江面的鱼虾打捞。当年龙虾丰收,年产6000多斤,他也净赚6万多元。
但从去年11月到现在,袁国华已很少能打到鱼,很多时候只是上岸打短工挣外快。他说,去年打到的鱼大约2000斤,非但未能赚钱,反而亏了3万多元。袁国华说,每年汛期,很多鱼都洄游产卵。如今枯水期从每年11月延长到次年4月,干涸使得很多鱼不能产卵,也没有足够食物。所以,去年6月20日,鄱阳湖解除3个月的禁渔期后,湖面上并未出现百舸争流捞大鱼的热闹场面,渔民捕得的鱼数量和种类都越来越少。“今年依旧干旱,鱼可能比去年还少。”老袁船头上木桶里的小鱼是他几天的全部收获,记者看到,最大的不过10厘米,顶多4两重。“每天打的鱼连油钱都不够付。”
“鱼米之乡”无鱼可捕,成了鄱阳湖10万渔民难言的无奈。据江西省渔政局预计,截至去年5月底,鄱阳湖渔业捕捞业受灾面积305万亩,去年干旱导致约10万渔民收入减少60%以上。未来1至3年,鄱阳湖鱼类资源仍将十分匮乏。
而眼下就连当地居民生活用水都已出现困难。鄱阳湖核心区域——九江市都昌段水位1月6日跌至7.95米,创下60年来新低。为此,都昌县启动应急供水方案,利用5台水泵日取水3万吨,以保证居民用水需要。在都昌县水文站记者看到,鄱阳湖露出的湖床被风干,成了一片荒芜的沙洲。不少人在此放养牛羊,俨然成了牧场。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春旱的到来,预计鄱阳湖水位还会下降。
趋势
鄱阳湖将常态缺水
据江西省水利厅介绍,受持续干旱和上游来水减少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1月6日8时,鄱阳湖都昌站水位7.93米,跌破1952年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的历史最低水位7.99米,创60年来新低。江西省水文局监测,江西境内出入鄱阳湖的流量已是“入不敷出”。1月2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位站星子站水位为7.97米,低于前一日的8.02米,相对应的湖区水体面积萎缩至约196平方公里,不到丰水期面积的5%。
江西省防总副总指挥、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分析,出现极枯水位是长江上游来水减少和周边河流来水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都昌县三防办副主任向爱平介绍,鄱阳湖是吞吐湖,所以枯水期和丰水期湖面面积差别很大。数据显示,在水位18米时,鄱阳湖面积是538万亩;在水位8米时,面积是30万亩。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有变长的趋势。十年前,枯水期只有90多天,但最近几年枯水期都在110~120天。去年更是鄱阳湖史上最旱的一年。
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这些年一直关注着鄱阳湖。对于鄱阳湖水危机,他忧心忡忡地表示,枯水问题带来的已不是短时间内的季节性、临时性影响,而是呈现出常态化趋势。
人祸
围湖别墅致“缩水”
枯水并非鄱阳湖面临的唯一威胁。围湖造地建房等人为行为,都使得鄱阳湖水体遭大面积蚕食。
上饶市鄱阳县珠湖乡是鄱阳湖的主体水域,也是鄱阳湖湿地公园所在区域。记者近日来到该乡孤山村看到,一排连体别墅已在湿地保护区边上拔地而起,正在施工。别墅工程介绍显示,这里正在建设一个国际度假村,项目投资约20亿元。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别墅群约有20多栋,预计明年年底前会建好,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给村民带来收入。为了有足够空地,村里还填平了一部分湖面。
而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核心保护区内严禁围湖造田,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围湖造地的情形在鄱阳湖沿岸并不少见。都昌县滨水西区开发领导建设小组办公室此前向记者证实,从2009年开始,在原来旧码头的基础上,通过围湖造景等方式,滨水西区填湖造地的土地达400亩。其中,靠近鄱阳湖区域的土地,拍卖价格达300万元/亩,堪称当地地王。这些土地除用于公园、学校外,大部分用于商品房开发。虽然围湖造地会对当地生态有一定影响,但却是解决当地土地供应紧张局面的新办法。
记者走访了解到,鄱阳湖边上的楼盘多以“湖景房”作为卖点进行宣传。“湖景房”价格多比市区楼价高出1000~2000元/平方米。据媒体此前报道,仅都昌县滨水西区某房地产开发项目就让当地政府获得约3亿元的收入。
“围湖造田会让鄱阳湖雪上加霜,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都会遭到严重破坏,有可能出现去年那样的春夏连旱。”戴年华警告说。
专家
三大原因致水危机
戴年华分析,鄱阳湖出现极枯水和面积缩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江西去年春夏连旱,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去年江西降雨基本集
中在上半年且多数是暴发性降雨,降水基本上都没能储存。二是三峡工程建成后,鄱阳湖上游来水减少,加之鄱阳湖上又建有大量水利工程,水位易被拉空。江西省水利厅数据显示,长江上游干支流主要水库共29座,防洪库容合计530亿立方米。这些水库群在汛后集中蓄水运行,造成鄱阳湖水位降低、水量减少。三是沿岸河道违规采砂严重。周边的采砂船已将不少区域的湖床开挖下陷。以星子县入湖水道为例,从1999年以来采砂猖獗。过去河道最深处为-7米,而去年已达-22米。“到处都是沙坑,像一个碗上有缺口,肯定存不住水,也不能形成有效水位和湖面。如今的鄱阳湖被称作鄱阳沟、鄱阳滩。”
不仅缺水,水质也在变差。戴年华说,尽管与太湖、巢湖、滇池相比水质稍好,但纵向相比,鄱阳湖的水质已变差。在上世纪60年代,鄱阳湖水是I类水,在上世纪90年代是II类、III类水,而到去年12月,鄱阳湖水已是IV类水,此外,已有30年未对鄱阳湖进行专题科研。
戴年华建议,要从根本上解决鄱阳湖渔业资源枯竭压力,就必须帮助渔民转产转业、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和围湖造田。特别是应成立专门的综合管理部门。目前,鄱阳湖管理涉及水利、国土、农业、环保、林业等多部门,加上鄱阳湖流域跨江西3市13县,各地执行政策松紧不一,协调难度很大。
官员
鄱阳湖建坝已过环评
在孙晓山看来,枯水症结不在于江西没有水,而是水根本储存不住。目前,每年从鄱阳湖流走的水量有1450亿立方米,而储存下来的还不到3亿立方米。这几年长江补给水量越来越少。尽快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已是解决鄱阳湖“水危机”的当务之急。
据悉,鄱阳湖水利枢纽拟建在鄱阳湖入长江通道最窄处,即在星子县的长岭与都昌县的屏风山间,修建一个由108个水闸组成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建成后,将交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采取“调枯不调洪”的运行方式,发挥鄱阳湖分洪作用,在枯水期则关闸蓄水。
孙晓山表示,目前该工程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并通过国家环评。江西目前也在力推该项目尽快上马。“从我的角度看,巴不得项目立刻上马。建水闸不是为江西一己之利。只要科学规划建设,对长江下游地区的生态不会造成影响。”他说。
不过,该项目能否上马仍存变数。有不少专家对该工程的生态后果表示担忧,称其是江西版的“三峡大坝”,认为如果鄱阳湖建坝,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一些濒危、珍稀鱼类、鸟类将因其栖息地、觅食地不复存在而有种群灭绝的危险。同时,鄱阳湖建闸也影响下游大城市。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