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申:产业用纺织品发展黄金期到来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2-16 10:09:12  兰格钢铁

李陵申:产业用纺织品发展黄金期到来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本报记者 侯欢真 摄)
  1月19日,赶在龙年春节前两天,备受关注的《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随着《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起,同时由工信部、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这一让业界猜测了很久的悬念终于在节前公开了庐山真面目。为什么在纺织工业之外,会有一个专门的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规划?产业用纺织品之于纺织工业又有着怎样的意义?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请他就《产业用纺织品 “十二五”规划》做了一个详细解读。
  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关键
  《中国工业报》:在纺织“十二五”规划之外专门做一个产业用纺织品的规划的意义何在?
  李陵申: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规划的发布对提振整个行业的信心及促进行业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这次规划是三部委(工信部、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而且我们还征求了将近十个部委的意见,这整个的沟通过程,对推动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以及对下游产业的衔接都有积极的作用。
  至于在纺织“十二五”规划之外专门做一个产业用纺织品的规划的意义,我认为主要在于两方面。第一,我们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产业用纺织品是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纺织工业从前强调的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资源的比较优势等等,而我们的产业用纺织品是技术类纺织品,现在强调产业用纺织品的地位其实就是我们纺织行业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一个标志。第二,从前大家一提纺织,都认为是传统产业,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劳动密集、低附加值的一个行业。而产业用纺织品更多涉及的是高科技的产品,是跟环境友好、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结合的,我把它定位为“传统纺织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最佳结合的产业”。正是基于这种对产业用纺织品的新认识以及这些认识在国家相关部门和下游产业达成共识,才推动着产业用纺织品的健康发展。也凸显了产业用纺织品在纺织这个传统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实际上是对现有行业系统缜密的思考以后才发布的。我们这个产业现在跟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结合我们国家现在的状况,在规划里我们提出了这个产业的一些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制约瓶颈及其解决方案。基于我们的发展实际,我们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们的发展目标,比如到2015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1290万吨,其中高性能纤维总量由目前的5万吨提高到10万吨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我们这几年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而对一些我们现在来讲还有较大差距的技术,比如生物医用纺织品中的人工心脏、人造血管等,我们在规划里也只是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相应的,对一些成熟的技术我们适时地提出了量大面广的推广意见,以求早日市场化运用。可见我们在规划的制订以及这种跨部门的推进衔接等方面,都进行了缜密的、科学的考虑。
  引导消费至关重要
  《中国工业报》:《规划》里提到:“推进产业用纺织品与终端制品的协同开发”,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如何看待产业用纺织品的替代作用?
  李陵申:产业用纺织品未来的使用空间几乎是无限的,它几乎有“无限替代”的作用,凡是你能想到的产品,产业用纺织品都能替代。有权威人士说,到2050年,产业用纺织品在全球纺织领域的占比会达到67%,而服装和家纺总共只占33%。这个需求不是全部从无到有地创造,而是一种替代。比如说原来我们并不用小孩的一次性尿布,现在大量使用;而建筑材料里特别是土工材料,现在更是大量运用。所以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产业用纺织品推广上的主要问题是下游产业认识上的时间差。比如碳纤维开发出来以后它的下游产品的开发问题。目前已经运用在了高尔夫球杆、羽毛球球杆、自行车、工业用钻杆、门窗等方面,而且其应用范围还在迅速扩大。因此,在消费的引导方面很重要。比如说手术洞单,不同的手术部位有不同的手术洞单,多达几百种。过去没有这个概念,而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再比如工程方面,无论是桥梁、高速路、水库、垃圾填埋场等,我们原来对这些工程材料的认知程度都是很有限的,随着国外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和推广,我们才慢慢认识到原来这些材料是可以这样用的。为什么人家的桥梁不翻浆不裂缝,即使地震也不倒塌不断裂?那是因为大量的土工材料、结构性材料在里面。为什么欧洲整个地震带的减震设施做得那么好?就是因为大量的产业用纺织品材料在里面起了作用。我们在权威的消费引导和终端产品的协同开发方面确实应该下更大的功夫。
  推广方面的另一个障碍就是传统利益链的整合也阻碍了产业用纺织品的进一步推广。因为任何新产品的出现都会打破原有的利益链的模式,打破从前的利益各方的合作,所以固有的利益链会自然而然地抵制新产品的出现。比如一次性手术洞单的出现一定会影响到旧有的手术衣的运作体系,同时更会影响到抗生素供应体系的生存(会大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国家将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
  《中国工业报》:《规划》里多处提到基础研究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说明国家非常重视这一块的工作。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李陵申:基础研究确实应该由国家来推动。一个行业的科技发展不能全部寄希望于行业里的企业来做,当然,骨干企业、龙头企业有这个责任搭建公共平台搞技术研发,但是政府不能因为企业做了政府就不作为。我们的“十二五”规划里就有很多这样的政府投入。科技支撑计划、创新联盟、技术专项等都有这样的作用。正是因为多部委的重视,有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的专项支撑,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企业上报的科技项目,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几率非常高。这代表了国家的一种产业导向的态度。这些支持的项目会涉及到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等。
  关键共性技术是我们“十二五”规划里重点强调的地方。在未来五年里我们就是要重点解决我们各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关键共性技术的平台我们采取了几项措施:
  第一,我们成立了重点领域分会来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的实施。这个分会就相当于现在国家正在做的科技创新联盟。区别于协会的职能划分,它更多做的是技术层面的事情,也就是共性技术的推广和交流。过滤用纺织品分会、纺粘分会、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分会、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分会等等,由他们来跟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并完成共性技术的推广。
  第二,跟纺织上下游密切相关的配套技术就是纤维技术和纺机制造,我们和他们密切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产业用的发展这几年真应该感谢高性能纤维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高性能纤维的快速发展,没有PTFE,PPS,我们无法推动高温滤带的使用,没有碳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 1313和芳纶1414,我们做什么结构材料和防护材料?纤维技术的革命使我们整个应用领域的份额和水平得以提高和拓宽。纺机制造从前做棉纺、化纤设备等比较多,因为量大面广,投资回报率高,随着产业用纺织品的崛起,纺机企业也加大了对产业用设备的研究。织造技术的提升也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国家,从纤维加工总量来说,我们的份额占到全球的1/3左右,而且像别的行业一样,这个行业也在复制着短期内迅速做大的神话。这都和纤维技术和纺机的进步分不开。
  发展黄金期不容错过
  《中国工业报》:作为企业而言,“十二五”期间的最重要的战略机遇在哪里?
  李陵申:我认为主要在三方面:第一,市场。“十二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的各个领域都有广阔的市场。汽车,到2015年我们汽车的产量要达到3000万辆,现在才 1800万辆,这个汽车用纺织品的空间不言而喻;过滤分离领域,随着环保的要求,火力发电厂、水泥厂、垃圾焚烧的建设会大力拉动对它的需求;土工材料,水利工程、高铁、垃圾填埋场等也会对它有很大的需求;安全防护方面,每年2000万套安全防护服的需求只会增不会减……这是在相当长时期内可以预见的市场发展机遇。第二,国家的重视和产业推动。不要说在中国,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只要是国家推动的产业肯定是符合社会和人类进步的产业。顺应这样的产业政策而展开的经济活动,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保护和支持。第三,发展空间巨大。因为我们的产业用纺织品到目前为止产业集中度还非常低,这就使新进入的企业有机会赶上甚至超越现有的企业。《规划》里我们已经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销售规模超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3~5家,销售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3~5家”,这都是企业巨大的机遇。
  相关链接
  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内容
  定义:产业用纺织品是指经专门设计、具有特定功能,应用于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市场潜力大,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发展机遇
  1.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随着全球产业分工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也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用纺织品既与新材料产业密不可分,也是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配套材料,发展前景广阔。
  2.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保障条件的改善,将拉动产业用纺织品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到2015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所用土工纺织品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0%。未来五年,我国一次性卫生及医用纺织品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5%,尤其是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量已超过1.7亿,成人卫生用品的市场需求将成倍增长。目前我国袋式除尘在燃煤电厂的应用比例不到10%,远低于欧洲60%的水平,随着国家对粉尘排放要求的提高,袋式除尘应用将逐步推广,未来五年袋式除尘用过滤材料年需求增长将超过15%,2015年用量将达2000万平方米。
  3.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发达国家传统纺织服装行业不断萎缩,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势头强劲,美、日等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量占纺织纤维加工量的比例超过40%。我国纺织工业产能占全球的50%,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的比重超过30%,而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量只占纺织纤维加工量的20%。进一步发展传统纺织服装行业既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也面临国际竞争激烈、贸易摩擦加剧的压力。通过加快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不断开拓新兴应用领域,促进纺织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举措。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纤维加工总量稳步增长,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配套环境逐步改善,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使产业用纺织品成为我国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增长极。到“十二五”末的具体指标:
  规模效益保持稳步增长。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达到129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9.5%;高性能纤维用量由目前的5万吨提高到10万吨;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占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25%左右;行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5%,建成具有国家级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3~5家,以骨干企业或产业集群为依托的行业公共研发、检测服务平台20家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以上。耐高温气体过滤材料、病毒级医用防护材料、土工用纺织品等生产技术水平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销售规模超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3~5家,销售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3~5家,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显著进步。主要产业用纺织品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1%,回收用纤维占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的比例由目前的10%提高到20%,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用水回用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以上。需求将成倍增长。目前我国袋式除尘在燃煤电厂的应用比例不到10%,远低于欧洲60%的水平,随着国家对粉尘排放要求的提高,袋式除尘应用将逐步推广,未来五年袋式除尘用过滤材料年需求增长将超过15%,2015年用量将达2000万平方米。
  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发达国家传统纺织服装行业不断萎缩,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势头强劲,美、日等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量占纺织纤维加工量的比例超过40%。我国纺织工业产能占全球的50%,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的比重超过30%,而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量只占纺织纤维加工量的20%。进一步发展传统纺织服装行业既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也面临国际竞争激烈、贸易摩擦加剧的压力。通过加快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不断开拓新兴应用领域,促进纺织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举措。
  主要任务
  (一)加快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1.加强产业用纺织品基础技术研究。支持纺织科研院所、高校与应用领域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纤维材料功能优化设计、制品成型加工理论以及应用特性分析研究,实现生物医用纺织品、高温气体过滤材料、永久性膜结构纺织材料、电池隔膜用纺织材料等产品的基础加工技术和应用评价技术的突破,为产业化应用创造条件。
  2.加快织造和非织造成型技术装备开发。加快高速宽幅非织造技术升级,加快熔喷、纺粘及针刺等多种工艺在线复合成型、多层复合成型技术的产业化,推动重磅宽幅剑杆织造、经编和多轴向立体编织成型等技术装备的产业化,提高装备的功能集成化、生产自动化及设备配套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3.加快功能性后整理技术装备开发。研究专用涂层、贴合、定型等整理装备、助剂及工艺,提高产品抗酒精、防渗漏、吸附臭味、阻燃、抗菌、抗老化、防辐射、防霉蛀、耐酸碱等功能性水平。
  (二)促进产需衔接,完善产业配套1.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专用纤维。配合纤维原料企业开发碳纤维、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等高性能纤维,稳定纤维质量、降低纤维生产成本,提高纤维的耐热、耐腐蚀、抗氧化等功能。推动亲水、高吸水、抗菌、强吸附、阻燃、异细度、高弹、低缩等产业用纺织品专用纤维的开发与生产。开展生物质纤维的开发应用研究,满足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结构增强用纺织品等对纤维原料的需求。
  2.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材料与终端制品的协同开发。跟踪下游应用领域发展动向,注重与设计单位及终端用户的协调沟通,推进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与终端制品企业的联合与融合,实现产业用纺织品与终端制品的协同开发,完善产业链配套。
  3.提高为终端制品及工程用户服务能力。加强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多学科人才培养,增强服务意识,注重加强对产品工程应用的研究与指导,提高工程化和专业化服务能力,促进应用领域设计应用水平的提高。

(中国工业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李陵申:产业用纺织品发展黄金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