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陷入“跑路”疑云的东方造船集团执行董事陈通考,其女陈秀丹回应本报记者,目前陈通考的确身在海外,但并非跑路,而是为了融资。
此前温州造船业传出消息,因遭遇债务违约的压力,政府和债权人方都无法联系上陈通考,疑其“跑路”。
“我父亲从2007年已卸任董事长,但一直在负责我们海外的业务,包括上市、融资等活动,同时也是拉动一些海外订单,”陈秀丹告诉记者,“这和跑路不是一个概念。”
陈通考之子陈国俊则向记者表示,“出现不实的传言后,确实接到了很多供应商的电话,我都一一进行了解释”,但企业还在运行中,整个家族也都在努力解决债务问题,并且获得了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希望获得一个较宽松的环境,以度过危机。
赴海外为融资?
此前报道,东方造船2010年实现营收1.27亿美元,税前利润150万美元。截至2011年6月底,该公司的订单总额为8900万美元,订单交付日期已排至2014年1月。按理尚不至于陷入绝境。
东方造船股份公司董事长陈国俊告诉记者:“浙江、安徽的两个造船基地并没有停产,订单也还是能拿到的。只是从去年开始,银行加紧抽贷后,我们确实遭遇了资金链紧张的现实困难。”
陈通考自1986年开始进入造船行业,经过20余年打造,成为中国机械500强企业、温州造船业的龙头企业,总占地面积35.3万平方米,总岸线1000米,1万-3万吨级造船台13座,总造船能力为20万吨以上。
从2007年开始,东方造船集团在安徽枞阳县成立东方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年产量达30万吨以上,年产值达40亿元人民币。目前,安徽基地由其子陈国俊全权负责,温州基地董事长由其女陈秀丹担任,法人代表和总经理则从家族外聘任。
据记者16日调查了解,目前东方造船乐清基地的银行欠款7亿元,安徽基地亦有2亿元欠款。加上供应商的一些欠款,自身债务约为11亿-12亿元。但据陈通考子女透露,这其中并未牵涉民间融资。
自2011年7月,地方银行开始加速抽贷之后,对于从事造船这一需要巨大资金周转的行业来说,很多企业觉得压力难言。
浙江一家民营船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几年是银行求着我们造船企业贷款,现在抽贷抽得更紧,且动辄数千万、上亿,这让企业经常周转不过来。”
实业危机
东方造船以承建5万吨级以下的化学品船、集装箱船、多用途货船、散货船等各类船舶为主,同时兼营航运业务。但造船业的颓势,恰与航运业的惨淡互成呼应,令选择这两大主业的船企受到双重打击。
陈氏一家,折射出了这一实体制造行业不少人同样面临的现状。资金压力过大之外,市场不振、订单荒,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2011年全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中国船舶(600150)工业协会统计范围内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没有接到订单,重点监测的43家船企中也有2家没有订单。由于造船完工量连续12个月超过同期新接订单量,企业的手持订单量逐月下降。而缺少订单,使部分企业开工任务不足,个别企业甚至2012年第一季度就无开工船舶。
除了中国,日韩等传统造船国家也陷入同样的困镜。至2012年1月底,中、韩、日三国的手持订单分别为1.59亿载重吨、1.11亿载重吨和0.55亿载重吨,同比分别回落22%、26%和49%。
“船东的新船预付款比例也大大降低了。”陈国俊告诉记者,目前船东要求苛刻,下水前只肯预付30%的款项,剩余70%要到交船才支付。
“而在以前,我们是在签合同时收取25%、开工后收取25%、下水时收取25%,交货时再收取最后的25%,如此保证资金循环。”他说。
据记者了解,为解决现实资金难题,除了陈通考在进行融资活动之外,其儿女们在浙江、安徽两地也在进行协调。父亲负责海外的资金与订单机会,儿女负责国内部分,期望可以共同形成合力。
陈秀丹向记者表示:“现在不只是造船行业,整个制造业都面临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尽快偿还银行欠款的。”
(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