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非常精准地概括了中国船舶工业2011年的整体境况。接单难、交单难、融资难、成本高、利润低,船舶企业的生存举步维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三年,整个国际船市将呈下降趋势,预计到2015年以后才会逐渐好转。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优胜劣汰,船舶工业开始步入整合时代。
船市需求“不给力”
受欧债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去年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船东对新造船舶需求大幅减少,原本蓬勃发展的船舶工业面临着巨大考验。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承接新船订单量为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
由于我国船舶大部分用于出口,海外市场需求疲软对国内船市造成极大冲击。而新船需求不足将继续困扰船企,造船企业接单难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航运市场需求增长是造船市场“回暖”的根本动力。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去年国际航运市场表现低迷,衰退程度已超过金融危机海运业最不景气时期。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包张静认为,只能等航运市场缓过劲来,新造船市场才有转机。
产品结构“显变化”
去年以来,国际船舶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散货船、油船等的需求量和价格急速下跌,而超大型集装箱船、LNG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在整个市场需求结构中所占比例显著提升。我国船舶企业竞争力不足问题凸显。
去年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以建造常规船为主,订单仍主要集中于散货船领域,占新接订单总量的70.8%。与此同时,国际海事组织频繁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则、新标准,使我国造船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门槛大大抬高。
在此形势下,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信息部副主任谭乃芬建议,“中国船舶企业应在保持原有市场优势的同时,向高端进发。同时大力发展符合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的节能环保型船舶。”
工信部日前发布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将全面突破高技术船舶的关键技术,使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进入世界前列。
中小船企“hold不住”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低价承接的船舶陆续开工建造,加上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上涨以及汇率升高等因素影响,造船企业利润空间明显缩小,造船业呈现明显两极分化局势。
大部分中小型船企由于缺乏技术实力和规模经济,在总体需求不高的情况下已经难以获得订单。“订单是船企的生命线,与2010年同期相比,我们的企业利润下降了约50%,大型船企均感觉压力重重,更不用说中小型企业了。”南通一家国有船企的负责人表示。
今明两年将是船舶行业大洗牌的时候,业内相关人士指出,在新一轮船舶行业洗牌过程中,国有大型船企将明显受益于船舶振兴规划,而众多民营中小型船厂将逐渐转化为大船企的配套企业,或者折戟出局。
(来源:中国工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