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6日讯 武器项目需数年去开发、生产和列装,还要数年才臻完美。勤务官员们会再三承诺某一系统将做到这点、实现那点并提供各种能力。但是系统的性能往往不及所诺,结果会呈现不同的能力––良莠兼具––有时会发现它们的实际效用远逊开发者们当初展望。
新系统的性能指标需要保留一定的灵活性,这却往往受挫于采购程序。因为这期间,除了不时的政治性疏失,部队项目代表们会轻诺各方面的指标。整个系统受制于人为的确定性和坚定性需要,在成本、计划和具体性能指标上尤其如此。
海军的濒海战斗舰(Littoral Combat Ship,LCS)是此种情况的一个典型。LCS构想约于2003年匆忙立项,并作为军队转型的楷模––塑造成与任何军事能力同样重要。
该构想是设计一种与大型任务海湾基地配合的小型快速战斗舰。它能够快速转换不同的装备套件,即任务模块,以执行相应任务。该舰不但任务可变且适应网络中心站所需,也更易于随所配装备的日渐低效而升级换代,从而避免整体淘汰。
当第一份LCS建造合约在2004年签订时,海军在海军作战部长(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CNO)维恩•克拉克(Vern Clark)上将的领导下,承诺两年建造期后以每艘220百万美元的价格交付该舰。截止2011年––根据2004年的计划––海军将有大约18艘LCSs服役或在建。
“我现在就需要它们”,克拉克会说,他低估了该项目的紧急性。批评意见称不可能那么快建成这些舰船,但是海军官员们再三承诺他们会交付。最初的计划是从两个竞争的设计与建造团队购买这些舰船,经过彻底检验后,最终选择一种方案进行批量建造。但是,正如现在白纸黑字所载,建造成本是第一艘的三倍,建造时间延至4年甚至更长。还没有任何任务模块要在任何位置列装,且两艘如今正在服役,有至少两艘在建。甚至服役中的两艘在未来一段时间也不会执行重要的作战派遣。
采购计划也不断变化,从两种设计方案择一,到两个都买,又到只选一种设计,直到今冬决定继续建造两艘。
2010年末,海军授予至少两份LCS合同,选购至少18艘战舰,且经过数年的吐沫飞溅,如今该项目可能会逐渐开始批量生产。截止2015年,20艘新舰有望全部交付或在建。
LCS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所带来的能力,而且还因为其55艘战舰计划占了313艘舰队的六分之一数量。
海军希望这种舰成为追逐快速密集小船的理想选择,如伊朗革命卫队使用的船只,也可用于追捕海盗。航速超过40节,“它对近战意义重大”,有人喜欢这么说。但是目前兜售的作为重要作战性能的航速原意是指运输的速度。你要在波斯湾上游执行扫雷任务,比如说,快速冲到巴林或某个地方,在两三个小时内更换任务模块,并在装备好水面或反潜作战模块后于上午前迅速返回军港,做好行动准备。但是,愈加显而易见的是,这些任务模块无法那么快更换––两三天还差不多––而且运输速度指标的意义降低。即使原来的指标无望,速度保留了下来––以耐用性或其他性能为代价––海军也会找到其他称其有用的说辞。
该项目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点是,刚刚签约或选购的20艘舰船––在价格不变的基础上––与业已在建的基本设计完全相同。然而,第一艘没有积累真正的作战经验,而新舰只表示有一连串的修修补补。
海军除了没有能力正确预言这些舰船可以多快建成、列装和交付,对于它们将如何使用,也存在类似的失声。勤务部门已竭力评估这些舰船如何编制、保障、部署和使用,但此时––该项目启动8年后––它仍然主要凭借推测来做到。
发展一类全新驱逐舰、潜艇或战斗舰是一回事,而拥有升级或不同特点与能力的新设计是另一回事,这是从概念上理解如何保障和操作它们。但LCS并非如此。几乎每个与这种新型装备密切相关的人都不得不学习如何保障、操作和使用它们。
既往之教训
在对当前和未来更多着墨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过去,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一战期间,颇具前景的技术之一是飞机及其在海上的可能运用。战后不久,一艘运煤船被美国海军改装成航母样机。1922年,两艘大型战斗巡洋舰船身因为战后协议而多余出来,在几乎还没有意识到航母潜力的情况下,被改装成航母。当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航母在1927年交付使用时,它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战舰。那曾独一无二地表明,海军以及为这些战舰拨款(在预算很紧张的形势下)的国会十二分相信,这一投入是广泛试验且证实该新型舰船优点的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接下来的16年里,试验和发展无休无止。庞大的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可能是海军巨额投入的典型,但是在部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航母之前,还要很长时间。刚开始命名为CV,即“Cruiser,Heavier-Than-Air”(重于空气的巡航舰)的缩写,因为这些舰船被看作舰队的侦察舰。作为载机巡洋舰,它们的作用时发现敌人的作战舰队并引导我方舰队开火。这类航母的炮塔上甚至装备了8英寸口径的火炮以应对敌方的巡洋侦察机。
但是这些舰船的服役预示着,1927至1942年底间,概念和技术进展之间进入了艰难的整合期。争论的领域包括:
•飞机在舰船上编队停放的最佳方式是什么?着舰信号官与飞机应如何通信?飞机应如何固定在甲板上––用船头至船尾的绳还是用横跨甲板的阻拦索?飞机在着陆后应该入库––像英国那样––还是应该集中存放以更快起飞,但如果某个飞机坠毁到机群里,要冒更大风险?要开发哪种类型的飞行甲板拦截网呢?
•舰船应当有露天飞机库以让飞机在转移至飞行甲板前预热,还是应当有更加安全而密封的库房但不能运行发动机?需要两个飞机库吗?维护保养点如何分布?应该让更多的飞机盘旋头顶还是一直原封不动?武器储存的最佳方案是什么––储存于舰船深处还是靠近机库或飞行甲板以便于作业?
•飞机库应当是船身的一部分还是成为上层结构?甲板应当以容纳更少飞机为代价而进装甲防护,还是木质的以运载更多飞机但更易损伤?应当配备控制平台还是让飞行甲板完全畅通?那一边更适合控制平台?
•标明飞机起飞的最佳方法是什么?最有效,最方便,最安全的飞行甲板程序是什么?运作不同类型飞机之间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让大量飞机升空并有效编队?
•如何指挥空中的飞机?战斗机和战斗机在一起,侦察机和侦察机在一起,雷击机和雷击机在一起,应当这样吗?飞机如何进行公海航行?一名飞行员能处置吗?编队间如何通信?当飞机返回时,如何发现航母?
•航空兵应当是舰船的船员,还是最好相互独立?中队应当和联队在一起还是轮流起飞?
•航母在舰队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只是战斗一线的侦察舰吗?它们有进攻用途吗?航母应当单独行动、成对行动还是成更大编队?在战斗中它们是聚在一起还是彼此远远分开?
•舰长与航空大队长之间的指挥和控制有何不同?是海军准将还是上将?大队长还是中队长?
•最佳的飞机设计是什么?战斗机、轰炸机和雷击机通常有前线服役期,由于发展速率的原因,有时只用年或月来计算。
尽管海军设计和建造了更多航母,但上述乃至更多问题困扰了16年。当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时,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Isoroku Yamamoto)上将,进一步将6艘航母编在一起,并集中使用所有航空大队,形成至今所见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攻击部队,因此美国更多领略了航母的强大。
1942年,诸如雷达和高性能飞机等新技术融入美国舰队,错误却继续犯。但是1943年初,我们今天看到的航母才初具雏形––航母联合组成任务舰队以集中力量,战斗信息中心专注指挥和控制,战斗空中巡逻在攻击部队远离时保护舰队。所有这些使得航母成为舰队的主要进攻武器。当然,今天的航母更加庞大,其包含如此强大的力量以至于它们非常奏效。但是不管技术如何大变,如果1944年的航母长官登上乔治•H•W布什号,舰队中最新的航母,他会发现对很多概念非常熟悉。
目前的疑问
今天的LCS项目反映了很多与20世纪30年代航母舰队相似之处。尽管几乎半数计划的LCS舰队仍在建造、签约或意向签约,没有范例可以展示LCS这一概念即将奏效。考虑一下:
•LCS没有已证明的作战概念。肩负现场或区域责任的战术指挥员目前还没有部署这些战舰和从其用于实践中获取经验。
•这些战舰自身存在的指挥和控制问题。比如,谁应当拥有武器发放权––是该舰的指挥官还是负责任务派遣的官员?
•这些战舰是少量行动还是形成大队?哪种形式的大队更适合每一类任务?独立时其扮演何种角色会有效?
•该舰最佳的任务配置是什么?当然,美国舰队司令官,约翰•哈维(John Harvey)上将,正极力主张其舰队不要在规定以外使用这些战舰––这是在只有一艘战舰服役之后。人们明白这些战舰的用途和功能吗?
•这些战舰没有区域防空能力。谁来保护他们以及如何协调保护?
•还没有其他水面舰船设计用于管理像LCS这样多的随舰运载系统。每艘舰船如何协调其自身的随舰系统,如无人机、水面和水下航行器?不同的舰船要负责特定的空间吗––比如,应当一艘舰船控制所有的水下航行器,还是应该为每艘CO或OIC留出?一艘舰船应当携带所有特定航行器,还是每艘舰船只部署它自有的?
•这些舰船会像有人提出的那样非常适合同小型船只进行“近战”,还是保持一定距离,利用57 mm火炮和诸如武装直升机或“雄蜂”等随舰系统进行作战呢?
•高速真的必要吗?速度的代价会增加油料消耗吗?
•尽管宣称是打击海盗任务的利器,但这些舰船不是巡逻艇且没有耐久力。如果有这一任务,它们需要重新设计吗?
•为一艘舰船长期配置单一任务模块更好,还是频繁更换任务模块更好呢?
•能容纳所有必要人员吗?这些舰船只有75或76床铺位––没有空间为额外乘客准备,如特种部队,或者可能性更大的每艘舰船最终要搭载的各种航行器的技术代表。
•这些任务模块会证实有效吗?地雷模块已经丢失了几个主要部件。同LCS要替代的舰队的扫雷舰相比,该模块会证实功能相同吗?反潜作战模块真的证实有效吗?海军已经将该系统的花费以及部件细节列为密件,这样就更难以进行评估了。即使如此,各种报告表明该系统未达预期效果。
•舰船的独有的保障系统证实有效吗?40人的船员队伍,需要特别高水平的码头保障––他们能得到吗?部件和维护保障的需要会正常得到满足吗?
•未来的管理站会接受两种LCS完全拥有独立且独特的战斗系统吗?因为每种设计都有很多不同的系统,取得在一种LCS上服役资格的水兵,在另一种LCS上就不再合格。这能受得了吗?在接下来的某个节点,未来的某位CNO或海军部长,会断定该舰队不能承受两种类型的战斗系统,并指示在一种类型服役期满之前就提前放弃吗?这些只是LCS发展历程中面临的部分问题。
唯一可能确定的是,海军已经竭力给出这些问题的可能答案。现在要做的不是承诺手头已有解决方案,而是把LCS交到年轻水手的手中,让LCS走出去,在各种情况下获取实践经验,找到使其工作的最佳方案并调整改进。
对于经历海军航空大时代并让人们由疑至信的船员和飞行员来说,20世纪30年代是激动人心的时代。前方的航程若明若暗,21世纪头十年和21世纪20年代可能会证明,今天的LCS水手们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