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自我创新是机床行业变强的关键之处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3-14 10:03:12  兰格钢铁
    中国机床工业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世界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的地位已经举世瞩目,但主机发展的高端性及主机与配套的可持续性仍让人担忧。现实的情况就是“大而不强”,改变这一现状将是中国机床工业今后为之不懈奋斗的历史重任。已经出台的《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未来10~15年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由机床工具生产大国向机床工具强国的转变。

    对于中国机床“由大到强”的话题,显然杨会长观点鲜明,杨会长指出,大是强的基础,但“强”得有强的标准和特点,体现在如下方面:

    (1)创新能力必须有体现,要具体化,重要的是原始创新要提高,占主导地位,不能只是技术引进消化的集成创新;

    (2)高端机床占比有较大的提高,目前中国机床还是中低端为主,高端机床仅5%,只有提高到20%~30%,才有“强”可言;

    (3)基础研究必须与产业发展有较深度的融合,目前中国机床的基础研究对产业发展支撑与结合不够,特别是机床的可靠性问题直接折射着基础研究的薄弱;

    (4)专业、专用机床的自主研发、生产和应用领域需要不断扩大,比如电子工业装备、先进检测设备、热加工专用设备等,我们还做不了,国外也不卖给我们;

    (5)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支撑要有比较高的满足度,不只是数量而是要有品质和水平的满足度;

    (6)要有较高的标准、实验和检测的能力,只有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才有话语权,我国机床的实验平台还比较欠缺。

    杨会长指出,中国机床工业目前是很大了,由大到强的实现不可能再走行政的老路,这需要由市场来促进竞争,培育企业,政府要支持也有限制,是可以逐步发展起来的。

    不可否认,中国机床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枝独秀,特别是近几年中国机床工业进步飞速,那么中国机床工业是否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杨会长说,所谓国际竞争也包括国内市场的竞争,因为中国的市场已基本上是国际市场,大部分国际机床企业都在中国有产品销售,所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有一定基础毋庸置疑。在中国市场上,我们在高端处于劣势,进入国际市场,我们在中低端有优势。但总体来看,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还不理想,靠数量和价格显然不可持续,在技术水平不够的情况下,靠低价的不规范竞争还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回报也是很低的。理想的竞争条件还需要建立在产品质量、应用领域和高水平人才上。

    对于中国机床市场所谓的“一枝独秀”,杨会长特别指出,这种情况也造成了我国机床产能的严重过剩,这其实不都是好事,如果什么产品都有市场,必然会带来诸多问题,这方面有鲜明的例子,如风机、光伏产品这些新兴产业一枝独秀却严重过剩的问题,必然对市场前景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谈及我国机床现在有什么可以竞争的领域时,杨会长说,我们有的机床企业在技术上已经有突破,能参与国际竞争了,比如济南二机床的汽车冲压生产线,通过自己的研发和创新,把产品做的很好,在国内外有几十条生产线,美国本土的福特汽车已经采购应用,这是相当不容易的,这才是国际竞争的样子,从而也可以避免国际反倾销。总体而言,我们的机床企业可以参与国际竞争,但在高端市场竞争还不主动,需要加强。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机床进口依然保持主导地位,中国机床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和路径也迫切需要瞄准这一巨大市场,才能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的目标,那么如何走才是最合适的路径?中国机床企业要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做哪些努力呢?未来中国机床企业“由大到强”的战略如何走?这些问题都一直在困扰我们,特别是目前我国机床进口近50%,进口替代这个大市场确实不能忽视。杨会长直言,这两年中国机床进口占比很高,增速也还在提高,花钱不少,我们在产业链高端一直很被动,这跟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和发展路径密切相关,我们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中低端为主的路线,过去我们主要靠技术引进包括购买工厂来获得技术,这种做法已经很难有显著效果,现在的竞争大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已经成为国际机床企业的有力竞争对手,我们机床规模的庞大让国外机床企业也担心,对技术封锁比较严格。

    所以,杨会长指出,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自我创新能力的增强,其一,就是要扎扎实实把基础性研究工作做好,拥有自己的实验平台和先进的研究中心,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二,一定要对用户工艺需求深入了解,否则无法在高端市场解决用户的高难问题,我们现在的产品应用窘况是,不少国产设备只用来做粗加工,国外设备用来做精加工。问题在于我们对用户产品加工的材料、形面、精度要求,包括刀具和卡具都研究不够,现在的用户更需要的是,在高端加工上有“一条龙”加工解决方案的交钥匙服务;其三,就是可靠性问题,这是国产设备在用户中的最大信任危机,没有一定的可靠性保证会耽误用户生产,造成在用户中的信誉度不高;其四,在某些领域,设备成套及工艺研究不足需要加强,特别是在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中,如汽车工业领域进入的太少,不能成熟应用,国外汽车在下线之前就与装备结合,形成批量生产能力,而且不能只是主机,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刀具、卡具的配套,只有全面满足用户需求,才能减少进口;其五,要在精密机床的精度上加强,保持长时间的高精度加工,比如我国的高精度磨床就不如德国和瑞士;其六,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力度,鼓励国产设备应用,对用户需求特别是关键环节有充分的了解和长久的研究,因为今后要进口国外高档设备的难度已越来越大甚至不可能,必须鼓励国内研制和首台套应用;其七,在软件开发上,用户特别需要专用的工艺智能软件,机床厂必须拥有自己的计算机数控系统应用专家,直接面对用户开发,如日本、德国著名机床企业都有自己的数控系统或专用软件。

    近几年我国机床行业的进步举世瞩目,那么现在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可否满足和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今后如何国际化?特别是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也有不少企业待价而沽,这对中国机床企业是否是个机会?谈及这个话题,杨会长指出,“走出去”要慎重,不能轻易收购,真正成功的还是很少,对国内行业促进作用还不大。欧债危机只是金融的危机,并不是产品的危机,其本身的法律法规和生产模式及管理都没有变化,只是体现在市场上会有萎缩。

    那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兼并国外机床企业呢,杨会长说,那要看你对他的企业了解如何?第一,必须在管理能力上熟悉国外的做法,要么提高或适应之,如果对国外的法律法规都过不去,那是很难的;第二,在技术上对收购方有所了解,技术差距也不能太大,不能指望只是出资以期望换技术,一旦市场不好,风险很大;第三,对国外法律法规体系的研究要透彻,否则投资收不回来,只能是失败;第四,现在收购的真正机会在人才上,这个很重要,我们要从目前在中低端的奋斗直接跳跃至高端的掌控,很难适应的,驾驭难度太大!

    已经走到世界第一大的中国机床企业迫切需要“强起来”,这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政府做到了什么,又将要为此做什么?政府有什么办法和更好的促进呢?一直做行业工作的杨会长思路清晰,他说,对于机床行业来说,政府要做的工作就是,第一,要促进市场,把市场激活起来,对装备工业的机会在于:一是要新建、扩能;二是要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水平,加强环保,更新改造。只有市场活起来,机床行业发展空间就大了,这是政府要大力提倡的。第二,对装备工业要继续坚持给予装备工业政策鼓励,并不断完善。第三,要重视零部件、基础件和基础材料的研究支持,目前这些都是我们的弱项。如果市场遇到问题,还是产品的竞争力不强,适应能力薄弱,所以政府需要在项目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这些领域都是中小企业为主,更需要地方政府多发挥作用,形成产业集聚,建立研发平台联盟。第四,在高端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础产业方面,进出口政策要给予倾斜,有适当保护。

    不可否认,行业协会在“由大到强”战略实现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那么协会怎么发挥作用,杨会长深有体会地指出,协会一直是行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其一,要为政府政策制定不断提供市场发展建议,这是义不容辞的任务;其二,要代表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起到带头作用,做行业的“代言人”,敢于出头,比如反倾销时要发挥作用,建立预警机制,为行业说话;其三,在具体的基础研究上倡议引导并发动企业;其四,提倡行业自律,加强企业对社会、产品和用户的责任,把产品可靠性和服务做好,通过舆论宣传,营造全社会全行业共同遵守市场竞争原则的氛围;其五,与国外的合作方面,协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引进人才、了解市场、用户调研和组织考察等方面可以发挥信息传达作用,共同促进市场活起来,协会的中间纽带作用不可或缺。

    不想受制于人,真正“走出去”,关键还在于我们自我创新能力的增强。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增强自我创新是机床行业变强的关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