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黄陂区武湖江堤边,一块“张五一船舶厂潜水船制造基地”的牌子,挂在了武汉市立球船厂的大门口,张五一欲将“潜艇”生意盘大,选择了立球船厂作为合作伙伴。
刻意回避“潜艇”字眼
卖出每艘艇,自己首次下潜
张五一说,单靠自己的能力,生产不过来,必须借助外力。与张五一的作坊式加工厂相比,立球船厂建造的都是大轮船。这家船厂的负责人称,根据协议,立球船厂主要负责生产外部船体,内部构造由张五一的技术人员负责组装,“因为那是他的核心技术,也不让我们参与”。
据了解,根据双方协议,造好的船,由双方在船体联合署名。立球船厂正向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咨询,希望能获得权威部门的质量认证。
从“中国民间潜艇研发基地”到“潜水船制造基地”,再到销售协议中的“海底采集器”,张五一开始刻意回避“潜艇”这个敏感字眼。张五一特意提到,立球船厂有生产特种船舶的资质,不管国家让不让私人造潜艇,但造潜水船应该可以,也算打个“擦边球”。
昨天,有很多读者再次关注潜艇的安全性问题,张五一说,潜艇实际是个压力容器,现在的技艺能做足够好的密封。对卖出去的任何一艘潜艇,只要客户认为必要,自己都愿意担任首次试潜的工作,让客户放心。张五一办下潜艇个体执照
张五一的招商宣传单称“我厂是拥有生产制造民用潜艇执照的企业”,是真是假?记者采访发现,张五一造潜艇确实办了执照。
此前,张五一向记者出示了“张五一船舶厂”个体工商户执照,营业范围包括潜艇制造、设计等。张五一说,去年7月,当时到洪山区青菱工商所报批,工作人员拿不准,要层层上报,最后是局长特批才办下来,整个办下来,就只花了23元钱。
洪山区工商局登记注册分局局长王晓晖证实,确有此事。王局长介绍,当时洪山区青菱工商所不敢轻易批办,张五一便找到了当时正在局里办公的他。王局长佩服张五一的创新精神,“法不禁即准,既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不能给个人潜艇发明办理执照,那为什么不能开这一先例?”王晓晖认为,只要有利于社会进步,这种个人发明创造就值得鼓励。
民间小潜艇能“潜”多深》一文见报后,引发读者热议,记者的手机短信几乎未停,收到短信数百条,大连、天津、柳州等外省市市民致电本报,或询问张五一的潜艇状况,或想探讨合作空间。
昨天,网易首页、凤凰网等多家知名网站也同时转载了本报报道,天津《每日新报》的记者来电,想进一步了解张五一。绝大多数读者都希望张五一能坚持梦想,不要放弃这个产业。还有一位新西兰的华人在网上看到新闻后,看到张五一的融资困境,致电记者,表示想帮扶他一把。但也有个别读者表示了忧虑:张五一就是个作坊式的工厂,一旦有实力的船厂发现这个市场空白,就能够马上仿造出产品。建议张五一放弃这项产业。
一些国内读者对张五一敢闯敢干的精神表示钦佩,并提供了一些建议。上海大学一张姓教授称,自己是研究材料的,这方面可以帮张五一进一步提升潜艇材质。北京一家科研机构表达了合作开发的愿望。还有大连、启东等地渔民来电询问潜艇的性能,想购买后用于海产养殖。
(武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