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报道 当前银行系统及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依然未改,对经济增长不利影响显著。同时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处于历史高位,其下调的负面影响有限,这昭示了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下调的较大空间与客观的需要。
央行行长周小川不久前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讲存在很大的调整空间,但要看具体的流动性状况而言,其调整不表明货币政策的松紧。不过,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存在再次下调的客观需求及其可能性,这是笔者更关心的核心问题。
从上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月18日)的动因分析,主要是因为市场流动性和银行系统流动性的严重短缺。今年1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当月M2同比增长12.4%,创下多年来新低;3年来新增人民币贷款首次不足万亿元,但年初历来是信贷需求最大的月份。这些数据背后反映了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紧张。当然,满足银行平稳放贷和控制放贷节奏等需求,也是引发流动性紧张的原因之一。
那么,问题是在今年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之后,现在市场流动性是否因此而不紧张了呢?从央行刚刚公布的2月金融数据显示,2月M2同比增长13%,比1月有所回升,但市场流动性尤其是银行系统流动性仍然十分紧张。
首先,贷款增长乏力。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07亿元,同比多增1730亿元。但扣除春节因素,并与去年同期比较,综合1-2月新增贷款规模约为14500亿元,仍低于去年同期的15650亿元。另外,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6.2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也低了2.5个百分点。
其次,存款也增长乏力。1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8000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60万亿元,同比多增2824亿元。由此,人民币存款似有阻止减少的迹象。但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比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
尽管今年1-2月新增贷款规模下降与银行存款增长乏力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尚难完全断定,但从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看存贷款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经济增速减缓的大背景下,如果存款增长速度慢于贷款增长速度,银行放贷自然会面临“无米之炊”之困境。
如果货币政策不放松,银行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将可能面临进一步短缺。在此背景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仅是一项较好的选择,也是当前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因为,短期内银行存款增速下降和流动性短缺,不仅增加了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盈利和资本补充压力,还可能影响银行业的稳定。所以,很有必要通过下调调存款准备金率来缓解银行系统的存款不足问题,进而满足实体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
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紧张、存款增速下降一旦形成趋势,这不仅将危及银行业本身的稳定,还将因为贷款不足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因为,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紧张会导致市场流动性趋于紧张。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社会融资总量同比仍为下降,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流动性偏紧的客观状况。因此,阻止当前社会融资总量的下滑趋势已变得十分重要。笔者据此认为,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也可以满足实体经济运行的资金需要。
上述分析表明,当前中国不仅存在着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客观需求,而且也存在着这种可能性。这是因为,首先是对通胀的担忧已下降。2月份CPI同比上涨3.2%,并继续处于下行趋势。目前市场对未来通胀走势的判断分歧在缩小,输入型通胀压力也在减弱。这些都为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打开了空间。
其次,未来新增外汇占款增速度将大幅下降,甚至还可能出现负增长。从刚刚公布的2月份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单月贸易逆差,新增外汇占款也大幅下降,这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创造了可能性。虽然目前还不能简单判断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是否会形成趋势性变化,但在相当的时间内贸易平衡及贸易顺差继续下降将是个大概率事件。资金紧张对经济不利,对外贸不利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当前国内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仍处历史高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负面影响并不大的情况下,由目前国内资金依然紧张的局面昭示,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下调的较大空间与客观的需要,因为流动性紧张始终是引致当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