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至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河南省农村时指出:不少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了,分散的土地必然要有人进行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
农村空心化现象如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让人忧虑。看了这个报道,笔者认为,温总理胸有成竹,就是用农业机械化破解农村空心化。
众所周知,如今我国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70后”出生的人有一多半没有在农村种田和不会回到农村种田,“80后”出生的人95%以上没有在农村种田和不会回到农村种田,“90后”出生的人就更加没有在农村种田的了。现在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40岁以上的一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平均年龄为55.2岁,并且妇女居多。劳动力流失后农村空心化现象,不仅近日为15名两院院士所关注;连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忧心忡忡:青壮年劳力、有文化的劳力都进城打工了,将来谁来种地?
其实,破解农村空心化问题一直为党和政府所关注。首先多年以来,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其次,作为掌管着13亿多人口吃饭问题的国家总理,在全国两会闭幕后的第一个周末,就马上到农村考察,传递的是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切,传递的破解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执政方略。
用农业机械化破解农村空心化需要双向着力。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用政策杠杆、税收杠杆等,引导好适度规模经营,要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同良种良法结合起来推动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农民收入,让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的收入高于城市打工者;加强相关培训,办好农业技术学校;同时更多引入社会化力量,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走出农村人才荒;让有文化的年轻一代来补充农业劳动力,做新一代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