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前日表示,由于国际集装箱运输包括油品在内持续亏损,港口生产增速整体趋缓,他判断当前国际航运市场的低迷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特别是今年以来,国际干散货市场实际上还有急剧恶化的趋势。”何建中说。
据了解,今年1月份BDI指数曾收获662点,已经跌破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历史最低点。
在港口方面,1至2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5亿吨,同比增长7%,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放缓7.1个百分点。其中,受欧债危机等影响,欧美主要干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均出现明显下滑。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持续走低,1月份最低点还低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时的最低点。
在两会期间,一些航运界的代表和委员呼吁政府部门拿出措施,帮助航运企业渡过难关,振兴航运业。对于目前航运业产生低迷的原因,何建中认为,首先是航运市场的需求增速放缓、市场运力严重过剩、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导致。
据介绍,中国海运承担着90%以上的外贸运输。随着欧债危机,包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的下滑,这样使市场的交通运输量急剧的下降,导致国际航运市场的需求减少,必然会使现有的运力出现一个饱和状态或者是一个过剩的局面。这是从需求上的减缓,1到2月份经济运行分析的时候,虽然港口的吞吐量有一定幅长,但是增幅跟去年同期比降低了7.1%。
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在2009年又出现短时期上升的反弹,给了市场一个信号,似乎航运迅速恢复,所以造船订单就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加上造船的周期有一个延后的效果。去年到今年可以说,大批的新增运力投入市场,这样加剧了航运市场的供需失衡,一方面是现有的运力吃不饱,另外一方面新增的运力又要找市场。所以航运市场的运力供大于求,供需失衡。
而目前市场情况来看,除了运价下行,其他的都是上涨的,如燃油成本、船员工资,包括融资成本,尤其是去年和前年贷款造船的融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这个时候可能前几年规模比较大,赚钱比较多的,有一定资本积累的企业还能撑住;有一些规模本来不大,如果说完全靠银行贷款所形成的运力,财务费用过重,这样的企业确实是岌岌可危。
对于应对措施,何建中认为,首先是指导航运企业加强风险的管控,特别是支持航运企业与一些大的货主签订风险共担的合同,降低揽货和市场风险。
此外,鼓励和支持对有能力、有实力的航运企业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这样一些运力,实行结构性调整,当然要有一些鼓励性的政策。
另外,要规范货主投资航运,引导货主与航运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共赢,来实现航运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要研究振兴航运业的政策,国务院也高度重视,我们部里面也组织了专门的班子进行认真研究,争取能够尽快出台一些有利于航运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何建中说。
(经济观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