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老板来求我们运货,后来是我们找老板推销货,现在,连老板都找不到了。”在海盐跑了20年水上运输的船老大应柏林,对内河货运生意的起起伏伏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开年惨淡的生意却让他无所适从,“今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
传统造船厂跟普通货运船唇亡齿寒,它面临的“无米之炊”的困境比起水上运输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成本上涨、市场饱和……这些已经成为嘉兴造船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无单可接困扰了传统造船厂。
记者昨天在位于海盐县武原街道华星村的嘉兴嘉海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看到,经过几天的打造,一艘长28米、宽7米、深2.5米的普货船有了轮廓,而厂里其他的船台上全然不见新造船的影子,全是来保养的船舶。它是今年春节之后海盐3家内河造船厂中唯一正在造的船,其他2家都吃了“鸭蛋”。记者从嘉兴市港航管理局了解到,相比海盐的“极寒”,市本级、平湖市和嘉善县等地的造船业虽然不像2009年和2010年那么火爆,却不至于没有船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内河水运遇瓶颈日渐萧条
“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意。装来的货卖不掉,船都不知道该开到哪里了。”在嘉海船舶保养船的船老大裘嘉华开了6年的货船,他感觉现在的内河水运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裘嘉华的船主要运输石料、沙子和宕渣等,往返海盐和平湖、上海等地,兼顾销售和运输两项业务。无疑,建筑业的老板是其大客户。“去年到这个时候我已经跑了六七个航次了,可是今年过完年,我还只跑过两次。”裘嘉华告诉记者,这两次都是装矿粉去杭州,他只负责运输,赚的是运费。按照装满400吨、每吨11元的价格计算,他只能赚4400元,但往返的油费就要3000多元,“回来的时候,我会顺带装上些宕渣,如果卖不掉的话,这一趟就几乎是白跑了。”
和裘嘉华一样,开了20年船的应柏林也感觉到了今年的艰难。“这几年的航次明显减少,2009年我一共跑了96个航次,2010年也有76次,去年只有59次。”应柏林告诉记者,因为接不到生意,或者进来的货物卖不出去,有些船老大就索性把船停着不开了。“早几年的时候,杭申线上经常是船接着船的,非常繁忙,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景象了。”应柏林形象地向记者描述了内河水运业的不景气。
普货船进入周期性低谷
内河航运以低价成本优势、四通八达的网络成为大宗货运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水运业的繁荣也带动了船市的红火,船厂扩大产能仍然应接不暇。记者从海盐港航管理处了解到,2010年仅海盐县“嘉海”、“东升”、“滨海”3家内河造船企业新建船舶就达到111艘。但这波高潮过后,在市场上“混饭”吃的船厂接连面临生存问题。去年只新建了20多艘,而其中的大部分是2010年未完成的订单。
“近年来,随着钢材价格的上涨,货船的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利润微薄;而航道内的运力又基本饱和,致使投资货运的经营者日益减少,货船的需求也随之减少。”海盐港航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造船业周期性明显,受市场影响非常大。通常货船的使用寿命在20年至30年,因此造船业本身就有一定的周期性。许多货运老板在使用了七八年后会把旧船低价转让,转而买吨位更大的新船,而旧船也没报废,修修补补还能继续跑航运,导致河道运输船吨位严重饱和。
为生存寻求差异化竞争
传统货运船技术含量较低,利润微薄,目前嘉兴一些船舶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逐渐从粗放型造船向精细化、差异化造船转型,把主攻方向转向特种船舶生产。平湖走的是特种船路线,其造价600万元的休闲餐饮船已经徜徉在杭州西湖上;嘉善则是控制造船精度,并且10多年坚持不懈,打出了散装水泥船制造的优良品牌,新建船生产任务排到了2013年。
“在差异化造船方面,海盐县嘉海船舶走在了前列,其建造的专杀水葫芦的河道机械保洁船已经交付了两艘。而全国不少航道特别是杭嘉湖、珠江、闽江等水域水葫芦成灾,对水路运输及船舶营运安全造成极大隐患。由此可见,市场上对保洁船的需求很大,或许这将成为海盐差异化造船的一个突破口。”市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市本级,“势均力敌”的嘉兴市造船二厂、嘉兴市伟佳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和嘉兴市禾东船业有限责任公司3家造船企业接到的订单数量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甚至稳中有升。记者了解到,这几家船厂目前主要造的是公务艇,共接到16艘订单。
“由于嘉兴内河造船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过硬,在江浙沪地区赢得了很好的信誉,周边省市海事、渔政、环卫等部门常选择来嘉兴定制公务用船。”市港航管理局船舶检验科科长邹金海告诉记者,嘉兴造船企业建造的公务艇名气渐渐做大,不少订单来自全国各地,就连贵州、云南等偏远的地方也慕名来订船。另外,平湖的公务艇也是名声在外,有口皆碑。
“在造船业面临发展困境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提高自身水平,强化质量意识,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可以拓展生产范围,发展建造多种船舶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走出去’,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更大市场。”邹金海说。
(来源:南湖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