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月1日面板关税调整步伐的临近,外资彩电品牌首度采购中国大陆产液晶电视面板。财政部日前发布通知称,自今年4月1日起,我国进口32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板将取消3%的暂定税率,恢复到之前的5%.与此同时记者获悉,不仅是代工企业,彩电整机中的外资品牌也开始了中国大陆面板的采购。
奥维咨询总经理喻亮星表示,随着关税提升,以及大陆面板的良品率上升和产量的逐步开出,这个现象是正常选择,中国大陆面板厂的产品会逐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三星率先采购中国大陆产面板
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电子今年将从深圳华星光电(COST)采购电视液晶面板。三星在中国、中南美等主要新兴市场推出某些英寸的液晶电视将搭载华星光电面板。据称,三星电子今年将从华星光电采购70万片电视面板,目前两家公司正在对面板品质进行评测。这也意味着三星从海外采购零部件的开始。三星电子有关人士称:“有关LCD面板的采购事宜属于商业机密,不便对外泄露。”
三星电子中国方面对此则表示,还没有相关方面的消息,不方便评论。
面板研究机构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告诉南都记者,之前外资品牌在华有PAD、智能手机等小尺寸面板的采购,液晶电视面板的采购这是第一次,不过,其根据监测分析,目前采购量还不是很大,主要集中在32英寸,预计进入二季度,采购量会有所放大。据其介绍,率先采购的是三星,其他品牌企业也在考虑在华采购事宜,包括LG、索尼、东芝、夏普等。夏普中国有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将关税调整一事报告给总部,总部目前还没有就此给出指示,不过其表示,夏普在华宣传的一个亮点就是“日本原装屏”,即使在华采购,生产的相应电视也不一定就是要在中国销售。
目前,国内的京东方合肥6代线、北京8.5代线、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深圳华星光电8.5代线分别投入了生产。其中,中电熊猫和深圳华星都有外资合作背景,前者的液晶面板六代线,在建设中植入了夏普十代线技术,后者则是TCL和三星交叉持股运作,15%的股权归三星持有。根据奥维咨询(AVC)提供的信息,按中国大陆面板厂现有产品规划,目前已有成熟的32英寸产品量产,马上会有37英寸的Cell出售,随后在今年第二季度末之前46英寸,最晚第三季度55英寸都会出来。因此随着此次税率的调整,更多的彩电整机企业必将加快与中国大陆TFT高世代线屏厂的供应链合作。
李亚琴表示,关税的调整有利于大陆面板厂的产能消化和市占率提升。虽然这次调涨的是不含背光模组的显示板,幅度也只有2%.但在目前这个面板行业的微利时代,这个涨幅的效果也会逐步显著。
外资面板企业再承压
据记者了解,在中国大陆采购面板,价格方面并不会有明显的差异,毕竟面板价格目前已经接近成本线,不会有多大的折让空间。在华采购的优势在于规避关税,以及本地化生产,减少物流成本等。
现在随着关税的提高,国产品牌份额的上升,下游出口也比较顺畅。客户除了国内彩电企业,逐渐扩散到了越来越多的代工企业以及外资整机品牌。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还看不出关税调整对于客户来源方面的影响,预计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出具体效果。据其介绍,京东方具备多条生产线,很早之前已经注意客户来源的分散性规避风险,大中小尺寸产品均能提供。
对中国大陆产面板企业的利好,同时意味着台韩面板企业的利空。李亚琴表示,对于台韩面板厂来说,全球范围内的终端需求尚未回暖,面板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连续数季亏损未获得改善。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将占有全球23%的份额,关税上涨对于外资厂商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这也推动着外资面板厂商尽快做出调整。李亚琴预计,短期内外资面板厂在提供不含背光模组面板的策略和步伐上会有所调整。因此势必将影响到整机厂的成本。
据了解,面板占有电视整机材料成本60%以上,但在以不含背光模组的面板的模式下,整机厂通过自主采购和一体化设计和制造,面板的成本占比可下降10%左右。也因此,催生了OPENCELL模式。国内电视厂如TCL、长虹、海信等纷纷建设背光模块厂,并且大多将背光模块厂设在自身的电视组装厂内。面板供货商做出OPEN-CELL后交给电视厂,采用一条龙模式生产:将背光模块及后段电视一起组装,OPEN-CELL面板加上背光模块组成面板模组后,再与主板、电源板、结构件等组合,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如今,不含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板关税率也调高到5%,和含模组产品的税率同样高,在此条件下,李亚琴分析,外资厂商可能会放弃一部分OPENCELL.
外资或加快面板厂搬迁步伐
此外,本次关税调整也将加快外资面板厂本地化转移的步伐,受到需求低迷和经营亏损的压力,面板厂均放缓或搁置原有的国内投资计划,关税的调整将间接促使外资厂商重启或加快这一计划。
奥维咨询分析指,这次与其说是关税“上调”,不如说是针对原定关税的“恢复”,其核心体现在“取消原有优惠方案”上,因此后期仍然存在关税进一步上调的可能性。就三星苏州、LGD广州、龙飞/友达昆山等这几条产线,奥维分析,台韩投资方都会将各自现有的产线搬移至大陆,“产线搬迁的方式一来可以有效利用当前各自的富余产能,二来可以加快大陆产线的建设周期,预期均可在2013年前后进入量产状态。”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