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两派十年博弈 中信地产整而不合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4-5 9:57:21  兰格钢铁

广深两派十年博弈 中信地产整而不合

中信地产内部多年整而不合的问题依旧是一个不解的难题。 本报记者 郭杨 摄

房地产调控进入攻坚时刻,谣言也是满天飞。

日前,“深圳—大型房企涉嫌严重违规,其集团董事长已被‘双开’,深圳及上海公司总经理被拘捕,少数合作单位大佬纷纷跑路。”一则微博瞬间引起轩然大波,其后矛头更是直指中信地产,尘封已久的中信华南集团与中信深圳集团之间的纠葛再度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这个谣传,中信地产相关人士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予评论。

撇开中信地产内乱谣传不论,时代周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中信地产内部关于重组权的争斗,以及多年整而不合,依旧是一个不解的难题。

对于中信地产的整合问题,中信地产品牌经理李娜则以不方便接受采访为由婉拒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

李郭争夺重组主导权 

“深圳—大型房企涉嫌严重违规,其集团董事长已被‘双开’,深圳及上海公司总经理被拘捕,少数合作单位大佬纷纷跑路。”一则微博自3月30日一经转载瞬间爆发。

时隔不久,第二则微博紧随而至:“询问中信内部人士获悉,此事涉及华南公司和深圳公司内斗,双方老大(李康、郭志荣)互揭短,集团出面处理。”为此,“李康、郭志荣内斗论”一说甚嚣尘上。

似乎是为了证明自身清白,谣传的主角之一郭志荣,其旗下中信医疗品牌部在4月1日两个小时之内连发有且仅有的13条微博一一陈述郭志荣十天之内的行程。

微博的第一发起人深圳某房地产网站深圳总经理陈昌询向记者强调自己一开始就没有指明是中信地产,并表示将于近期内再公开事件正主。

谣传事发突然,人们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多年前的往事上。

可以确定的事实是,上述的华南公司和深圳公司早已合为一体。十余年间,李康与郭志荣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折射着中信地产系的离合。

至今,在中信集团的档案室里,仍存放着中信房地产公司的第一份营业执照,其工商注册编号为001号,可以说中信地产是新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

中信集团的地产历史悠久,1979年,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信集团”)成立之初,便成立了房地产部,1986年更是成立中信房地产公司,成为中国首批具有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

但多年来,与中信集团旗下的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板块相比,中信集团的地产业务却显得过于分散,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中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信华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华南”)和中信深圳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深圳”)。

中信华南集团资产规模在150亿元左右,是中信集团地产业务的龙头,旗下有中信华南东莞公司、中信华南深圳公司、中信华南上海公司等十多家全资子公司和多家控股子公司、酒店、高尔夫球场,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汕头、东莞、桂林、大连、长春等地投资房地产项目达80余个,累计开发商品房面积逾 1000万平方米。

中信深圳集团于1987年11月成立,总资产逾60亿元,有19家下属子公司。

但中信华南集团与中信深圳集团共同使用“中信地产”品牌,一直存在同业竞争。

其中,李康统帅的中信华南可谓是异军突起。在此之前,他不过是中信广州公司下属汕头分公司的老总,从东南一隅的这个小城起步,更是迅速带领汕头分公司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利税大户。直到1999年,李康晋升为母公司中信集团广州分公司的老总,其后广州分公司更名为中信华南公司,成为了中信集团一级子公司。

几乎与此同时,郭志荣弃政从商,空降中信集团,继而统帅中信深圳。

李康与郭志荣,同居一隅,却割据了中信地产系的两大子公司。

直到2001年11月8日,中信集团原董事长王军在东莞集合中信集团总经理孔丹、副总经理李士林以及中信综合计划部、中信实业银行、中信证券、中信深圳集团、中信华南集团等中信系内各大子公司的负责人,召开了中信公司的首次房地产座谈会,确立了整合中信地产系的目标。

然而,事与愿违。中信实业银行困局袭来,中信实业银行的总资产占整个集团公司总资产的80%以上,但是2002年,中信实业银行却成为了王军最大的心病,其不良资产高达270亿元。中信集团开始将重心转向金融业,王军也无暇他顾,不得不延后东莞会议的战略目标。

显而易见的是,地产系整合信号的释放,无疑使李康与郭志荣都想争做地产系的老大,旗下中信华南集团和中信深圳集团高歌猛进,都欲争夺重组主权。

李康最终大权在握 

在深圳主战场上,李康与郭志荣于整合前夜的较量几乎白热化。

继斩获500多万平方米的深圳龙岗中信新城发展权之后,中信深圳即在江西、江苏、湖南、惠州、成都和重庆等地跑马圈地。然而,在郭志荣疲于异地扩张之时,李康却将中信华南的主战场从广州、汕头和东莞转向进军深圳。

李康对此谋算已久。甫一听说泰华公司因财务问题将转让深圳红树湾项目之际,李康立即北上北京,敲响了王军办公室的门。

彼时,中信华南集团的流动资金不过几千万元,而占地面积达16.3万平方米的红树湾地块总投资额预计达到40多亿元。2003年3月18日,中信集团击败万科、招商等对手,将红树湾地块全额纳入囊中。

中信集团将红树湾地王收购后,将其安排给中信华南集团开发而非中信深圳集团开发,更是为中信华南提供担保融资。此役,成了李康与郭志荣之间博弈的转折点:新晋者中信华南集团在深圳独占鳌头。

时隔两年,中信实业银行初步完成三年整改目标,王军转而将地产系整合再度提上议程,更是属意李康挂帅。彼时,李康则是北上赴职。

至今仍令人瞠目结舌的是,2005年7月21日,中信集团党委发文,决定将中信集团原子公司中信房地产公司降级,并入华南集团管辖,轻易地将局级机构直接降级为外省子公司的孙子辈公司。由此不难看出王军对李康的倚重。

“我注意到,几十个人的中信房地产公司,却有8个局级干部、24个处级干部,当官的加一块儿比兵多。”李康对于首次赴任北京记忆犹新。为此,他更是从华南调了一支14人的团队进驻北京。

直到2007年,孔丹的继任更推动了中信系的整合,整合中信集团内部所有房地产公司及项目,成立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仅仅在一天之中,中信集团签发了8份文件,处理各个公司剥离整合的各种相关事宜。

时隔两年,中信华南集团和中信深圳集团都整合到中信地产名下,撤销了华南集团和深圳集团的管理职能。

“现在是城市公司取代了区域公司,不会再有华南集团和深圳集团之分。”中信地产深圳投资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道。

2010年10月31日,中信地产首次公布品牌,为期三年的地产系整合已现雏形。彼时,李康任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志荣出任副董事长、联席总裁。之后,李康昔日爱将姚日波拾级而上,继任总裁。

郭志荣实际上逐渐被边缘化。目前,郭志荣任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陈家声、毛鼎雄等原中信深圳集团昔日老将则转而担任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医疗旗下主要企业,除了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杭州整形医院等医疗企业外,也包括了涉及商业地产项目的深圳市中信商业管理公司、中国西南资源联合开发有限公司等。

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信医疗在深圳的总部将会撤离到北京,现在办公楼层已经出租出去了”。

地产系上市未了局 

李康在与郭志荣的较量中占了上风,中信地产系的整合也初现雏形,中信地产开始为地产系的上市作准备。

2007年,中信集团开始对旗下房地产业务进行了整合重组。以中信房地产公司为主体,对中信华南集团、中信深圳集团、中信北京公司和中信国安集团部属海南博鳌投资控股公司及海南中信国安投资开辟公司的房地产业务和资产进行整合。

2007年12月24日,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信地产”)成立,注册资本金为67.9亿元人民币。4月2日,中信保利达地产(佛山)有限公司赵总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信华南集团和中信深圳集团的资产在2007年便全部注入中信地产。

中信集团地产业务的整合,是为了上市做准备。2007年11月,中信集团董事、中信地产董事长李康对媒体表示,中信地产争取明年在A股上市,选择的是IPO(首次公开募集),而不是借壳上市。

“中信地产上市,是要把中信集团公司里所有的地产业务都整合起来上市。”李康表示,在整个中信集团,所有涉及房地产业务的都要整合进来,而不只是集团下面某几个公司。

整合之后,中信地产迎来一个全新高速发展期。至2010年底,中信地产总资产近800亿元,二级土地储备建筑面积逾3000万平方米,销售额也由2007年的46亿元迅速扩大至383亿元,位居全国地产行业前12强。

在中信集团“金融、房地产及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类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四大主导产业中,只有房地产业没有形成自己的上市融资主体。中信地产的上市,显得意义重大。

整而不合难题 

为能成功上市,中信地产还曾成立上市办公室并积极筹备相关事宜,但随着2008年以来的调控政策的收紧和市场的波动,中信地产的上市计划不得不一再延迟。

直到去年5月30日,有消息称,受中信集团整体赴港上市计划的影响,中信地产单独上市的计划已经终止,并将随中信集团一并赴香港联交所完成上市。2011年 12月,中信集团以绝大部分经营性净资产作为出资联合其全资子公司北京中信企业管理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股份”),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80亿元,法定代表人常振明。

此次中信集团的整体改制完成,为长期以来一直谋求上市的中信地产带来了一丝曙光。一旦集团成功上市,中信地产从中可获得不少收益。

中信地产是中信集团地产业务的重要贡献者,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其销售金额为282亿元。但除了中信地产外,中信集团还有中信泰富有限公司(00267.HK,以下简称“中信泰富”)、中信国安集团等地产业务,如要整体上市,进一步整合是一个问题。

虽然中信国安集团的部分地产业务已于2007年注入中信地产,但仍有众多住宅、酒店、写字楼、旅游地产项目尚未注入。除此之外,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信华东集团”)旗下也有部分房地产业务。

这三大公司之间的地产业务如何与中信地产整合,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难题。早在2009年4月就任中信泰富主席之际,常振明便提出了中信泰富与中信集团地产业务整合的设想。

同年8月底,在中信泰富公布2009年业绩中报之际,常振明更进一步指出:“目前中信泰富与中信地产已签订了合作协议。中信地产会选择合适项目推荐给中信泰富,中信泰富可选择投资参股20%。”同时他透露,中信泰富目前正对数个项目进行评估,会在广州、深圳、大连及东北物色机会,进一步加大地产业务的发展力度。

常振明一再声称,集团已在全力推进中信泰富与中信地产的合作,也在考虑未来进一步整合的可行性。但是两年多过去了,中信泰富除了在信息和销售网络上与中信地产有所合作外,并未有进一步整合的迹象。至于中信国安集团、中信华东集团与中信地产的进一步整合重组,或恐尚未提上日程。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广深两派十年博弈 中信地产整而不合
  • 集团改制完成 中信地产或搭顺风车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