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百家主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19.7%,创两年来新低。而此前,京城众多零售业高管也预测,今年零售业将进入一段平淡期。在消费者生活成本升高、商家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时,今年的“五一”促销大战该怎么打?
与往年不同的是,商家在消费者愈发谨慎以及经营成本不断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开始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营销方式:旧款低价卖、新款搭配促销、热卖款改送礼……使“巧劲儿”成为商家“五一”营销关键词。
关键词一:打折
时尚百货借改装凑热闹
记者上周末走访中关村和东直门商圈时发现,几家中高端定位的购物中心客流量不多,但上品折扣等折扣卖场却人头攒动。
与今年商场的“谨慎”优惠相比,折扣店更加直接。过硬的品牌和实惠的价格在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现在,变成了吸引消费者血拼的不二法门。
在位于中关村商圈的上品优价店内,新款运动鞋和户外鞋的最高优惠达到7-8折;应季旧款价格在4折左右;化妆品和腕表则以低至3折的折扣力度受到顾客青睐。上品折扣工美店一位导购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店内消费者明显增多。
除了折扣卖场外,时尚商场也希望借折扣业态分一杯羹。记者走访君太百货看到,商场四层男装区正借“改装”进行特卖;标榜为“中高端潮流百货”的世茂百货,甚至在每层楼梯口位置都摆出特卖货架;国瑞购物中心则在地下二层举办大规模的“春夏奢侈品特卖会”。
关键词二:讨巧
新营销模式登台
由于生活成本上涨,消费者对购物更加谨慎,这让精明的商家开始挖掘其中的商机。王府井百货大楼总经理周晴认为,只要抓住消费热点,借助营销手段,就能有效引导消费。
在首地大峡谷Gap购物的王先生表示,该品牌新款彩裤虽没有任何折扣,但如果搭配上衣购买,上衣将可享受5折优惠。王先生认为,这种“搭配”促销方式折扣力度不大,但比较讨巧。
记者在中关村、东直门、西单和崇文门商圈看到,Only、Select、VeroModa和a02等时尚品牌新款,也开展了“满额送赠品”的活动。赠品多为墨镜、纪念T恤和腕表等配饰。消费者要想获得赠品,至少要购买600-800元的商品。某百货店招商经理表示,“买赠”而非打折,已成为新品促销的主要方式。
记者在走访中还注意到,某知名品牌在“五一”前的最后一轮促销中打出了“满588元减200元”活动,但这种优惠并非随意可以享受。活动明确指出,588元的商品中必须包括一件上衣、一件裤装或裙装。在王府井北京apm店内,平时鲜有折扣的女装品牌Gozo推出了“五一”促销活动,原价600多元的风衣现在只售不到200元。不过,只有几款指定服装参与此次活动,消费者挑选的余地并不大。
业内人士认为,近两年京城众多门店租约集中到期,高昂续租费用让商家经营成本大增。因此,商家对促销颇为谨慎和“吝啬”,转而采取一些讨巧的营销方式。
关键词三:抱团
超市现集团化促销
前段时间日化用品涨价的消息层出不穷,这让消费者开始格外关注此类品牌的商品价格。似乎是为了降低涨价带来的“负面”印象,这些日化巨头开始抱团促销。
记者看到,此前刚刚“全线涨价”的宝洁系列产品,推出了主题为“与家人一起运动”促销活动:指定产品“满56元送运动器械包、满80元送羽毛球拍”;暂未涨价的联合利华在宝洁的促销压力下也不甘人后,其在家乐福推出了“指定产品单张收银条满88元减15元”活动。其在沃尔玛则是“满56元减10元”。这种较大力度的促销在以往并不多见。
或许是处于清货压力,不少超市导购表示,即使是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超市,在供应商未做促销的情况下,也会下调部分商品价格。
关键词四:分期
瞄准信贷商机
与京城超市的低调谨慎相比,习惯了大场面的家电卖场对促销仍是大张旗鼓。从4月中旬开始,苏宁和国美两大家电卖场就开始了大力度促销活动。
与往年只上演价格战不同,由于电器多为大件,“紧缩银根”的消费者可能不愿一次付出很多现金,因此信贷消费成为今年家电卖场竞争的新模式。
北京苏宁电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习惯于分期付款的消费比例只有4%,如果开展“免手续费”促销活动,该比例会上升到30%,拉动消费效果显著。因此,苏宁电器针对多家银行卡持卡人开展“满1500元可享受6期和12期零首付、零手续费、零利息”的分期活动,这相当于9折优惠。
国美电器则携手银联推出“家电补贴”,消费者凭银联卡购买电器金额超过1000元,可享受100元的电器消费补贴券。
日前,市商务委公布的一季度商务运行情况显示,信用消费渐成居民新型消费形式,从传统房产、汽车信贷领域扩大到了家电耐用品等领域。苏宁电器等试点企业的信用消费额已占消费总额的7%以上,高于国内3.3%的平均水平。
新闻现场
大力度价格战
偃旗息鼓
还有几天就将是商家全年重要促销期“五一”,此间的经营业绩也是决定一年走势的分水岭。
记者近日走访了西单、王府井、中关村、东直门和崇文门等北京主要商圈,调查京城商超“五一”促销情况。记者发现,往年在4月中旬就开始大张旗鼓上演的“五一”促销大战,今年却似乎少了些火药味。
事实上,商家并非放弃“五一”市场,而是开始“曲线救市”。
(北京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