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初开始,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和银行信贷政策的紧缩,很多中小企业面对价值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机械设备,出现了“钱紧”的烦恼,这也直接导致工程机械行业出现降速。在这样的背景下,“信用销售”开始成为制造商和企业客户青睐的主要模式。
国内工程机械的信用销售主要有三种形式:银行按揭、分期付款和融资租赁(第三方融资租赁或厂商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向生产厂商出资购买设备,拥有设备的所有权,而终端用户只需交纳一定比例的启动资金作为保证金,并交纳后续租金,便可在租赁期内拥有设备的使用权。租期结束后,终端用户享有设备的所有权。
实际上,自国内引进了融资租赁这一模式以来,第三方租赁公司一直占领上风,但最近一年来,融资租赁的业务正在朝机械设备厂商集中,两方面各占到约一半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如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玉柴重工、柳工集团、山推等,都建立了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
而在发达国家,信用销售比例通常高达90%左右。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如卡特彼勒、斗山重工、小松重工等,均建立了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且运作模式已相对成熟并在销售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昆石投资合伙人张晓鹏对此评价说,“厂商自己做的话,不仅设备的购入成本较低,还能省掉中间委托的手续成本。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应该会成为主流”。而且,厂商自己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对机械的保养、维修和回收也都较第三方更有优势。
不过,由厂商操作的融资租赁也面临着另一种风险。目前,国内企业的融资租赁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体内”,即纳入上市公司资产中,另一种则是将融资租赁机构放在集团平台上操作,排除在上市公司之外。目前,行业内对于这两种方式存在较大争议。虽然不少企业更倾向于在集团层面操作,但对于公司股东来说,则需要背上较大风险。
北京振华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军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把金融公司放在“体内”,每一笔费用支出都需经过审计,更利于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和措施,同时信息披露也会更加真实透明。而一旦置于“体外”,既缺乏监管,又无须受到信息披露的约束,为暗箱操作和资本腾挪创造极大的空间。“亏钱从来不敢说,赚钱就偷偷往兜里装。而一旦产生问题,由于信用销售主体仍然是上市公司,风险将由上市公司承担,而最终则由全体股东买单。”他说。
(北京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