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昨日发布《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描绘了“十二五”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业内人士指出,根据这一目标倒推,“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复合增长率将处在30%以上的高速度,不过做大容易做强难,未来仍需多重政策发力。
《规划》明确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而据工信部的统计显示,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仅为1.6万亿元。
“从年复合增长率上而言,2010-2015年每年至少要达到30.25%的高复合增长率,才能达到2015年预期的销售目标。从工业化水平及产业化规模而言,高端装备制造业工业化程度及产业集中度至少要上升一个台阶。”尽管如此,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段嘉宣依然认为,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达到6万亿不成问题。
与本已有了基础的做大相比,做强的难度更大。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此前曾明确表示,中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有两个“大病”,一个是“心脏病”,一个是“神经病”:所谓心脏病,主要指的是飞机、战斗机的发动机研发,特别是在民用航空领域,发动机百分之百尚且需要进口;而“神经”主要指机械设备里面的控制系统,特别精密的控制系统还未能实现国产化。
对此,工信部在昨日的《规划》中也坦言:国内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位。
为确保上述蓝图落地,《规划》推出了多项政策措施。提出要加大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落实有关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等。
即便是给了上述众多鼓励政策,段嘉宣依然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目前的发展之路,依然崎岖。
“所有实业要面临的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我国高端制造业也要面对,而且更为严峻,因为这部分产业多数是拼技术、拼研发,而固定资产相对较少,投入产出比底,不容易获得贷款。”除此之外,段嘉宣认为,原材料成本过高也是桎梏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另一大问题。
事实上,在国家版《规划》出台之前,高端装备制造业早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力推经济转型的关键。
以北京为例,不但有市级规划的高端制造业基地正式落户房山,京城机电、国能创新、瑞好汽车、北京长安等总投资额突破百亿元的多个重大项目纷纷落地,更有已经成熟的中关村(000931)高新科技园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管委会主任周文海坦言,高端制造业基地最大的优势,便是可以吸引“高科技高产值、低污染低排放、带有研发性质高竞争力”的高端制造型企业进驻,实现科技成果的即时转化,提高研发所带来的本地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