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元林的运筹帷幄下,新加坡上市公司扬子江船业集团(Yangzijiang Shipbuilding Group)在五年间频频创下多个“第一”。
最近,这位身家不下10亿新元的中国民营船王,更把去年分得的5500万新元的巨额股息,及日后的股息全数充作慈善基金。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趋势,确实为许许多多胆大心细的创业者提供了百年难遇的商机。
1997年,当了12年造船厂副手的任元林终于“扶正”升为厂长,不料却在第二年遇上亚洲金融风暴,一时之间造船厂几乎接不到任何订单。当工厂处在生死存亡关头,任元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向政府申请把造船厂改为私营化,说服管理层和1000多名员工入股,自己则把所有花红、薪水都投下去了,拿出40多万元人民币,凑足2200万元资本,从政府手中回购30%股份,再邀请外部投资者入股8000万元,2004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营造船控股公司,前后不到六七年。任元林脑筋灵活、手脚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快而准”是业务扩展策略
“快而准”是任元林的业务扩展策略之一,他常说:“'快’非常重要,特别是领导人一定要有快速作出决策的意识和勇气,要抓住机会,因为机会总是一闪即逝,如果能比对手快,哪怕只是快一步,企业的发展就会先占优势。”
2007年扬子江在新加坡上市,成为第一家到海外挂牌的中国民营造船企业,筹集的55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1亿新元)资金是中国企业来新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一家。去年9月,扬子江以存托凭证(TDR)的方式在台湾证交所挂牌,成为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首家赴台上市的中国大陆企业。
当然有时难免快中有错,任元林也承认自己曾因为“快”而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2010年,扬子江以1亿5000万元收购江苏长博的51%股权便是一例,只要晚一年收购,收购价就会低不少。尽管快中有错,任元林认为机会来时就应放胆去做、去尝试。他说,做十件事,其中七件是对,三件需要纠正,这总比只做一件事,做对一件事来得好。
在任元林看来,“快”是需要节奏的,不能盲目追求速度,也不要因为“快”而忽视细节,当产业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又需要懂得转“慢”之道。
中国造船业从2003年沙斯事件过后开始欣欣向荣,在2007年下半年更是突飞猛进,许多船东纷纷下单订船,刺激船价猛涨。在船市五年兴旺期间,新建造船厂如雨后春笋般冒起,造船材料价格随之节节攀升,资源供应紧张;造船劳动力如潮水般四处流动,熟练的技术工人奇缺。繁荣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萧条,全球航运收费从高峰期一下子猛降了90%以上,航运公司纷纷面临货源不足、业务蒙受亏损的局面,也加剧了全球造船业的大调整和大洗牌。
在船运业陷入寒冬期间,扬子江主动给予客户一定的帮助,办法包括降价、延后客户的付款时间、修改船只设计,以及免费停泊码头等,协助客户渡过难关。比如2010年、2011年要交付的船,扬子江往往给予通融,推迟两年甚至是三年,好让客户有更多时间调整业务。
在求快的当儿,任元林不忘谨慎行事。
获中国一次最大造船订单
2007年,造船业一片火红,许多船厂的生产赶不及应付订单,泡沫开始加速形成,扬子江也看到潜在危机。除了国际贸易因金融海啸的冲击而快速萎缩,钢铁价格的激烈波动,使到造船业经营环境更为恶劣。2008年初,钢铁每吨报价一度直冲到8000元,一年后价格又猛泻到3500元。一般上,钢铁和配备占了造船的六成成本,在市场不明朗、报价一日三变之际,“谨慎”和“慢”显得尤其重要。任元林表示:“当时我们不敢多收订单,对下订单客户的背景查得清清楚楚,宁可业务慢下来,也不愿随便接单。我们选择的客户都是大型的国营企业,或者有银行背景、良好营业纪录的公司。”
2007年底,中国远洋集团(COSCO)一口气向扬子江订购了20艘集装箱货船,每条货船的造价是5亿元人民币,合计是100亿元。这是中国的一次最大造船订单,也为扬子江增添了另一个“第一”。任元林透露,如果当时我们接下希腊、意大利的散装货船订单,每艘船虽可多赚1000万元的利润,不过好在没接,否则将面对账目难收的问题。
由于全球航运业的衰退,中远集团要求扬子江延后交船。第一艘新船已在今年4月间送交中远集团。
稳居龙筹股老大地位
扬子江在新加坡上市五年,稳居龙筹股老大,业务增长纪录一再改写,这主要包括高速发展,以及盈利能力两大方面。
2006年上市之前,扬子江集团的营业额是23亿2000万元,2007年上市时的营业额增至38亿5600万元,到了去年已超过157亿元,猛增407%,每年的平均增长率是42%。可归于股东的净利则从2006年的4亿5000万元,增至2007年的8亿7000万元,以及去年的39亿7700万元,增幅达457%,或每年以46%的平均率增长。
对于五年来取得的种种成就,身为董事长的任元林深感欣慰,他说:“过去五年是集团的光辉岁月,上市之初我们仅有一个占地20公顷的船厂,时至今日我们四个船厂的面积达416公顷。2007年,我们只能承接运载2500个集装箱的货柜船订单,现在我们已可承建1万个集装箱的货柜船,打破了韩国造船厂万箱货柜船的垄断局面。”
接美国25艘货柜船订单
去年6月,扬子江就成功接到美国订购25艘大型货柜船的订单,每艘船的造阶是1亿美元,中国民营造船业由此打进国际市场。单是去年,扬子江运交的大小船舶多达62艘,以载重吨位来说,名列中国造船厂的前五名,继续是民营造船厂的No.1。
任元林表示,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新元素,加大研发能力,实现三个20%的经济效益:一是每艘货柜船能多运载20%集装箱;二是每艘船能节省20%耗油量;三是每艘船能减少20%排炭量。
扬子江的未来五年大计之一是进一步加快业务多元化,在2015年先把造船业务在营业总收入的百分比降低至六成,拆船和海洋工程的业务提高到各占两成,其中拆船业务不久将可踞中国前三名。
尽管扬子江过去五年业务稳健增长,也成为新交所的股票市值最高、最具盈利能力的中资企业,但若任元林心中仍有遗憾的话,那就是扬子江的股价仍然“偏低”。扬子江在上市交易首日以1.34新元高价收市,2007年10月间扬子江股价还一度猛涨到2.74元,第二年10月间则跌至39分的低谷,五年来的平均价近1.25元,目前则在1.1元上下浮动,本益比约六倍。这比世界上市造船厂的13倍,韩国的八倍,中国大陆及台湾的16倍都来得低。
设立慈善基金援助老人
在2011年《福布斯》杂志的富豪排行榜上,任元林以11亿美元的资产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1057位,在中国排名第84位(名列中国榜首的是百度董事长兼总裁李彦宏,身家达94亿美元)。
其实,任元林的身家并不难估算,他持有扬子江的26%股权,达10亿股,以过去五年每股1.2新元平均价计算,这批股权的市值约12亿新元。在新加坡大中型上市公司中,任元林每年的薪酬并不高,低过25万新元,不过每年分得股息就很可观。2011年,扬子江派发5.5分的股息,任总应得股息可达5500万元。最难得的是,他去年设立了元林基金,把这笔5500万新元的股息及日后分得的股息,全部拨入该慈善基金。仅2009年至2011年,任元林个人分得的股息估计可达1亿3500万新元。
他说:“作为有责任感的企业家,必须懂得回馈社会,因此我的资产并不是我个人的。我经常这么比喻,手上如果只有一杯水,那只可一个人喝,如有一桶水,应是一家人共饮,如果是一条江的水,就要懂得让全村人分享,否则到头来很可能被淹死。”
任元林透露,基金有三大重点:一、设立老年大学;二、开设养老院;三、提供老年保障计划。
元林基金的特定援助对象以中国老年人为主,以填补政府做得不足或忽略之处。每年基金的一半款项将拨作这三方面的慈善用途,另一半款项将投资于低风险的项目,使基金有较稳健的收入。
任元林把上亿元人民币股息收益全数裸捐供慈善用途,相信是中国和新加坡上市公司老板的第一人。假以时日,他或许不会让中国两大慈善家陈光标及福建曹德旺(世界第六大汽车玻璃生产商)专美。
没改革开放或一辈子做木工
58岁的任元林祖籍在江苏镇江,来势汹汹的文革彻底改变了他的家庭,也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他曾说:“我出身很不好,老爸是资本家,开制伞工厂,祖母是小地主,在文革时备受压迫。”
1972年高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江阴造船厂当学徒,负责厂里的冷加工作业,当时他的理想是当木工。他说:“在那个时期,木工可以凭自己的手艺多赚点钱。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可能会一辈子做木工。”
当了三年学徒,任元林升任为车间副主任,然后逐步升为厂长助理,1997年出任厂长。
年轻时,任元林就有生意头脑。在求学期间,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挑着担子上街替人修伞,贴补家用。在造船厂当学徒那段日子,他则利用中国发行的政府债券国库券,一买一卖赚取差价。
任元林是新加坡的常客,经常来新公干,在珍珠坊或唐城往往一住就是半个月。他最喜欢的本地美食是肉骨茶和海南鸡饭。
自称“从没打过高尔夫球,也没什么嗜好”的任元林空闲时会打打乒乓球,他说:“打乒乓球是一来一往,球一来时就得马上反应,我就喜欢它的速度,不像高球,慢吞吞的。”
(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