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2日进入5月历史销售旺季,各地楼市成交量捷报频传。业内人士认为,5月前三周全国新房市场表现出三个鲜明特点:全国房价趋于稳定,刚需购房者入市积极性提高;多个城市调控政策微调,有效促进刚需入市;央行年内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
随着5月份多地楼市成交量在政策利好的作用下开始明显上升,担心楼市调控会在攻坚阶段毁于地方政府政策“微调”的声音也屡见报端。
全国十大重点城市5月前3周成交5.6万套与4月同期相比涨22.6%
根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向中新网房产频道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前3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杭州、南京、青岛、重庆、成都在内的全国十大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量为56513套,比4月同期上涨22.6%。其中,除深圳外的9个城市新房成交量均比4月同期出现不同涨幅,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杭州、青岛、重庆和成都的涨幅均超一成,广州和青岛涨幅甚至超七成。
对于广州、青岛新房成交量环比出现高涨幅,链家地产陈雪向中新网房产频道分析认为,这主要由于广州和青岛前期的成交量基数较小:广州4月单周仅成交约1000套左右,而青岛4月单周也仅800套左右。另一方面,五一小长假后市场价格趋于稳定,降幅已符合购房者的价格预期,因此入市动力增强。
陈雪认为,从5月前3周的成交数据来看,八成重点城市成交量与4月同期相比均出现10%以上的涨幅,表明全国楼市已正式步入5月份的历史销售旺季,由于网签数据的延后性,五一黄金周的促销效应集中表现在5月第二周的成交高涨,而第三周成交量也已趋于高位稳定状态。
一方面是成交量的上涨,另一方面,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建商品房价格来看,6个城市价格降幅环比收窄,新房价格开始处于降幅趋缓的下行通道。
陈雪认为,当前全国整体房价趋于稳定,阶段性价格触底,刚需购房者对短期内房价继续下行的预期信心不足,因此入市积极性提高,观望需求逐渐得以释放。与此同时,以扬州为代表的多个城市出现楼市政策微调,对刚需支持力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如放宽公积金政策等,有效促进了刚需入市。此外,近日央行年内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使信贷优惠进一步加大,整体市场需求将会保持稳步释放的趋势。
地方政策“微调”频频“保刚需”会否推升房价?
楼市成交量的上涨虽然与房价的持续回落不无关系,但是类似首套房贷利率优惠、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针对“刚需”的利好政策无疑也是刺激购房者从“观望”到“入市”的强劲推动力。
不过,尽管地方政府为楼市政策的“微调”打上了“保刚需”的鲜明旗号,却仍然无法摆脱“与中央博弈调控底线”的嫌疑,一些“新政”更是引来无数质疑。与此同时,市场各方也开始担心,如果刚需集中入市,会不会让正处于下行通道的楼市,重新“红火”起来,进而推高房价?
日前,江苏扬州出台规定,对个人新购买的成品住房,给予房款4‰—6‰不等的奖励。尽管扬州方面称,政策是为了鼓励市民购买精装修房,推动住宅产业化和建筑节能,但仍然未能平息公众对于此举意在“救市”的猜测和质疑。
不过据南京晨报5月21日报道,近日,住建部官员首次公开表态称扬州购房新政和“救市”无关,扬州对成品房的政策引导应予以支持和肯定。
而在扬州之前,佛山明文放松限购、成都暗自放松限购、中山“限价”、芜湖新政等则均因与“限购”原则相悖变成了短命政策。
相比之下,北京、天津等严格限购的城市,通过调整普通住宅认定标准及减税等措施,减轻了以自住为目的的刚性购房需求税费负担,政策微调后则得以继续执行。
业内人士认为,由此可以看出,只要限购、限贷不松动,仅是对首套房、自住型需求给予更多支持,政策微调是被认可的。
据媒体报道称,从去年8月至今年5月10日,全国共有30多个城市出台了包括减免购房契税或退税、调整首套房贷利率、改变普通住房价格标准、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重启购房入户政策、补贴首次置业、放松限购条件、土地松绑等楼市“新政”。其中,在少数地方新政“流产”的同时,超八成新政已悄然通过执行。涉及的城市既有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有增城、象山、从化这样的三四线城市。
地方政府动作频频,而对于政策微调会否推升房价的担忧,人民日报在5月14的报道中指出,各地纷纷出台支持刚需的政策,尤其是今年以来银行的信贷比较宽松,为市场释放了流动性。同时,包括恢复首套房贷利率优惠在内的措施,降低了购房者的购房成本,的确有推动房价反弹的风险。这些政策,对购房者预期的改变巨大,很多持币观望的购房者,会担心房价反弹而着急入市,从而推高房价。
但是纵观各地调控,大多是“限购”和“限价”两种手段。限购的城市,已将炒房客排除在外,即使刚需能够推动商品房销售价格,推动也有限,不太可能激起市场大的波澜;但对于一些限价的城市,或者没有采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城市,则需要谨慎,因为政策本身还没有厘清市场上的投机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