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也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受益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其成败关系着沿线众多城市的供水安全,关系着沿线数亿群众生活生产,关系到沿线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大、战线长、影响面广、涉及领域多,且是涵盖大坝、水库、渠道、大型渡槽、隧洞等工程的超大型项目集群,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就包含单位工程2700余个。工程技术上面临挑战,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新老混凝土结合、中线穿黄隧洞大断面开挖、膨胀土(岩)施工等方面,在世界上尚未有相当规模的工程或成熟的经验。加上参建单位众多,建管形势复杂,质量监管难度大。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不出重大质量问题,成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质量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生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质量,多次强调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定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2011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湖北视察工作时强调,进一步把丹江口水库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以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世界一流工程;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立质量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督,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一流的水利工程。2011年6月,温家宝在湖北省考察抗旱救灾工作时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工程,必须建设好。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主任李克强多次强调指出,质量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生命线,必须把工程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任务;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服从安全,抓好关键技术、工艺的攻关;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团结共建,密切配合,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各项工作;健全并严格落实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质量监督检查,做到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不给工程留隐患,不给后代留遗憾;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质量可靠放心的工程,成为节俭高效的工程,成为廉洁安全的工程,经得起当代的考验,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副主任回良玉多次强调,务必要加强质量管理,统筹抓好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精品工程。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始终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工程质量当作工作重心。尤其是2011年以来,着力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狠抓狠管,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质量责任,组建飞检大队,理顺体制机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从速从严从重进行责任追究,形成了质量监管的高压态势,使得工程质量明显向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加强部署,及时进行宏观指导。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先后召开数十次主任办公会或专题办公室,研究工程质量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工程质量状况和形势,研究质量管理的工作机制,强化质量监管措施,为质量管理机制完善、制度制定、措施组织等创造了条件,也为南水北调系统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提供了保障。进一步强化每季度集中处罚的工作制度,要求南水北调系统各单位建立工程建设质量问题集中处理制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对质量问题进行从严从重处罚,警示和督促参建各方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完善制度,明细质量管理责任。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工程领域的质量责任终身制实施细则,颁布了《南水北调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实施办法》,明确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单位、责任人员信息实行实名登记,保证责任信息真实完整、具有可追溯性;根据责任单位与质量问题的关联程度,将单位责任分为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连带责任,并将有关责任落实到人。出台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质量问题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和《南水北调工程合同监督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开展责任追究,划清问题责任,明确处罚标准,为严格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加强合同的监督管理和执行,坚决制止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
加强协作,建立质量监管联动机制。为充分发挥资质资格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通知,共同部署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根据工程建设发生的具体问题,依法需对企业资质和人员进行处理的,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提出建议,水利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责任单位企业工商登记事项的监督管理;国资委系统加强对所出资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质量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五部门还决定建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共同应对质量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形成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监管的合力。
增强力量,加大质量监管力度。抽调30余人组成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稽察大队,三至五人一组随机到施工现场开展高频度飞检,即不打招呼、不定期地对在建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构建起质量飞检、质量问题认定和质量问题处罚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管新体系。同时,建立项目法人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向一线派驻建设管理人员,专职从事一线质量管理工作,加强现场监管力量。通过质量监督、专项稽察、飞检等各类质量监督检查手段,联合查处质量问题。
专项整治,集中整顿质量问题。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工程质量集中整治,整治范围包括所有在建工程项目的实体质量和项目法人(建设管理单位)、勘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质量检测机构以及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管理行为。集中整治,分自查、整改、检查、回头看四个阶段进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全体成员分别带队,赴沿线七省市工程现场,检查工程质量,掌握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创造条件。
欢迎举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沿线的显著位置,每隔5公里设立举报公告牌。公告牌上公布了举报受理电话、电子邮箱、奖励措施等,举报的内容包括工程质量、安全、资金等问题。南水北调系统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于群众举报,做到有报必受、受理必查、查实必究。对于实名举报,一旦情况属实,将在处理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同时,对举报人进行奖励。
狠究责任,从重处罚质量问题。办领导分别与各省市南水北调办、项目法人及施工、监理、设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通报问题,诫勉警告。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参建单位全部返工处理,并重新检查。对重大质量问题和严重违规行为,采取通报批评、留用察看、解除合同、清退出场等措施进行从重处理。
按照中央部署,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底前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汛后通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继续保持质量高压态势,狠抓质量监管工作,营造南水北调系统乃至全社会齐抓共管工程质量的氛围,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放心、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质精品工程。
(中国南水北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