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对于电影圈来说,每年最重要的暑期档正式拉开竞争序幕。2012年的5月,则由一部投资巨大,特效眩目的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联盟》打响了头炮。
从5月5日上映之后,这部大片的全球总票房已达11.8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票房第四名,凭借此片,发行方迪斯尼公司成为历史上最卖座电影商头把交椅。
其实,面对水涨船高的票房,暗爽在心的又岂止发行公司,在这个时候,拥有投映播放的大屏幕越多,院线公司就越能从高票房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显然,原本有726块银幕的万达院线在收购美国第二大影院AMC后,新增的5028块银幕将为其带来至少多7倍的票房分红。
而这,或许只是王健林将院线生意做到美国的其中一个目的。
看上去很美
在历时两年艰苦谈判后,5月21日上午,大连万达集团和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AMC影院公司终于签署并购协议。
据悉,此次并购总交易金额26亿美元,包括购买公司100%股权和承担债务两部分。同时万达承诺,并购后投入运营资金不超过5亿美元,万达总共为此次交易支付31亿美元。
万达收购AMC公司后,将同时拥有全球排名第二的AMC院线和亚洲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因此,万达实际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
据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此次并购不仅是中国民营企业在美国最大一起企业并购,也是中国文化产业迄今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资料显示,AMC成立于1920年,总部位于堪萨斯城。去年,AMC年收入约为25亿美元,观影人数2亿人,员工总数约为2万。AMC旗下共有346家影院,共计5028块银幕,其中IMAX屏幕120块,3D屏幕2170块,是全球最大的IMAX和3D屏幕运营公司。全美票房最多的50家影院中,AMC占据23家。
而万达电影院线目前是亚洲排名第一的院线。去年,万达院线票房收入超过17.8亿元,居全国第一。万达全国开业五星级影城数量为86家,共有730块银幕,其中IMAX银幕为47块,票房份额占据全国15%。自2005年以来,万达院线每年便以100块银幕的增速爆发式成长。
王健林表示,除AMC外,万达还在寻求对欧美等国其它大型院线的并购,万达集团的目标是到2020年占据全球电影市场约20%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万达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与AMC公司股东及管理层就并购事宜进行谈判,至2012年3月,该项目信息报告取得国家发改委的确认。双方签约之后,万达将完成中国政府有关部委相应审批,同时该交易在取得美国政府相关机构审批后正式交割。
资本暗影
按照胡润百富榜的统计,王健林身家71亿美金,而这次收购AMC的31亿美元几乎已经到达其身家一半水平。
另一方面,向来坚持快速开发快速周转的万达,资金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尽管万达方面对此从未认可,但这早已是房地产业内公开的秘密。
因此,万达此次收购的资金来源依然让人充满想象。
21日新闻发布会现场,有来自包括工商银行、进出口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和渤海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的代表出现。据了解,万达是国内最早尝试经营性抵押贷款的企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三家总行和两家股份银行都与万达有银企合作协议,每家给万达的授信高达数十亿。
有分析人士认为,即使万达现在手握数百亿元的现金,考虑到集团后续扩张,万达集团很可能在此次并购中使用并购贷款。
而在2008年末,万达集团将其持有的万达商业地产9000万股转让给建银国际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占公司股份的5%,建银国际成为公司的战略股东。在万达集团2009年进行的第二轮募资中,建设银行旗下的建银国际、华控产业基金等多家机构入股万达。有分析人士认为,建银国际背后的建行,也有可能成为此次巨额并购的背后金主。
除了国内的银行可能是万达的背后“金主”之外,外资投行也可能参与了此项大额并购。
此前,AMC由一些私募股权公司持有,其中包括Apollo投资基金、摩根大通合伙人、贝恩资本、凯雷投资集团等等。
万达前期的并购事宜也主要是与Apollo投资基金及摩根大通合伙人进行谈判。知情人士说,这些公司通过售股将获得为数不菲的利润。
资料显示,AMC是2006年AMCEntertainmentInc.与LoewsCineplexEntertainmentCorp.合并后诞生的。两家院线企业在2004年尝试合并未果,之后都成为被收购的对象。
一个由贝恩资本牵头、还包括凯雷集团和SpectrumEquity在内的财团在2004年6月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Loews。一个月后,Apollo和前身为摩根大通旗下私募公司的CCMP以16.7亿美元的价格将AMCEntertainment私有化。
从2005年左右开始,AMC开始多次尝试步入资本市场,但屡次因各种原因未果。在2011年第三次上市不成功的同时,AMC也出现亏损。
在2010年,万达就收购AMC的事情与摩根大通方面进行接触,到如今顺利交易,据悉,这些投行在本次交易中获利并不算少。
不过,这恐怕还忽略了投行另一个获利来源。据金融界人士向观点地产新媒体透露,的确有听说摩根大通这几家投行既有着出售方的身份,同时又扮演向万达组织资金的角色。
其称,这些投行的另一个部门则负责借钱给万达
上述投资界人士称,万达的此宗交易,资金来源应该是典型的“内保外贷”形式。即用国内的资产进行担保,在境外进行贷款。
其推测,在发布会上出现的中资银行不一定直接借钱给万达进行此次收购,但万达在这些银行大多都有较高的授信额度,于是万达也需要这些国内银行的信用做担保进行美元的借贷。
“另外,万达广场虽然很多都已经抵押给银行了,但之前抵押时的估值和现在物业升值之后的估值中间是有差距的,而这些资产增值部分其实也可以跟投行做抵押贷款的”,上述人士称,因有国内物业及银行信用作担保,这种借贷是外资投行所喜爱的,毕竟风险不大,而对万达,利息也不会太高。
“不过,摩根大通在这次交易中是有利益冲突的。一方面既是AMC的前大股东,交易中的出售方,另一方面又有别的部门在为万达提供资金,或许为万达牵线搭桥赚取中介费。这样的话,摩根大通的安排很容易有失公允。”上述人士续指。
杠杆的绞索
在国内媒体几乎一面倒的叫好声中,AMC未来能为万达带来多大的回报依然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有分析人士表示,“也有可能是万达想通过买美国的资产获得新贷款,得到现金流。”
如果该种说法成立,那么AMC是否能如愿为万达提供足够的现金更是值得考量的问题。
毕竟,与摩根大通这些纵横西方商业社会几十年的“嗜血投行”相比,此次才初出国门的万达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还略显生嫩。
而2004年成为AMC的大股东后立即展开上市之路的摩根大通的目的也十分明显,那就是通过IPO获得足够的回报,但显然三次上市未果的AMC似乎已经让摩根大通对其的IPO融资失去了信心,而2011年亏损8000多万美元的情况使得投行更视AMC为一个不会赚钱的烫手山芋。
同时,美国影院微薄的盈利水平或许也让对投资要求向来颇高的投行对AMC的未来不再寄以厚望,于是寻找一个合适的接手者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过,高达近30亿美元的交易金额不是太多企业能够承受的,而急欲在文化产业方面进行全球扩展的万达却恰恰需要这样一个机会。
然而,如果连老谋深算的投行大鳄都觉得不能成功地进行这门生意,那么从未涉足美国游戏规则的王健林对于自己的信心来自何处倒值得思索。
毕竟,从以往的历史来看,万达曾两次与外资巨头打交道,一次是华纳,一次是沃尔玛,却都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即使在房地产业内,这几年也有多家企业与投行打交道的过程并不愉快。
2008年,碧桂园因与美林签署的掉期协议,一度浮亏4.4亿元,虽最后翻盘,但当时此消息仍使得碧桂园的资金状况长期不受外界信任。
2008年年初,被迫终止上市的恒大与数家投行签订对赌协议,恒大的项目股权也部分抵押出去,而后,恒大的二次上市成为孤注一掷的豪赌,虽最后成功上市,但其主席许家印在2010年5月还是从私人荷包中掏出了12亿元,为上市之前与投行之间的股价补偿协议买单。
2009年年初,因为此前与投行签订的高息债,绿城资金链一度濒临断裂,公司也几近崩盘。
最为悲惨的莫过于广州房企昌盛中国,在与高盛的对赌协议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下全面爆发之后,昌盛中国为了还债不得不变卖手中资产,比如中山地块出让给了奥园,而其在广州知名的商业物业中华广场也长租给了海印股份。
虽不能断言万达一定会步上述企业的后尘,但在欧债危机依然严重,国际金融环境并未好转,国内经济状况又一再被警惕出现“硬着陆”的情况下,万达的巨额投资风险程度着实不低。
对于高速发展的万达而言,稳定而顺畅的现金通道一直是其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资金链条有任何影响,王健林建立的“万达系”随时有倒塌的风险。
已有分析人士称:“万达集团是做房地产起家的,他们也要向银行贷款,但现在房地产政策都在收紧,其本身的资金链都有问题。而万达的电影院发展也是有局限的,它依托万达商业地产,不可能进驻其它商场,但现在万达商圈拓展越来越远,很多商场都建到郊区了,这意味着其中的影院也越来越边缘化。”
“边缘化”的影院到底是能反哺地产主业,还是反噬地产主业,或许一段时日之后,将逐渐清晰。
(本文来源:观点地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