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2012年工业节能目标的实现,江西省6月13日在南昌市举行了高规格且场面壮观的仪式,隆重启动“2012年江西省工业节能宣传日活动”。中国工业报记者在仪式上了解到,2012年江西省工业节能目标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500户省重点用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5%、力争6%,完成节能量140万吨标准煤以上;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00户以上;推广应用散装水泥3300万吨、力争3600万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比上年增长15%,力争达到20%。
为确保实现全年目标,江西省工信委盯住重点和难点,正在着力采取措施落实工作。
实施节能工程开展“百千万企业节能行动”
“500户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制定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地方标准,在冶金、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组织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探索建立能效“领跑者”制度。
“500项节能产品产业化推进专项行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国际省际节能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节能技术,组织开展省级工业节能产品认定,建立工业节能产品推广工作机制。
“500户企业能源审计专项行动”:组织对500户省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并组织实施,对未完成节能目标的企业实施强制能源审计。
“1000户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专项行动”:鼓励年取水量30万立方米以上、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污染源监控等重点企业,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会同有关部门对“双超双有”和能耗超标企业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重点,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清洁化工业园区。
“1000名企业能源负责人和能管员持证上岗专项行动”: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开展能源管理师试点,落实能源负责人备案管理制度,加强对能源管理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培训。
“10000台落后用能机电设备淘汰更新改造专项行动”:建立全省工业企业在用高耗能机电设备(产品)台账,按照国家规定的淘汰范围和时限,分步骤淘汰更新改造落后用能设备。同时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积极争取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补贴资金,鼓励企业实施电机节能改造。
加强节能监管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组织各级节能监察机构开展全面和专项节能监察,严肃查处工业企业违法用能行为。健全节能监察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通报节能监察结果,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节能违法违规的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告。组织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根据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年内要完成年耗能10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审计。
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1)115号文件和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60号公告精神,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工作。继续鼓励并积极支持企业利用好余热余压,抓好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争取一批我省再制造项目列入国家再制造产品目录。以示范基地认定为抓手,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
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重点,研究制定落实工信部指导意见的具体措施,分解和落实目标任务。鼓励达标排放企业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会同环保部门对“双超双有”企业强制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在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企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认定和清洁化园区创建。
加大调研学习力度,认真谋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与统计局部门沟通,着手建立规范、有效、合理的节能环保产业监测、统计、分析制度,建立节能环保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强对节能环保重点企业的调度和联系。要突出重点,加强对螺杆膨胀机、“城市矿山”再生开发、节能环保专业服务公司等重点子行业和特色产品的政策扶植。
推动规范管理促进新型墙材行业转型升级
切实推动散预行业规范管理。抓好“禁现”工作,加大查处力度,培育“禁现”示范县,加快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发展,制定行业发展指导意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实验室管理办法等,修订目录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积极推进县级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建设,实现建设率100%。依托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及水泥制品企业、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加大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应用的力度。加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力度,修订资金补贴暂行办法,重点加强对县级专项资金的管理。
促进新型墙材行业转型升级。巩固和扩大“禁实”成果,县级以上城市规划区全面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研究开展在南昌市等条件成熟城市限制使用黏土砖工作,逐步限制使用黏土成分在20%以上的墙体材料,县级“禁实”工作向乡镇延伸;积极推进新型墙材行业技术进步,重点推广烧结砖(砌块)隧道窑自动焙烧节能技术和电子计量配料系统,加强和完善产品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推进新型墙材生产和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提升装备水平,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中国工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