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东风裕隆旗下首款纳智捷SUV上市以来,截至今年5月已售出接近2万辆,而该款SUV去年全年在台湾的销量是8600多辆。
在中国大陆车市增长放缓,自主品牌生存空间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台湾裕隆集团6月11日毅然宣布要加大投资力度。从增加车型投放到扩充销售渠道,再到产能的逐步提升,裕隆凭借“纳智捷”在台湾地区本土市场以外打开了另一个崭新局面。
历经磨难终在杭落地
对一开始便以高端“国际品牌”定位的“纳智捷”来说,似乎已然向成功迈进了第一步。
“纳智捷大7SUV”是东风裕隆旗下首推的SUV车型,自去年9月正式上市以来,截至今年5月,销量已接近2万辆。而这款车型去年全年在台湾地区的总销量仅是8600多辆。同时,2011年裕隆旗下各品牌车型共销售5.92万余辆,年增17.9%,创下6年来销售新高。
2011年台湾全年度汽车销量只有37万多辆,尤其在市场成熟度较高、以“换购消费”为主的台湾车市中,新增的消费实已非常少。因此,许多台湾地区本土的车企在很早之前就盘算着其各自的“出走之路”。作为台湾地区本土最大的汽车企业,裕隆集团其实早在1996年就踏上了大陆的土地。
1996年,裕隆打算与金龙汽车的前身厦门汽车合作生产“福满多”面包车,但未能如愿,并于2007年退出;2000年,裕隆与东风汽车组建广州风神汽车公司,由于日产和东风全面合资,它也被迫退出;而在裕隆与福建汽车集团合资成立的东南汽车中,福汽倾向三菱车型和自主开发。
多次合作的不顺利并没有打消裕隆要在中国大陆这个市场扎下根来的念头。最后,终于在2010年1月,东风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东风杭汽,从浙江中誉手中先后收购裕隆在大陆的子公司纳智捷20%和30%的股份。2010年12月14日东风裕隆汽车正式在杭州落地。
裕隆汽车总经理陈国荣曾担心,在中国大陆市场上,裕隆一开始就把“纳智捷”定位在“国际品牌”,若一旦被市场接受,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相反,若被视为本土品牌,则只会落入削价竞争的红海,未来想往高端市场发展,就会很难。
而事实上,纳智捷大7SUV目前正以月销2000多辆的速度“悄悄地”占领着市场。据记者了解,价格在20万以上2.2T两驱车型目前在市场比较受到欢迎,而且库存量充足。但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售价最低18.8万元的2.0T两驱车型则没有现货,要先预订,年底才有货。
“对于新上市还不够一年的车型来说,月销能有2000多辆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尤其是纳智捷作为华系品牌,在20万元这个价位上面能做到这样的一个突破,可以说是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明华有道咨询总监封士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大陆市场开了个好头
“目前中国大陆拥有接近2000万汽车销量的市场,产品类别却相对保守单一,远没有覆盖到更多的细分消费区。我们作为后发品牌,始终在寻找差异化和突破点,这是纳智捷的竞争核心所在。”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新发曾表示。
“品质高于同等国内品牌,价格却相对低于国际品牌,这样的入市方式有点像当年的韩国车。”封士明表示,纳智捷采取该种“精准定位”的市场细分方式,正是其在市场得以快速成长的原因之一。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在台湾市场中,纳智捷的SUV与MPV两款车型,自去年起,市场份额实则已不断被新进的日系车型所挤压。当地媒体认为,如何持续酝酿Luxgen5Sedan的新车话题,趁势带领品牌产品线重启火力,将是下一阶段的营销重点。
裕隆集团董事长严凯泰6月12日在台湾表示,下半年东风裕隆将推出CEO及MPV两款纳智捷新车型,经销点也将从目前的70个扩充至200个。同时,首款轿车“SEDAN”则预计年底上市。陈国荣自信地表示,纳智捷将以年底发表的首款轿车,再造当年裕隆的“Cefiro盛世”。当时从1993年起连亏3年的裕隆,1997年凭借着日产Cefiro的成功销售大赚70亿元,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陈国荣早前透露,纳智捷的首款轿车将继续实行其“差异化”的定位策略,“在传统1.6升至1.8升中小型轿车,以及2.0升至2.5升大型轿车等两大级距之间,开拓2.0升中型轿车的全新级距。以竞争对手丰田的产品做比喻,纳智捷轿车的车身尺寸,会介于丰田Altis与Camry之间,但车内空间却不输Camry。”
从纳智捷的身上,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国内自主品牌一直想要突破而始终未能突破的瓶颈所在。“具有华人血统的纳智捷,可以说是将西方的技术与东方的美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在某程度上可以说是扩大了自主品牌的外延。”封士明向记者表示道。
例如裕隆在纳智捷车上使用的ATTESA智慧型四驱系统是源自日产的电控四驱技术,AFM燃油管理技术是源自别克的技术,变速箱系统是源自沃尔沃,福特等采用的日本AISINAW、底盘操控系统是源自奥地利的MAGNA与英国的PRODRIVE……裕隆将其丰富的代工经验纯熟地运用到其自主品牌的打造当中。
纵然东风裕隆凭借着纳智捷在市场上开了个好头,并且SUV市场的热度也在不断的升温中,但目前该市场的容量也决定了车主量并不会太多。“不像现在庞大的轿车市场,SUV的市场目前车主量并不会特别多,因此口碑的传播也不会特别快。纳智捷能否在消费群体中快速打响品牌是其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关键因素之一。”封士明认为。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