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嘉兴市共建造一般干货船401艘,载重81871吨;2011年,降至187艘,载重66001吨;今年前5个月,全市仅建造一般干货船44艘,载重14482吨。
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近两年来,嘉兴内河造船业整体趋于委靡。订单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加剧……传统货船行业越来越微薄的利润,让很多船厂老板苦不堪言。
然而在这惨淡行情中,一些船厂的敲打声在冷清的船市中显得分外响亮:瞅准公务艇建造这一细分市场,不但企业的年产值实现稳中有升,而且为嘉兴内河造船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公务艇成嘉兴造船“新名片”
昨天,在平湖市华海造船有限公司的码头上,停泊着一艘长40米的公务艇,主体部分已经完成,船身“宁波海事”的字样格外醒目。“这是我们建造的最大的公务艇,总造价1400万元,两个月后交货。”公司总经理俞东旭介绍说,“现在大大小小有13艘船正在建造,今年的订单差不多排满了。”
“货船技术含量低、效益低,而且面临运力过剩的问题。企业再不转型,就无法在市场上立足。而公务艇市场相对稳定,前景比较乐观。”俞东旭对记者说,公司当前业务侧重于环卫、公安、渔政、海事等政府公务船舶。近三年,公务艇的业务量逐渐增加,去年实现产值近4000万元。
来自市港航管理局船检科的统计,2010年嘉兴市建造公务艇76艘,2011年建造了118艘。事实上,由于公安、渔政等公务用船并不由港航部门检查验收,实际建造数量远大于此。
据介绍,嘉兴发展公务艇具备自身的优势,嘉兴内河造船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过硬,在苏浙沪地区赢得了很好的信誉和知名度。同时,嘉兴公务艇区域集中度比较高,形成了一定规模,公务艇建造成了嘉兴的“新名片”。
创新求变市场竞争力跃升
据了解,嘉兴地区船厂以建造10至35米长的中小型公务艇为主,类型集中不可避免带来了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面对这样的现实难题,近年来,有企业开始寻求突破,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新型产品,避免了相互压价,而且做大嘉兴公务艇建造“蛋糕”。
位于嘉善的嘉兴市锦佳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走在了前列。与以往钢结构船身不同的是,该公司在行业内率先采用铝合金造船。公司总经理朱锦洪介绍,铝合金重量轻,船在航行时阻力小,速度快。普通执法船的时速是30公里,采用铝合金材料后,时速能达到50公里,而且油耗低,浪花小,航行时不会危及其他船只。
由于与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朱锦洪认为技术不成问题,他对新产品的前景很有信心:“这将成为我们今后的主营方向,现在已经有20多张意向订单。等新厂房建成后,年底就开始投入生产。”
锦佳船舶还在生产模式方面寻求突破。经过市场调研和多年的客户需求积累,公司决定改变船企“接单—建造”的传统模式,像汽车那样“建造—销售”,即预先将公务艇按配置、档次造好,供客户自行选择。“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客户随到随买;另一方面保障日常开工率,防止工人流失。”朱锦洪说,这一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前期资金投入,不过已经有多家银行同意提供贷款支持。
服务制胜“走出去”寻求更大空间
苏浙沪是嘉兴公务艇的主要市场,近年来,来自安徽、湖南、四川、贵州、黑龙江等地的订单也络绎不绝。据业内人士分析,保守估计,全国每年的公务艇需求量在1000艘左右,而嘉兴船企市场份额不到1/3,未来在全国范围内谋求更大市场大有可为。
日前,嘉兴市伟佳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执法艇通过了湖南一家客户的检查验收。谈及为何能顺利“走出去”,公司常务副总张伟认为,嘉兴内河造船业受到航道和桥梁高度的影响,不适合建造大型船只,但劣势中也存在机遇。通过合力营造“公务艇建造基地”,在全国赢得了一定知名度,在中小型船舶建造方面找到了商机。
不过,嘉兴船企规模总体比较小,要想与大厂竞争,更需要依靠服务来积累口碑。“上次湖南的一艘公务艇由于操作问题出现故障,虽然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还是在12小时内赶到现场。”张伟说,只要客户有需要,不谈条件、不论责任,将第一时间赶去处理,这赢得了外省市客户的信任。
嘉兴船企仍在加强服务方面下苦功。俞东旭说:“外地大型船厂系统庞大,客户倘若要变更配置,需要层层审批。对我们来说,如果客户对船的内装、舒适度等方面有意见,和技术方沟通后,马上将做出相应的改进,这也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嘉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