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收购香港至祥置业失败后,7月19日,金地集团又尝试在香港发债,成功募资12亿。这是A股房地产公司首次在海外发债成功的案例。在此之前,内地房企万科、招商、中粮地产等纷纷在香港买壳,拓展融资渠道。
“万科已经五年没有在公开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了,”万科总裁郁亮今年曾向本报记者表示,多元化的融资路径,是未来房企的必修课。
这是内地房地产信贷和融资持续紧缩的真实镜像。借道香港,实现海外融资,是众多A股房企在多年来的低成本融资和高杠杆扩张之后的集体转型。
A股房企谋求海外融资
金地集团7月19日宣布,旗下海外公司金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将发行12亿三年期无抵押优先级债券,发行票息9.15%。
金地创下A股地产公司海外发债首个成功案例。但同时,香港投行人士表示,9.15%的息率,已创下所有在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息率新高。
本报记者了解到,金地此次融资成本高于内地银行开发贷上浮10%之后的逾7%年息,但低于目前国内15%的房地产信托融资成本。
对此,金地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金地此次发债原计划目标募资10亿人民币,后因超额认购实际发行12亿,仅是借此做首次的创新性融资,开拓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国际化的尝试,并不是因为缺钱,公司截至目前账上拥有现金近190亿。
7月16、17日,评级机构穆迪首次给予金地Ba1评级,展望稳定。标普给予金地“BB+”的长期企业信用评级,展望稳定。
“发债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想要做更低成本的增发等股权融资,还要靠上市公司平台。”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事实上,借道香港进行海外融资,成为近期A股房企的趋势性选择。去年金地曾尝试收购香港华人置业旗下至祥置业,但最后以失败告终。而金地之后,更多A股龙头房企选择到香港借壳上市。
今年5月初,招商地产公告,拟通过境外子公司入主H股东力实业,实现借壳上市。
5月14日,万科亦对外公布,计划通过以10.79亿港元收购港股南联地产73.91%的股份,从而实现香港上市。7月17日,这一收购成功。
7月初,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香港计划以3.622亿港元总价,收购香港上市企业侨福企业73.5%股本。7月23日,侨福企业公告此次收购已经完成。
国内信贷紧缩是趋势
A股房企纷纷“出海”的背后原因是,国内信贷持续紧缩,且是一个长期的趋势。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常清认为,虽然二季度房地产新增贷款增长明显,但是房企的国内融资渠道并未明显改善,超过半数的房企在上半年的利润出现亏损或者同步下滑,经营风险增加。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过去依赖便宜的银行贷款、股权融资资金、高杠杆运作的扩张模式已经过时。多位房企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上半年房地产贷款虽然是同比上升,但整体信贷环境对于房地产而言依然是紧缩的,“银行开发贷收紧,公开市场融资短期内不会开闸”,4月份,保利地产高管曾对本报记者表示,而截至目前,这一状况并未改变。
银行间市场也不对房企开放。去年保利地产曾拟发行40亿中期票据进行保障房的融资,也未放行。
此外,房地产信托成本偏高,风险溢价大,一直为监管层所谨慎对待。常清认为,从目前的政策走势来看,调控政策不动摇且收紧趋势明显。房地产贷款和信托风险逐渐暴露,引起监管层的警觉,预计下半年房企融资依旧难以大幅放松,房地产行业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紧缩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尤其是过去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在开发商的资金来源中占比持续缩小。统计显示,在一年半以前,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总投资资金来源的比例约20-25%,但今年上半年已经降至约10%。
本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前,仅仅是H股房企在海外融资,但除了中海、华润、龙湖等少数房企之外,融资利率都很高,近三年来更是在10%以上,最高的近14%。有投行人士表示,这是因为资本市场并不是特别看好中国房企,尤其是一些激进的民营房企。
A股龙头房企转道香港则开启了一个新课题,瑞银在今年6月份首次覆盖万科A,将其纳入重点推荐买入名单。标普和穆迪近期对金地的关注和评级,都显示了投资机构和国际投资者对A股优质房企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