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屡屡触及或接近“跌停”,银行代客结售汇屡现逆差,外汇占款增长明显放缓,——种种迹象似乎都指向资本外流。
7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二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一季度转为顺差后,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再次转为逆差(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714亿美元,这无疑将加剧对资本外流的猜测。
外汇局相关负责人亦承认,上半年我国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外流,但这并不等于外资大规模集中撤离。“从其它反映企业和个人跨境收付和银行外汇收支信贷的统计数据看,当前外汇形势变化主要是外汇资产持有从央行转向境内机构和个人、藏汇于民的过程,外资主动撤离的迹象尚不明显。”
他还表示,只要国内外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全年我国国际收支仍有望实现基本平衡,“即使出现资本净流出,也是可以承受的,符合国家一直倡导的藏汇于民的政策目标。”
负债本币化、资产外币化
去年四季度我国曾罕见地出现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48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随着国际市场环境转暖,国际资本回流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转为顺差511亿美元。但这一势头未能延续,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再现逆差。
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597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91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87亿美元,收益逆差139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10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减少118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减少112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4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减少1亿美元。
初步计算,2012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832亿美元,同比下降5%;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203亿美元,而2011年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高达1793亿美元;资本项目逆差与经常项目顺差相抵后,国际储备资产增加629亿美元,同比少增78%,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636亿美元,少增77%。
上述负责人称,经常项目顺差大于外汇储备增加额,意味着我国境内机构和个人资本呈现净输出,即资本流出。但他并不认为外资在大量撤离中国,主要原因有:一是上半年我国境内企业和个人仍保持资本净流入,达到776亿美元;二是上半年境内企业和个人结售汇顺差295亿美元,远小于跨境收付顺差791亿美元。
“受市场环境影响,当前境内企业和个人由做空转向做多美元,开始'负债本币化、资产外币化’的财务运作。”他表示。
此外,上半年银行新增各类外汇存款1301亿美元,除用于国内外汇贷款外还用于对外贷款和投资,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下的流出;上半年跨境支付同比增长24%,其中,境外直接投资项下这类我方拥有主导权的资金流出增长74%,而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撤资、外方投资收益汇出等外资主要撤离渠道的资金流出仅增长15%。
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可承受
上述负责人表示,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背景下,主要新兴市场普遍出现资本外流、储备减少、本币贬值,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受到影响在所难免。
“当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合理水平后,跨境资本流动有进有出、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的双向波动不可避免。”他表示,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停止单边升值,但人民币对大多数货币继续走强,上半年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6%和0.9%。
他说,境内外人民币即期汇率差价收窄,远期汇率显示的美元升水主要反映的是本外币利差而非贬值预期,也表明当前人民币汇率处于海内外认可和市场出清的合理水平。
“我国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财政状况良好、货物贸易持续顺差、外汇储备规模雄厚,且外资主要是稳定性较高的直接投资而非波动性较大的证券投资,能够承受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该人士称。
对于下半年的国际收支形势,他认为一些积极因素正在逐步积累:一是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预调微调政策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压低国内进口成本,下半年我国贸易顺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三是各主要经济体均将保增长放到了重要位置,相关国家和地区也仍有一定资源和决心防止债务危机走向最坏情形。
(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