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京城供气工程:"气管子"地下穿越"菜篮子"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8-9 10:55:32  兰格钢铁
    8月2日凌晨1时,菜贩老李运送大葱的货车从山东抵达北京的菜篮子——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东门外,找个车位停车熄火,窝在驾驶室里打个盹儿。2时整,他打起精神,将车开进市场,开始了这天的蔬菜批发生意。这样的日子对于老李来说再平常不过,几乎每天他的工作都是从东门外的这个停车位开始的。然而他却不知道,最近几个月,在他停车位下方十几米的地层深处,还有另外一拨儿“地下工作者”在忙碌着。

    作为今年本市的冬供重点工程,长达27公里的西南热电中心供气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因为工程需要,地下燃气管线必须从地下穿越新发地市场,市燃气集团几次修改穿越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非开挖技术铺设地下管线,确保北京最大的“菜篮子”正常营业。

    “菜篮子”外

    一圈儿全是工作坑

    此次供气工程的管理员戴景祥给新发地这段管线铺设工程起了个洋气的名字“圈地运动”,虽然这个词用得不是特别恰当,但也一目了然,12个非开挖工作坑几乎把新发地圈了起来。“所有的地下工程都是绕着新发地走的,否则,北京人吃菜恐怕都要受影响了。”戴景祥这话一点儿也不耸人听闻。作为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新发地各类农副产品交易量、成交额都是全国第一,是北京市民最大的菜篮子;而西南热电中心的供气工程也是今年冬供的重点工程,能否顺利完工,直接影响今冬本市23万户居民的供热问题。按照管线规划的路径,从南六环一路向北,沿着京良路拐上京开高速西侧辅路,穿越南四环,最终到达草桥附近,其中京良路东侧段至京开高速西侧辅路段,直接涉及新发地数个南门和东门。既要保证这条管线顺利冬供,又要保证新发地正常营业,戴景祥和同事们绞尽了脑汁儿。

    特制小车送进3吨大弯头

    非开挖技术是新发地工段唯一的选择。绕着新发地的工作坑大大小小加起来有12个,这些工作坑的位置都需要仔细测算,精心设计,其中只有一处位于东门外的停车场上,占用了3个停车位,其余11处都在绿地中,不妨碍新发地的正常经营和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戴景祥告诉记者,在整个工程的非开挖技术中,新发地这一段是难度最大的。地下地上情况复杂,有的地方还有弯道,管线只能分段铺设,最短的一段只有36米。这其中的一处采用浅埋暗挖技术,就是因为有弯道。这个弓背形状的弯道长220米,它的正上方地面上有一个新发地办公用房,为了躲避房屋,隧道被挖成弯形。平常铺设管道,有专用的车,可以把直管送进去,但遇到弯道,就要人工作业。戴景祥告诉记者,铺设管道时,首先要将特制的长9米重3吨的弯头部分先送到弯曲的部位,然后两头再接上直管道。由于弯头没有轨道,只能用特制小车靠人力推进去。

    另外,土质对于浅埋暗挖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北京的土质大致从上到下分为沙土、黏土、卵石层。一般在地下13米左右的位置,就到达了卵石层。如果遇到卵石层,必须使用专业的定向钻。“那种专业的定向钻在北京只有一两家有,如果遇到卵石层就用定向钻,工期会非常长。”戴景祥说,有的时候就将隧道的位置抬高,既躲避了卵石层,又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

    非开挖不让新发地“开肠破肚”

    “我们曾经考虑过明挖技术,但对于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太大,严重影响新发地的经营。”工程项目部经理段卫东告诉记者,在27公里的工程中,有18.5公里采用明挖技术,8.5公里采用非开挖技术。

    明挖是最经济实惠高效的工艺了,平均1延米的费用在2千元左右,一天能掘进几百米甚至一公里。非开挖则使用了顶管技术,也就是用掘进机将直径1米的管线直接顶入地下。然而顶管只能适用于笔直的管道,有弯度的地方就要采用浅埋暗挖技术,即人工徒手挖掘隧道,再将管线铺设进隧道。在土质好的情况下,顶管技术一天能掘进20至30米;完全靠人工的浅埋暗挖技术,一天的进度只有3米左右,这种技术的成本是最高的,1延米的费用近两万元。

    这种技术虽然造价昂贵,但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昨天记者来到新发地市场东门,工作坑距离东门20米左右,休整的大车在路边一字排开,送货的车辆来来往往,一切正常,甚至很少有司机注意到附近还有个工地。

    24小时不断的

    “鼹鼠生活”

    在浅埋暗挖隧道工作了3个多月,每天张振奎和工友的工作就是挖土,他调侃地说,自己就像一个鼹鼠。

    戴上安全帽,记者跟随张振奎探访了他的工作隧道。从地面下到深十几米的工作坑,需要经过一个铁楼梯。每个台阶距离近半米,高得有些吓人,踏板又很细,一脚下去要是没踩稳,就有踏空的危险。

    工作坑直通隧道,要是墙壁上没有照明灯,一个人走在这个宽2.6米高3米的隧道还真有点儿瘆得慌。3个月来,张振奎和工友们每天都守在里面,对着硬邦邦的墙壁,敲敲打打。“你看,这块土质就还不错,均匀地使劲儿,土就下来了。”站在土坡上,张振奎用洋镐轻轻敲击土层,使其松动,再换上铁锹,土散落在地上,土坡下的工友就会立刻将土铲进推车,20分钟左右,一车土很快装满,被送到工作坑外,装车运走。

    尽管隧道里有通风机送风,但刚刚待上20分钟,记者就已经觉得氧气稀薄了,“这还不是最难受的,锚喷的时候这里简直没法待。”张振奎说,每挖完0.5米的断面,就要在屋顶四周做一次“装修”,用钢筋架子将土层加固,起到保护管线的作用。这个过程叫锚喷,将混凝土喷到墙壁上,满隧道的灰尘颗粒甚至跟下雾似的看不清人。3个多月来,张振奎和20多位工友24小时不间断轮番工作,让这个隧道已经颇具规模。

    (北京晚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8月9日(10:30)北京建筑钢材市场工地采购指导价格表
  • 北京明年将正式启动碳交易 十余个操作细则配套制定
  • 北京高速公路或因节假日免费少收1.76亿元
  • 8月9日北京钢材市场价格行情
  • 北京豪宅成交量7月环比涨75% 高端项目加快推盘
  • 北京国土局:下半年将加大商品房供地力度
  • 北京市场建筑钢材市场稳中上涨
  • 8月9日北京建筑钢材市场工地采购指导价格表
  • 8月9日北京无缝管市场工地采购指导价格表
  • 8月9日(10:28)北京建筑钢材大户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