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睿智、沉稳、豁达,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每一个分析都充满着哲思。他叫林永明,一位福建籍的包头钢贸商。从外表上看去,记者看不出他有任何出众的地方,但就是这样一位并不出众的人,做出了一番“出众”的事业。林永明用他的智慧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团队,建起了他的钢材营销帝国。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倾听一段利用智慧完胜商业战场的故事。
做企业就是在经营家庭
在经历着低迷行情的时候,很多钢贸企业的人员流失情况十分严重,但是“人员流失”对包头市中远物资有限公司而言是个陌生的词汇,林总从来没有为此担心过。他认为,只要处处都为员工着想,让他们在公司里能感觉到家的温馨,他们同样会像呵护自己的家人一样,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
在日常的管理中,林总对员工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员工对公司有任何好的建议,林总都虚心听取并采纳。“即使企业面临再大的困境,也必须保证员工的收入,因为工资是他们生存的保证。”据林总介绍,虽然企业目前很困难,但是员工的待遇非但没有减少,甚至更多了。“员工跟着我不容易,他们的待遇坚决不能受到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带动,他们积极联系业务,提成收入反而比往年都高。”林总欣慰地说。一位在包头市中远物资有限公司做了多年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以前在任何一个公司干都没有超过两年,自从来到这里,他就再也没有离开的打算了。在包头的钢贸企业里,包头市中远物资有限公司的待遇不是最高的,但是员工没有一个想离开的,是林总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他们。
客户就是上帝
一支强大的工作团队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打拼,包头市中远物资有限公司已经在包头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都小有名气,林总认为,企业的强大主要是因为公司拥有一支强大的服务团队。“店做得越大,越不能忽视服务,争取把服务做到最好。”林总说,“经常有人问我,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为什么你的出货量却没受到很大的影响?我想是我们的服务吸引了更多的客户。”
林总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一直秉承着“客户至上”的原则,林总说,客户是靠长年累月积攒起来的。在合作的过程中给客户一种舒心的感觉,不仅能巩固关系,建立更多的客户,与此同时,客户还能把很多重要的信息带过来。
包头市中远物资有限公司的销售部在卖货的同时还负责搜集信息,有时客户打来电话询价,或许因为价格高,没能留住客户,但是此时就能了解到其他商家的报价了,从而可以及时做出调整,以便不丢失下一个客户。就是靠着这样的经营思路,林总把包头市中远物资有限公司做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转变思路才能赢
据林总介绍,之前每天的出货量能达到七八百吨,而现在缩减到二三百吨,因为企业规模大,各种成本费用加在一起非常的高,即使每吨有二三十的利润,所赚的钱相对成本而言,真可谓微不足道。但是,无论经营有多难,林总决心都要始终坚持下去,他舍不得自己的企业,舍不得钢贸行业,更舍不得那些与自己荣辱与共多年的员工。“所以,即使面临再大的困境,我也必须要坚持下去。”林总说,企业虽然面临很大困难,只有坚持下去,才能为企业的每个员工负责,才能有机会为社会尽点义务。
林永明在钢贸圈里摸爬滚打七八年,看惯了行情的潮起潮落,也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但是面对当前的行情也显出了几分的无奈。林总说,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对于价格该赌就赌,靠着行情的波动,可以备点货从中赚取利润,但是从去年以来,旧的营销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行情了,不能凭经验判断行情,凭经验做生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这种低迷的行情下,不能片面的从钢价看市场,要看到整个供求关系的变化,行情低迷就只能靠采取快进快出的模式获取点微薄的利润。”林总说。
钢铁行业低迷仍没有转好的迹象,受“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大批东部地区的贸易商涌入包头市场,外地流入的钢材对包头钢市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多重因素的冲击下,包头市中远物资有限公司依然顽强而且越来越强大,源于林总对市场的正确把握。林总说,后市在短期内还难言乐观,“为了稳妥起见,只做回款快的交易,在房地产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肯定不与工地进行交易。”林总认为宁可少挣点也不可大冒风险,因为公司这个大家庭要得到充分的保障。相信在林总的感染下,包头市中远物资有限公司也会变成一个处处透露哲思的企业,在日后的大风大浪中,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