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驶向航运强国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8-27 11:23:57  兰格钢铁
    航运业在国民经济、对外贸易、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10年来,我国航运业快速发展,世界航运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1年,我国水上运输船舶总规模首次突破2亿载重吨;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00.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64亿标准箱,双双位居世界首位。

    “今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中国船舶、中国货物和为海上贸易和经济高效服务的中国海员。”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给国际海事组织前秘书长米特罗普洛斯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中国已经是世界航海业、造船业以及其它海洋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是国际航海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0年来,我国航运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航运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支点。按照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由海洋大国、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

    港口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

    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02年的27.99亿吨增长到2011年的100.41亿吨,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3.60亿吨,增加了2.7倍,内河港口完成36.81亿吨,增加了2.4倍。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航运承担了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以及95%的进口原油和99%的进口铁矿石的运输任务,有力地促进了钢铁、化工、电力等沿江沿海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依托港口、港口群发展的港口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崛起,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1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4亿标准箱,较10年前增加了3.4倍,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46亿标准箱,增加了3.3倍,内河港口完成1736万标准箱,增加了4倍,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标准箱的港口由8个增加到19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现代化港口体系初步形成

    我国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优势互补,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体系,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港口是航运业发展的重要支撑。10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一批大型专业化原油、铁矿石、煤炭、集装箱码头和深水航道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码头加固改造和老港区功能调整全面推进,码头等级和结构得到优化。

    截至2011年底,我国大陆拥有港口400多个,拥有生产性泊位31968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1762个,深水泊位较10年前增加了1倍。沿海港口拥有深水泊位1422个,较10年前增加了1倍;内河港口拥有深水泊位340个,较10年前增加了1.5倍。如今,我国已拥有可以靠泊装卸15万吨集装箱船舶、35万吨散货船舶和45万吨泊轮的能力,港口码头泊位不断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港口靠泊能力不断提高。

    目前,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大港中,中国大陆占了8个;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集装箱大港中,中国大陆占了5个。上海港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口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

    同时,我国港口作业效率也显著提高,外贸船舶艘停时只有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十分之一,港口服务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降幅很大,主要集装箱港口的装卸效率屡创新高。

    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显成效

    在运力增长的同时,我国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了老旧运输船舶强制报废制度,航运企业和船舶运力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促进了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目前已经拥有运输船舶17.9万艘、2.1亿载重吨,运力较10年前增加了2.7倍;海运船队达到1.15亿载重吨,规模居世界第四位。其中,中远船舶运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中远、中海集装箱运力规模居世界前十位。我国船员总数已达165万人,船员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全线禁航水泥质船的目标,4万余艘挂桨机船和水泥质船平稳退出市场,待闸船舶数量减少70%,过闸船舶平均吨位提高50%,船闸货物通过量提高50%,船舶航速提高20%,船舶营运效率提高30%,水上事故下降40%,综合效果明显。

    水路运输组织结构也进一步优化。我国集装箱、大宗散货和液体散货等专业化运输迅猛发展,江海沟通、干支直达运输网络加快形成,水运物流体系加快发展,运输服务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多式联运得到进一步发展。

    内河水运发展迈上新台阶

    10年来内河水运建设投资额增加了近9倍。截至2011年,全国内河通航里程12.46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千吨级)里程近1万公里。

    10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内河水运发展,全面实施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重点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拓展内河港口功能,推广标准化船型,发展智能航运,不断加快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设。

    我国初步形成了“两横一纵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络,长江、京杭运河已分别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最繁忙的通航河流和人工运河,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完成,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建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将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内河水运发展全面加速。

    国际海事影响力日益提升

    我国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多边活动,在双边、多边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维护了我国国家主权和利益,较好地完成了履约国的义务,树立了海运大国的良好形象。

    从1989年始,我国已连续12届当选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当前,我国已经与68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政府间双边海运或河运协定。

    同时,我国还积极履行国际公约,多次在周边海域实施了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派遣军舰参与国际护航,打击海盗,为维护重要国际海运通道的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进一步提升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海洋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中国:驶向航运强国
  • 多国重启稀土开采 威胁中国稀土供应垄断地位
  • 多国重启稀土开采 威胁中国稀土供应垄断地位
  • 中国原油定价权缺失成财富黑洞 每年损失百亿
  • 中国稀土走私数量惊人 稀土配额管理形同虚设
  • 从宝坻地震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应急救援保障
  • 中国西部数控切割机床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 河南省旅游服务中心通过中国钢结构金奖初步评审
  • 联想PC增长受益中国农村市场 利润率仍较低
  • 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到沈阳研究院和沈阳设计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