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钢铁企业利润出现急剧减退,行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这种局面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秘书长王建中看来,钢铁行业出现的困难,是我国进入经济增速减退周期后的必然结果。要改变这一局面,固然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钢企的自救,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努力实现钢铁生产制造业服务化。
他解释说,这是因为,过去钢材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信息,绝大部分是不对称的。生产者按照自己的排产计划生产,而实际终端消费群体,却不能够按照自己采购需求得到计划中的资源供应。供需之间没有形成供需信息标准交互渠道,使得因供需脱节而导致市场混乱,效益低下。“钢铁生产制造业服务化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王建中说。钢铁生产制造业服务化就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生产资料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生产资料资源统筹和整合,并通过供应链协同,让生产有计划、消费更理性。同时规避了潜在市场风险,并结合金融服务创新,更好地支撑钢铁生产制造业的理性发展。
具体来说,在于钢铁物流产业链上的钢铁原材料供应商、钢铁生产商、钢铁贸易商、钢铁物流基地、钢铁消费企业、加工配送企业和金融服务企业,充分融合,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方位对称,最终实现钢铁物流资源、资金配置有效合理,终端用户需求得到个性化满足。产业链上合作的企业利益分配合理,从而有效实现企业快速发展,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
据了解,在这方面,西本新干线等平台服务商正在和钢铁生产企业合作,进行制造业服务化的探索与实践。
由此可见,对现代制造业来说,不在于简单制造生产产品,而在于制造价值。这个价值就来自服务。一个强大的钢铁制造企业,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服务链条——从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由“制造”到“服务”,从产品制造商到品牌商、供应商,应该是钢铁行业发展壮大的必由路径。
但王建中强调说,发展制造服务业,并不是单纯只强调要从制造业转向到服务业,更不是要放弃制造环节去只做服务环节,而是要注重制造与服务的相互渗透,制造与服务的一体化。通过服务使制造增值,供应链协同创造价值,使制造更有品牌效益;通过制造为服务提供强大基础和技术保障,促进制造与服务和谐发展。(现代物流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