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海西湾跻身我国四大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这个面积仅有8平方公里,却囊括北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等多家重量级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集团的U型港湾,后来居上,与上海、大连、广州一起成为国内四大海洋工程基地和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与现代服务业一起,成为青岛开发区构筑蓝色经济的新引擎。
“小海湾”成了国家级
2012年,青岛开发区海西湾,喜事不断。
2月24日,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举行造机产量突破100万马力庆典仪式,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产能再创新高;5月15日,国内首艘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从海西湾起航,首航就将奔赴南海,与早前已开钻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会合,进行试铺管;8月6日上午,在青岛开发区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内,我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由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交付上海打捞局……
从北船重工西移至海西湾开始,“全国第一”、“亚洲最大”等字眼一直伴随着这片海域的发展,这个十年前还很荒凉的“小海湾”一次又一次地把世界的眼光聚焦在这里。
十年时间,这里聚集了包括北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中石油海洋工程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及各类配套企业约100余家,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为龙头,具备从船用钢板加工与配送、大型船舶主机曲轴到大型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港口及船用机械等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配套能力的大型产业集群。
海西湾集群效应凸显
据悉,去年国内有三分之一的造船企业没有拿到一份订单,而在海西湾有些造船企业却接连拿下高额订单。在全球船舶产业低迷的背景下,以海西湾为代表的青岛海洋产业却实现了20%的增长。这主要由于海西湾不仅是国内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同时也是海洋工程产业的集聚地,船舶产业和海洋工程产业实现了有效联动。
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林建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揭示了海西湾集群效应的意义:“曲轴可以在海西湾内采购,我们所生产的大型船用柴油机也能实现本地供给……这些都可以在海西湾这8平方公里中实现。采购一根曲轴,仅运输费一项就能比从外地采购节省几十万,为造船企业大大降低了成本。”据了解,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全部建成后,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将实现造船能力668万载重吨,海洋工程钢材加工能力50万吨,修船能力200余艘,年销售收入可达700亿元。
制造业与服务业齐飞
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青岛开发区也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青岛开发区发改局副局长薛俊亭告诉记者,“通过蓝色产业链条的完善、延伸,青岛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高端制造业走向聚集、现代服务业不断升级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两大亮点。”据悉,2011年,青岛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115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亿元。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3%,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了35%以上。
按照青岛市推进建设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的要求,开发区策划打造了总部及商务区、高端商贸区、科技孵化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区、高端物流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六大“千万平米工程”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海洋科技研发基地、中国北方汽车集散中心、凤凰岛影视演艺中心等15个投资过10亿元的招商新项目,以及临港现代服务业走廊、青岛恒生科技园等11个投资过亿元的二次招商大项目。今年力争完成投资106.7亿元,开工在建366万平方米,竣工129.4万平方米。预计到2016年规划建设规模1350万平方米。
(来源: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