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依托沿海口岸优势,在推动传统化工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同时,还面向国际,积极承接国际高端石化产业转移。炼化一体化及深加工、化工新材料、新型生物化工、海洋工程装备等成为东部地区重点承接产业方向。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指出,东部地区要打造镇海、惠州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基地,建设曹妃甸、古雷、连云港等石化基地,并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的竞争优势。
“在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方面,上海市以新材料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到2015年,化工新材料在上海化工总产能中占比将提高至30%。”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化产业处李颉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将着力构建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新型膜材料及制品、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新型聚氨酯系列材料及配套原料、高性能纤维都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
浙江省经信委医药石化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叶秉海介绍,近年来,浙江省在承接国际石化项目转移上成效显著,特别是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诸多大石化项目落户。美国道化学公司、韩国LG化学、日本三菱化学和荷兰阿克苏诺贝尔等企业先后投资宁波。
他指出,化工新材料是浙江省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后要着力在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增强创新能力、扩大应用范围上下功夫,重点发展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传统化工材料高端产品、合成橡胶、高性能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等。在这些领域,承接产业转移大有文章可做。
江苏省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与信息部主任马建平表示:“由于目前江苏沿江地区在环境容量等方面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化工产业的重心开始逐步往沿海转移,在转移的同时要完成产业升级。省内各化工园区在招商时,都会强调引进一些国际龙头企业和先进技术。”
从东部各省的规划可以看出,炼化一体化是石化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基础,也是吸引各路资本的焦点。李颉告诉记者,上海化学工业区将建设200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装置,把杭州湾北岸建成具国际竞争力的石油和化工产业带。不久前发布的《上海市石油和化工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上海化学工业区将以新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发展以烯烃和芳烃为原料的深加工及精细化工产业。
江苏将以连云港中石化32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基地项目为龙头,发挥盐城、南通港口资源优势,形成炼化一体化及深加工产业链;利用进口甲烷、丙烷继续延伸产业链,逐步往新材料、精细化工、功能化学品等产业延伸。
据了解,浙江省镇海炼化炼油和乙烯二期工程可新增1500万吨/年炼油和120万吨/年乙烯产能,从而使浙江形成4000万吨/年炼油和220万吨/年乙烯的产能规模,建成全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同时浙江还将配套建设相应的石化基础原料生产线,形成环氧乙烷/乙二醇、环氧丙烷、苯乙烯、丙二醇、丙烯腈、苯酚/丙酮、甲基叔丁基醚、丁二烯等下游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据山东省经信委原材料产业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山东省正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规模大和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吸引大型跨国化工公司入驻,以此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淄博、青岛、东营石化产业集群。其重点是建设和扩张炼化一体化装置,培植从炼油、乙烯、丙烯、芳烃等原料产品到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等的全产业链。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子填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广东要把茂名、惠州、广州、揭阳、湛江、珠海高栏港建设成具世界先进水平的石化基地。同时,确保炼油、乙烯等重大项目的有序建设和投产。其中,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能力将从现有1350万吨/年扩建至1800万吨/年;中国海油惠州炼化二期将新增10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产能;中石化—科威特石油公司将新建15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项目;中石油—委内瑞拉合资企业将建成2000万吨/年重油加工项目等。
(中国化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