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华网联合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共同推出“A股呐喊——求解中国股市危局,探寻资本市场曙光”大型系列采访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微博)就当前经济形势以及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辜胜阻表示,中国不缺钱已经成为共识,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缺的是信心。现在的股市“病”得很重,而治病则要靠监管层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根”在经济,解决根的问题就是要去房地产泡沫化。
实体经济:对中速发展不能反应过度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面临持续下行的较大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8%,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这是近三年来我国GDP增速首次“破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出口同比增速等多项指标都呈现回落态势。
辜胜阻认为,我国目前的实体经济并不乐观,成本很高,盈利很难,使得大量的企业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大量的中小企业出现“僵尸化生产”。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发展面临“五难”——“融资难、用工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同时,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产能过剩”困扰,资金链面临着“三角债”困扰;二是在实体经济方面,由于成本高升、税费加重和企业利润微薄迫使大量企业放弃实业,用电需求、融资需求和招工需求萎缩。三是在财政收入方面,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过快下行,宏观调控房地产的压力越来越大。当前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任务是“稳增长”,实现经济“软着陆”,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中速经济增长的容忍度与承受力,在中速增长面前,不能反应过度。
??投资:地方版七万亿只是“画饼充饥”
在谈到地方版的七万亿时,他认为,地方版的七万亿仅是一种计划与规划,它的资金来源并没有保障。同时,在当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仅靠财政刺激,只能稳一时,所以综合来看,地方版的七万亿只是“画饼充饥”。
他指出,如果经济要持续发展,还是要通过政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来鼓励更多的民间投资,尤其是新兴产业、新型能源方面。
进一步指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严格防止地方政府在两个方面的博弈。第一是关于放松房地产的调控,第二是再来一次天量的公共投资以及海量的信贷刺激经济。这两个方面固然对于保增长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但也会带来大量的后遗症,比如产能过剩、对民营企业投资的挤出以及无效低效投资的现象等等。
经济前瞻:两难中前行
对于今年中国经济下半年的走势,辜胜阻用“两难中前行”概括。他认为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个含义是中国经济一方面要实现稳增长,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调控房地产市场,这是第一个“两难”。另外一个含义是扩大投资与产能过剩的“两难”。
对于第一个两难,辜胜阻指出,09年保增长主要是靠房地产,当时楼市和车市被认为是保增长的重要引擎。但现在稳增长,就不能用这种办法,如果继续靠房地产拉动,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二个两难,他认为,“十二五期间”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这个两难的解决办法,通过新的产业带动培植新的增长期,不能过度依赖房地产维持经济的高速发展。
他进一步指出,我国第二季度GDP增长7.6%,这个数据实际上还是很好的,这是挤出房地产泡沫以及改变对外需过度依赖之后的GDP数据,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实现稳增长。
稳增长要靠多种措施,而不是采用老办法。辜胜阻认为,稳增长与保增长不一样,不能靠打强心针式的办法。保增长当时主要靠公共投资,公共投资主要是“铁公机”的投资,即铁路、公路、机场的建设,但带来的后遗症也不容忽视。
他强调,扩大民间投资、减税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新的刺激消费的方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措施等都是稳增长很好的办法。当前的市场环境呈现“东慢西快、东慢中快”的格局,稳增长就是要将中部和西部变成新的增长引擎,尤其是战略型新兴企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市场预判:股市转机在房地产
辜胜阻指出,从宏观角度上讲,股市的问题与房地产市场有关系。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楼价的飙涨,造成大量的钱涌向楼市,大城市以及超大城市楼市的泡沫化逐渐形成,这也就挤压了股市的资金规模。
他进一步指出,因为股市与楼市是翘翘板的关系,楼市的去泡沫化将有利于股市的发展。
他认为,中国不缺钱,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缺的是信心。
对于如何提振市场信心,辜胜阻认为,当前存在股市的走势发展貌似与宏观经济脱节的现象。之前宏观经济的发展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房地产市场甚至成为经济增长重要的“发动机”,但宏观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过度依赖房地产。
资本市场的信心是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股市慢慢地上涨。他进一步解释道,股市信心的恢复一方面寄希望于经济的转型,第二个方面则是恢复股市的本来面目。现在的股市“病”得很重,而治病则要靠监管层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根”在经济,解决根的问题就是要去房地产泡沫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