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品牌换标后,完全以边际成本的商业模式与自主品牌的正向开发产品竞争,这是一种完全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状态。
合资自主,自诞生以来,便饱受争议。
最近,关于合资自主的争议也再度到了高潮,这也源自于政府官员首度为其“正名”。在2012(第三届)全球汽车论坛上,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对外界肯定了合资自主品牌,表示不能孤立的看待合资自主,这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在此之前,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也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如果将合资企业的自主创新排除在外,就等于把中国汽车制造的主要力量排除在外。
两大部委发出的声音,引起了外界一番争论。这是否会对民族自主品牌带来冲击?民族汽车工业能否真正受益?消息一出,民族自主品牌则显示出较大反应,不少车企的高层都流露出难以相信的态度。
如今,自主品牌已经十分脆弱,市场份额则是一退再退。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0.2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5%,再度下滑1.4个百分点。可以想象,随着合资自主细分车型陆续投放,对原先自主品牌将造成不少冲击。
但是,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来看,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毕竟,现在合资企业的跨国品牌,将一流技术导入之后,中方技术人员依旧没有学到相关技术,甚至连皮毛都没有获得。套用苏波的话说:如果说把合资企业创新不算是自主创新,将其排除之外,等于把国内汽车制造力量最强的乘用车80%以上主干力量排除在自主创新之外。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合资自主正名有其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合资自主导入的车型技术,都有哪些创新?换个说法,就是如何抑制合资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使用简单换标模式,将上代车型直接换标再度投放市场。
目前,据媒体报道,已经有不少车企打算这样做,将销量不好或者定位较低的车型,直接换标上市,可以迅速增加合资自主品牌旗下的车型系列,尽快抢占细分市场。
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陈建伟便表示,合资自主品牌换标后,完全以边际成本的商业模式与自主品牌的正向开发产品竞争,这是一种完全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状态,也背离了当初搞合资自主品牌的初衷。
如果是这样,将会让原先自主品牌陷入了一场大灾难中。因为合资自主在价格上,已经和自主品牌处于同一水平,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自主品牌已经没有了任何的优势。东风柳汽的销售公司总经理姚利文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合资自主把自主最后的一点价格优势给摧毁,中高端又是铁板一块,自主品牌无法撬动。自主品牌变成风箱里的老鼠两端受压。”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