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政策做多是实实在在的,无论是央行、证监会,还是发改委,最近都在积极地运作。
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央行连续11周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央行的这些动作,市场当然看在眼里,大家明白,虽然不能说央行是在进行股市维稳,但至少向市场传达了货币政策向宽松方面变动的信号,而且流动性宽裕的情形,客观上也有利于股市的稳定,并被市场解读为管理层比较关注股市过分低迷的窘况。
但是,仅仅有央行的这些举措,还不足以激发市场热情和信心。相比之下,证监会的动作对于股市更具直接性。从7月16日起,证监会新股发行预披露就开始出现暂停,直到8月17日才再度开始出现预披露,不过,预披露的内容不是新的IPO公司招股书的申报稿,而是此前已经预披露了申报稿的公司的补充预披露,事实上,新的IPO仍然是暂停的。
尽管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一再表示,IPO暂停与股市调控无关,其理由是IPO公司过会后是否进入市场展开正式的发行程序,完全由公司决定。但证监会暂停审核新的IPO还是体现了明显的股市维稳意图。
可是,这样还是不行,2000点看上去还是那么摇摇欲坠。为什么会这样?股市的下跌当然是由错综复杂的原因导致的,但无论如何,它主要是经济的“晴雨表”,央行和证监会的努力虽然向市场传达了积极信号,但这些措施无法有效改善经济的颓势。
因此,与央行和证监会的动作相比,发改委突然发力,才起到“催化剂”的效果。发改委9月5日批准了25个轨道交通项目、20个其他交通仓储项目、1个能源管道工程项目和3个企业借用境外商业贷款项目总共49个项目之后。9月6日再度批准11个基础设施项目。就算是个顽症患者,这么多“药”下去,也该有所反应。9月7日,市场终于久违地“精神”了一把。上证综指3.7%涨幅,创下了今年以来的第二大涨幅,仅次于1月17日的4.18%。而那一波攻势,从2200点附近一直上行至2478点,持续了近两个月,这也是迄今为止今年最大的一次上涨行情。
如果认真观察,积极的做多能量还不止这些。近日大盘股上的大单买入明显增多,这应该与有关方面支持、鼓动的资金入场有关。此外,最近证监会连续新批8家QFII资格,使得QFII总数达到181家,考虑到QFII最近一段时间较为看多中国市场,证监会的这一举动无疑可以看做是有利于市场多方的。
加之,一度在市场上失声,因而引起某种猜疑的郭树清主席,最近分别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信集团、私募基金、信托公司以及资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召开密集的座谈会,要求重树价值投资理念,为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和维护投资者利益贡献更大的力量。
至此,从声音到行动诸事具备。如果说9月7日是政策力量催生出的一根大阳线的话,那么,悲观的市场力量显然仍在观望,典型的表现就是,大阳线之后,市场多日在2110点至2140点盘整,即使周四晚传出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致使美股大涨,A股次日依然未摆脱盘局。这一周,A股周K线微跌0.18%,多空旗鼓相当,其背后映衬的是对A股未来两种尖锐对立的看法和力量的争夺,一种认为“阳线确立底部,应该积极操作”,另一种则认为“2032点依然不能确定是最终底部”。
虽然有政策的积极做多力量,但我们的市场积弱已久。在9月之前,从上证综指月K线上看,它已经三连阴;从年K线上看,目前也是三连阴。从外围看,道指已经逼近历史高点,而我们的市场却还趴在地板上。
这种极度衰弱的市场表现,折射的是对中国经济走势的担忧:如果刺激经济,会不会导致通胀卷土重来?如果不刺激,众多的企业盈利下滑趋势如何扭转?当然,这是看得见的问题,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影响着投资人的信心。A股如此羸弱,就像一辆趴在泥地里的汽车,要想起动它并驶出泥潭,需要的是非同寻常的强大力量。只有当这种力量有效化解顽固的市场悲观力量之后,A股才能从“一挡”进入“二挡”之上,才不再那么步履瞒珊。
从短期来看,借助于央行、证监会、发改委等部门发出的政策做多信号,以及欧洲推出的解决欧债危机新举措和美国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A股呈现暖色调的概率更大一些。至于从长期来看,这一次究竟是不是反转,市场是不是转而“对中国说‘是’”,则一定有待于中国更大的事情柳暗花明之后,才能见分晓。(来源:投资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