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脉:西气东输背后的天然气消费窘局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9-18 10:25:26  兰格钢铁
     国家气脉

    西气东输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近4亿人口从中受益。中国正处于天然气消费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跑步进入天然气时代,中国已别无选择。

    中国,短短10年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理所当然,也位居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之列。

    如何满足对能源的爆发性需求,中国高层决策者颇费思量。国外媒体曾称中国是一条“饥饿的巨龙”。

    如今,能源短缺已不是中国的主要矛盾,从“饥不择食”到“择优而食”,是中国能源面临的最大变局。

    “富煤缺油”的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上数十年“冷战”引发的能源独立思路,造成了中国“一煤独大”的能源格局,相对清洁的碳氢燃料,份额少得可怜。独特的能源生产、运输路径依赖,也让中国饱受指责,苦恼不已。

    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赋存于华北、西北地区,多数地区远离东部南部消费中心;除了采煤、燃煤造成的环境破坏,这种低价值固体能源的远途运输,也让中国的铁路、公路、电力网络压力重重,铁路货运黑白比全球第一。

    经过数十年的能源通道建设,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西电东送、北电南送……中国能源流向显著特征初显。

    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热效率最高的极品,石油次之,其他能源更次之。破解中国的“少气”之局,一要加强勘察力度,二要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有效弥补能源短板。

    气体最经济、最安全的运输方式,当属管道;但中国是管道小国、弱国;以煤为主的格局,似乎事先注定了这种格局。

    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意在结束这种窘局。

    目前,中国天然气建设正处继往开来。其消费的艰巨命题是: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仅占4%;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存量,仅为美国的1/10……

    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召唤。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迈入天然气消费时代的一场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值此西气东输安全运行8周年,西气东输二线将全面建成投产,三线也将全面开工之际,本刊记者走近当年西气东输工程的决策者、建设和运营者,讲述这一攸关国计民生的能源战略之举。

    跨入“天然气时代”

    若无意外,总里程8700公里、总投资约1500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下称西二线)管道,将于今年底正式全线投产。

    迥异于主要使用来自塔里木和鄂尔多斯国产气的西气东输一线(下称西一线)。西二线使用的,是成本远高于国产气的“中亚洋气”。内外价格之差,需要中国展开新一轮天然气价改,使得能源价格与国际进一步接轨。

    从2002年7月西一线正式开工,十年转瞬而过;在天然气管网建设的驱动下,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目前天然气消费占比仅为4%,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6;虽与美国国土相当,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却仅为美国的1/10……这亦表明,一场中国迈入天然气消费时代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

    但是,若无足够的天然气管道先行建设,若不彻底理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这两个桎梏,将会严重拉扯中国迈向天然气大国的步伐。

    短缺的苦恼

    9月11日,国家发改委调整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50元和540元。北上广等地93号汽油又将重返“8时代”。

    油价的居高不下,给了价格相对低廉、但更清洁的天然气巨大发展空间。

    石油、天然气均为碳氢化石燃料,理论上可以相互替代。按热值计算,石油与天然气比价关系为6:1;目前国际石油96美元/桶,天然气价格仅为3.2美元/MMBTU (Million British Thermal Unit),两者比价关系在30倍左右,远超过理论值和平均值。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苏州市采访期间获悉,该市出租车“油改气”生意火爆,收费7000元的改装,居然要提前数周预约;目前,已有半数的苏州出租车改为烧气。几个加气站前,每天排起长龙。

     而早在今年年初,苏州就计划今年市区各公交公司新添置LNG(液化天然气)公交车近500辆,除了减排因素,更重要的是节约燃料成本。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一直保持着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0年的增长速度18.2%。

    有机构分析预测,中国天然气产量到2015年有望达到1850亿立方米,而需求量则高达260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达750亿立方米。

    短缺显而易见。管理西一线的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目前正处于这样“热销却缺货”的烦恼中。

    2004年西一线通气后,上海天然气使用量约为10亿立方米;而预计到2015年,上海市天然气使用量将飞涨达到100亿立方米。

    西一线“第一用气大户”的江苏省,早就提出了“气化江苏”的口号,欲在2015年实现“天然气镇镇通”,现在已经“吞下”了1/2的西一线输气量。今年印发的《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重点流域水质加快好转,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推动及预期目的的实现,借力天然气是不二的选择。

    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总经理黄泽俊介绍说,出于节能减排压力,江苏要关停大批小煤电,取而代之的则是清洁的天然气热电联供。

    苏州市一政府官员称,江苏省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近期共上报了44家燃气电厂”。而今年9月5日,“协鑫控股”总投资百亿元的大型燃气发电项目,在江苏省昆山市签约,一期建设51万千瓦的4台燃气机组。

    “协鑫控股”麾下的另一燃气电厂——苏州工业园区蓝天热电公司,则已经陪伴工业园的大批国际名企,默默度过了7年。

    作为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的直供大户,蓝天热电年消耗天然气4亿立方米,“煤炭、粉煤灰这一进一出,都没有了”,蓝天热电副总张建伟称。

     “政府的环保压力很大;烧煤太脏,烧油烧不起”,张建伟介绍说,“我们给园区企业供热,1蒸吨不过247.5元;要是烧燃料油,1蒸吨500元也出不来”。

    在该厂技术人员看来,36万千瓦的燃气机组,其热效率远远高于60万千瓦的燃煤机组,“比燃煤提高30%”。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另外获悉,其燃气电厂的工程造价不过3500-3600元/千瓦,远远低于煤电4000元/千瓦的水平。不过,上网电价稍贵,一度0.656元,“但环保贡献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按照公开的说法,使用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每年可替代标准煤1300万吨,减少粉尘排放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60%,几乎不排放二氧化硫,是最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江苏省已经提出,要把2015年的天然气消费目标,从计划的200亿立方米,再提高到260亿立方米。

    须知,主供长三角的西一线,最初设计年输气量不过120亿立方米;最后经过增压,才达到170亿的年输气量。

    很明显,目前的基础设施,根本无法满足下游庞大的胃口。管网建设的严重不足,已经大大制约了中国天然气的发展。早在西一线开工初期,张国宝就曾在央视上公开称,“中国有电网,有公路铁路网,但是至今还没有管网”。

    经过10年建设,中国管线存量大增,但称其为“网”,似乎为时尚早。

    “恍如隔世”,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总经办主任吕铁回忆称,西一线还未开工前,诸多高层担心的是“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卖给谁”。彼时,多数用户确实不知天然气的价值和前景,态度非常冷漠;作为当时的营销人员,吕铁曾经在长三角遭遇了无数次的闭门羹。

    有一次,为了见一位普通公务员,吕铁曾在杭州市政府门口苦等三小时,“人家不认天然气”;彼时的第一个照付不议协议,竟然是河南用户签订的,“河南有油田,他们用过天然气”。

    近期,西气东输三线建设引入社保和民营资本的消息,被视为“中国石油对民资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践行国务院 “新36”条的举动。事实上,早在西一线建设中,就有引进壳牌等国际油气巨头一起参建之举;不过因盈利前景不明,后来巨头们一一退却,“但谁当时又能预料到,中国这轮举世罕见的天然气大牛市呢?”

     早起的鸟有虫吃

    古城苏州,近期陷入一场八卦风波,但这丝毫无碍其在经济上的傲视群雄。

    作为地级市,苏州却成功跻身于中国“万亿GDP俱乐部”;2011年,其GDP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天津。

    “苏州的用电量,都超过北京了”,苏州天然气管网公司总经理钱建荣称,“哪里有能源,哪里才有企业落户”。

    这个说法似乎有些矛盾。江苏历来是能源短缺省份,每年需要调入大量煤炭;2011年,其用电缺口高达1100万千瓦,占全国的37%,名列全国第一。

    但“江苏用了西一线1/2的输气量;苏州又用了江苏1/2的天然气”,钱建荣称,“也就是说,苏州就用了西一线1/4的天然气,也就是30亿立方米”,“这还是不敢放开用,放开用,60亿立方也能达到”。

    在西气东输还未向苏州供气前,苏州的民用燃料处于一种参差不齐的状态,有煤炉,也有液化罐,也有管道人工煤气——虽然早在1982年,苏州就被列为全国40个重点发展管道煤气的城市之一。

    事实上,这也是诸多城市的现状。截至去年底,上海全市已有的715万户燃气用户中,其中天然气用户218万户,人工煤气用户233万户,罐装液化石油气用户264万户——依然排老大。

    经历过换罐的人,大概都心有余悸:钢罐自重15公斤,再装上15公斤液化气,骑自行车歪歪扭扭,扛罐上楼扭扭歪歪……

    另外,液化罐的价格是随行就市的。在液化石油气短缺期,往往价格一涨再涨,让消费者叫苦不迭。

    作为饱受能源短缺之苦的城市,自然不会放过送上门的大餐。当下游城市都忙着和中国石油讨价还价,希望把1.21元/立方的门价降到1元以下时,苏州已经开始了下游的中低压管网建设。

    2001年12月,西一线尚未开工,负责此项工作的“苏州天然气管网公司”即宣告成立,六大股东分别是苏州城投公司、苏州燃气集团、苏州工业园区市政公用发展集团、苏州高新区国有资产公司、吴江电业总公司和常熟城建公有资产经营公司。

    这项工作并不容易,新建小区还简单,而大量旧小区的管道和灶具需要改造,其中疾苦,无法一一言表。

    2004年元月,当西气东输来到苏州时,苏州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目前,川气东送、西二线、海上LNG都大量涌入了苏州,为大批工业用户、居民和电厂,送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2001年,李兆基麾下的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收购了“苏州工业园区壳牌燃气公司”45%的外资股权,将其更名为“苏州港华燃气公司”,后又经股权重组,香港中华煤气控股55%,合资期50年。

    港华燃气的副总芮宁认为,“苏州工业园区的管委会很前瞻,很早就把天然气定位为基础能源”,“他们懂能源,每年两会都和中国石油集团有互动”,“因此,在全国天然气最紧张的时候,还增加了2亿立方的指标”。

    “苏州工业园区的工业能耗指标,甚至优于欧洲”,芮宁认为,争夺能源并不意味着效率损失,“苏州工业园区用了苏州0.7%的土地,创造了整个苏州1/4的GDP”。

    管线背后的经济账

    能源,国之命脉。够上“吨位”的全球财经大事,多与能源有关。

    9月4日,欧盟宣布,开始对俄罗斯能源巨头俄气股份(Gazprom)启动反垄断调查。

    欧盟反垄断委员会认为,俄气涉嫌违反反垄断条例,滥用其在中欧和东欧地区的市场主导地位,压制竞争对手,其行为将限制市场竞争,导致天然气价格被人为抬高,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这场反垄断官司带来的后果尚难预料。

    中国目前的天然气对外依赖度已经超过25%;作为一个“缺油少气”的国家,这个指标未来会越来越高。

    9月7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俄总统普京。胡主席强调,“能源合作是中俄务实合作重点方向,希望双方遵循互利双赢原则,推动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据新华社报道,普京称,“能源领域是俄中经贸合作重要组成部分,俄方已向中方供应原油,未来也有可能供应天然气”。

    若无意外,总里程8700公里、总投资约1500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下称西二线)管道,将于今年10月份正式全线通气。届时,每年300亿立方米来自中亚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途径霍尔果斯口岸源源南下,为中国珠三角送去清洁能源。

    作为中国又一增长极,珠三角的天然气消费亦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一次讲话中称,2008年广东天然气需求量为40亿立方米,2010年则猛增至90亿立方米;预计2015年将达到430亿立方米,2020年将达到600亿立方米。

    2011年11月,在深圳出席土气抵粤的点火仪式上,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对外称,未来土库曼斯坦向中国供应天然气,每年将增至650亿立方米。

    目前,中国石油正进一步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步伐。未来,中亚天然气管道将增至四条,目前C线工程已启动,D线也在规划中。

    对应到国内,西三线、西四线也在积极规划推进中。

    “没有西气东输的技术积累、技术攻关,中国的天然气管输事业,是不会发生如此巨大跃进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下称中国石油管道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事实上,每一个大型工程,都能带来一系列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1996年,在陕京一线设计中,要求使用X60钢管(每平方英寸受压60千磅);通过用钢国产化,宝钢、武钢迅速具备了X60卷板的生产能力,后来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西一线,要求使用X70钢管;西二线,要求使用X80钢管……一系列国产化研发,使得中国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使中国管道建设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大跨越。

    “其实西一线从材料上,设备上,设计方法的研发都是做得比较多的,到了西二线技术要求就更上了一个台阶。”上述中国石油管道局负责人透露,“西一线采用的大部分还是X70钢管,但从一线的X70到二线的X80,整个要求上了一个大台阶。到后来,大型钢厂都突破了X80的技术难关。”

    在大型工程招标中,处处充满了博弈。在西一线管线钢招标中,中国国家队的出现,迫使一些国外钢铁巨头的报价,从一吨800美元,直跌到三四百美元……

    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王世君工程师介绍说,在2008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对西二线工程做出了“依托管网建设,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的重要批示,中国石油集团分两期设立了“西二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专项;

    2009年4月,国家能源局在沈阳召开了“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会议,确定开展“20MW级电驱压缩机组”、“30MW级燃驱压缩机组”和“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国产化研制工作。

    至今,这些输气管道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仍只掌握在罗罗、GE、西门子等少数国际巨头手中。

    在中国石油协调,国内企业沈鼓集团、中船重工703所、上海电气集团、荣信电力、哈汽轮机厂等企业联合攻关下,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其中:

    20MW级电驱压缩机组的各两个首台套变频调速装置和调速同步电机形成四种组合,并增加一组包括现场实际机组控制系统、润滑油系统和UMD系统的联机测试,共计五种组合的72小时联机带负荷测试均获得圆满完成,并于去年12月6日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新产品鉴定;

    目前,首批两台套电驱机组正在西二线管道的高陵压气站和黄陂压气站进行安装调试,其已于2012年8月底投产,正进行4000小时的实际工业运行考核。

    30MW级燃驱压缩机组产品一,确定了成套设计方案,按照要求完成工厂安装并顺利通过机组联机测试。去年10月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新产品鉴定;目前,这套机组已确定应用在西二线“南昌-上海支干线”衢州压气站,在投产后,亦将按“以运代试”方式,开展4000小时实际工业运行考核。

    按照计划,燃驱机组产品二的国产燃气轮机,将在本月完成工厂组装,并开展相关性能测试和参数标定,预计今年年底前具备出厂条件。

    首批30台国产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于2011年5月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组织的阀门工业性试验鉴定;中国石油组织相关部门正式采购了这批阀门,其中15台40英寸阀门已用于西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另15台48英寸阀门将根据未来建设逐步应用。

    据介绍,中国石油将在西二线东段再推广七台套电驱压缩机组,其中高陵站四台套、黄陂站一台套、彭阳站一台套、鲁山站一台套,南昌上海支干线增输工程再应用一台套燃驱机组产品二,安装在衢州压气站;届时,西二线将共计应用七台套20MW级电驱压缩机组和两台套30MW级燃驱压缩机组。

    除了重大技术装备进步,在中国各种复杂地貌的大规模施工,亦使得中国石油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参数,推进了一大批企业的科技进步。

    宝钢股份环保能源部副部长王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宝钢的取向硅钢、特钢生产中,大量使用天然气,因为“天然气热值高、杂质少”。

    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市场开发和销售部高级主管钱旭对记者介绍称,在长三角,有许多陶瓷企业,“要烧出高档陶瓷,必须用天然气”,说明天然气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提升了部分行业产品质量。

    解开脚铐奔跑

    9月9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液态天然气技术和发展峰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鑫民对外称,中国的天然气消费模式正逐步由“供应驱动消费”向“需求拉动消费”模式转变。

    毫无疑问,中国正处于天然气消费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9月10日,中国天然气概念股“突然”爆发一轮行情,陕天然气(002267.SZ)涨停,长春燃气(600333.SH)、大通燃气(000593.SZ)、深圳燃气(601139.SH)等涨幅巨大。

    借助西二线和沿海已建成投用的LNG码头,中国石油进口天然气的规模大幅度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进口天然气占全国天然气进口量的比例,占到了61%,远超昔日第一大户中海油。

    有机构观察到,中国石油的进口LNG业务增速凶猛,今年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10倍以上。

    今年8月下旬,中国石油公布了半年报,称 “进口天然气亏损大幅扩大,扣除进口退税30亿元,中国石油上半年进口天然气亏损约196亿元”。

    钱旭介绍说,“中亚气输送到上海,一立方米亏损1.35元;而一立方米4元多的LNG,则亏得更多”。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所谓“照付不议”合同,是有双向约束力的,用气方固然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和数量给供气方付钱,但供气方也要严格按照合同给用气方足量供气——如果供气发生意外,供气方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解决,包括高价进口LNG救急。

    而目前城市天然气门站价,基本实行长期固定价格,尤其是居民用气,不听证、政府不批准不得变动。

    苏州天然气管网公司总经理钱建荣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中国天然气的“产业政策有缺失”,“苏州80%是外企,中国能源企业全球找资源,受了很多委屈,却把优质廉价的资源供给外资出口企业,等于在补贴外国人”。

    “天然气紧缺,就是价格低造成的,价格太低会造成滥用”,苏州港华燃气副总芮宁介绍说,其公司在工业园区的供气上实行交叉补贴,一立方米补贴居民0.65元,“但每年的大量补贴等于补贴给了富裕户”。

    造成该原因的核心因素,是越来越多的富裕户使用天然气壁挂炉取暖。江南的冬天,阴冷潮湿,壁挂炉取暖已成为潮流。“大户型的富裕业主,每天消耗60?80立方米天然气”,“用得越多,得到的补贴越多”。

    芮宁建议,必须立即推行“阶梯气价”;但是,上月和本月在江苏的诸多天然气调价听证会,遭遇到大批居民反对,“现在老百姓听不得涨价”。

    天然气取暖的另一大恶果,是冬季使用量大大超越其他季节,造成调峰困难。如北京,因为大面积推行天然气取暖,峰谷差竟然高达1000%!而长三角壁挂炉的流行,也导致峰谷差不断升高。

    “扭曲的价格,必然带来扭曲的消费”,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总经理黄泽俊认为,“价格不理顺,卖得越多,赔得越多,不可持续”。

    “高价值的能源,应该用于高附加值的产业”,黄泽俊介绍说,长三角已经出现诸多企业使用天然气“烧花盆等低档产品”。

    黄泽俊希望,除了理顺天然气的价格形成机制,还应该赋予企业灵活的调价机制,比如“峰谷价,紧俏时涨价,滞销时降价”。

    开放竞争新样本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开创了全民资本投资于大型央企国家重点项目的新模式,也标志着中国石油对全民及民营资本的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中国石油将在管道建设等油气全产业链上,推进与民营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国际资本的合资合作。”8月23日,中国石油中期业绩发布会,总裁周吉平介绍说:中国石油首次引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等作为股东,共同出资建设西三线项目。

    作为西气东输系列工程的重要组成,西三线工程总投资达1200亿元。将代表全民资本的全国社保和代表民间资本的产业基金,按照同等条件、同等待遇,同时引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既是一次有益探索,也有利于扩大开放和合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从十年前“开放招商”的失败,再到今天多方融资试验的突破,西气东输在油气行业市场化的探索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出乎意外的框架协议

    2010年5月20日。上午10时,北京北二环外的汉华国际酒店4层。国内知名媒体的能源记者齐聚于此,焦急等待着中国石油总经理蒋洁敏(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的到来。

    从2008年起,在股东大会间隙,蒋洁敏都会与新闻记者做短暂会面。

    “我在这里郑重通过各位传达给民营企业家们,中国石油的态度是明确的。大家关心中国石油的管道能不能向民营企业开放,如果回答一个字是'能’,回答三个字,是'肯定能’。”带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蒋洁敏一字一顿地说道。

    两年过去了,当业界几乎忘记这件事情时。2012年5月30日,中国石油宣布: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合资合作框架协议在北京签署。

    这是一个出乎业界意外的框架协议。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中国石油主动引进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等作为股东,共同出资建设西气东输三线项目。

    框架协议的亮点,在于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由全国工商联下属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会发起,是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首批10只试点产业投资基金之一,旨在通过该基金平台合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基金,主要由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主导管理,民营企业在其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在基金募集的资金来源中,不少为民间资本。包括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私人理财资金,也是通过该基金平台介入到西三线项目。

    “将代表全民资本的全国社保和代表民间资本的产业基金,按照同等条件、同等待遇,同时引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是一次有益探索。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资源市场的有效配置。”在协议签字当天,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如是评价道。

    据了解,签订框架协议的四家股东,将共同组建一家新公司,来负责西气东输三线的投资、建设、运营。新公司注册资本金625亿元,其中,中国石油投入325亿元,占比52%;社保基金、宝钢及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分别投入100亿元,各占比16%。

    “这是一个全新的合作形式,多方出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中国石油虽然还是控股,但是股东不是他一家了,这是现代的资产结构和多方制衡形式。引进民间资本进入油气行业,这是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创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按照规划,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要包括一条干线、五条支干线、三条支线。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至福建省福州市,全长5000多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等10个省、自治区,设计输量每年300亿立方米,气源来自中亚国家,预计2015年全线投产。

    开放合作的十年轮回

    西气东输三线引进社会资本,是中国石油自己主动为之。

    实际上,在中国石油的发展历史上,主动与外界进行大规模合作并不是第一次。在西气东输开建之时,政府一反过去确保国资在输气管道建设和经营中绝对占据主导地位的做法,给予西气东输的招商引资工作以最大政策空间:“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放、全面对外合作,外方可以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进行控股。

    2000年底,中国石油遍发“英雄帖”,邀请外资企业参与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在发出“招商公告”后,19家国外著名企业通过了资格预审。经过审查,最终有7家外资公司入围,包括壳牌公司、香港中华煤气、埃克森美孚与中电企业、BP集团等。

    这是中国石油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对外开发合作的第一次探索。当时,一度传出消息壳牌公司有望在招标中胜出。但最终,招商工作在拉拉扯扯数年后不欢而散,2004年8月中国石油向外资公司发出了终止协议函。

    据了解,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回报率达不到外资所要求的水平。在当时,中国石油承诺管道及上游项目税后的实际回报率将分别为12%及15%以上,而外资则要求管道项目同样15%的回报率。

    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由于2000年左右,天然气市场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西气东输的投资回报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中国石油认为输气管道投资回报率不可能达到15%,除非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但下游用户和政府都肯定不会答应。

    或许,正是那一次的对外合作尝试,为中国石油西气东输工程的对外合作埋下了种子。无论是一线工程,还是现在的三线工程,中国石油面临的是同样问题:所需资金极其庞大,大规模投资面临一定风险。

    2010年5月,国务院再度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与多年前发布的非公经济36条一样,这一次同样是36条,因此这被称作了“新36条”。“新36条”的出台,正是推动西气东输三线引进民资的“助产师”。该通知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

    实际上,前文所述蒋洁敏在2010年股东大会的表态,正是回答记者有关“新36条”的提问时做出的。“中国石油作为重要的国企,需要及时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上做出表率。”中国石油有关人士表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西气东输三线的大尺度对外合作最终应运而生。及至今年5月30日框架协议的签署,西气东输三线的合作进展在整个能源领域内都属于领先者,中国石油迈出了“开历史先河”的第一步。

    西三线的标杆性意义

    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对能源领域推进“新36条”制定出了实施细则,再次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和天然气管网建设。

    这对中国石油西气东输三线的开放做法,似乎是一种政策鼓励。而对中国石油来讲,则已经走在了政策前列。

    西三线建设引入包含民资在内的外部资本合作,这是一个央企改变自己对外形象、与民营经济共赢的标志性动作,这次合作我们看到的是“国民合作”,看到的是“国民共进”、“国民共赢”。《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焦新望说。

    在中国现今的油气管网格局中,大致可分为三类:最接近终端用户的城市燃气管网、中型的省级或省内管网、最大型的国家主干管网。前两类投资主体已经多元化,而最后一类基本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型企业主导。尤其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里程约占到全国的90%。

    有关专家说,西气东输三线引入多方资本,意义非同寻常。对全国社保基金而言,找到了长期稳定收益项目。对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而言,这既符合产业方向,也找到稳定收益项目。对宝钢集团而言,它本身是最大材料(钢管)供应商,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投资效益也不差。

    更为重要的是,引入外部资本既有利于形成较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中国石油的公司形象。“西气东输三线引入民营资本,成立独立管理公司,这是一项很好的法人制管理架构,可以很好体现投资各方的权益。西三线的成功,将反过来可能影响一线二线的运营,为天然气管网运作提供一个领先的参照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

    与投资主体多元化相对应,西气东输的气源多样化也在积极推进中。这是与引进民资同样意义重大的举措。气源多样化、管道输送市场化,两项共同进步之下,最终撬动的很可能是天然气价格市场化这块大石头。

    今年年初,中国石油已经与华能集团、华电煤业、庆华集团等多家企业就煤制气进入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进行了协商。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梁鹏对记者透露:目前技术协议已全部签署,明确了煤制天然气交气点、压力、气质、分年输气量等,并与3家公司签署了购销意向书,与8家公司的购销意向书正在流转,还有1家公司的购销意向书正在洽谈。

    与此同时,中国石油还在规划建设5条出疆管道、8座煤制气集气站和14条煤制气接入支线,其中煤制气支线管道全长约430公里,在疆管道建设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按新疆煤化工“十二五”规划纲要显示,中国石油已承诺:新疆12家煤制天然气企业直接接入西气东输管道,输往内地市场。

    西气东输气源多样化、管道输送市场化的突破,为页岩气市场的发展预示了一个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据国内最新公布的全球页岩气资源最新评估结果表明,中国约占全球总量的20%,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页岩气储量,远比常规天然气要多,这是一个比现有天然气市场远为庞大的市场。在今年下半年政府主持的页岩气公开招标中,已经或即将获得页岩气探矿权的民营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或许将成为天然气市场化的重要得利者。

    西气东输再决策

    9月3日傍晚,在位于北京月坛南街的国家发改委办公室中,一抹斜阳穿过玻璃,拉长了人们的身影。年过花甲的张国宝侧身取出数盘《能源绘宏图》的交响乐京剧CD,一一递给来访者。

    《能源绘宏图》的作者,即为主政能源领域多年的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他以水调歌头为词牌,描写了近年来国家重大能源工程的建设成就。而西气东输工程,则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篇章。

    “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中最早实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可以说是西气东输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

    当下,正是国家战略性西气东输工程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西气东输的一线工程已经建成并安全运营了8周年;三线工程正在“万事俱备,只待开工”;西气东输的四线和五线工程也正在做前期规划。

    作为西气东输一期工程建设的领导小组组长,张国宝全程参与了西气东输的决策与实施。

    决策内情

    《财经国家周刊》:西气东输自2000年开工,迄今已经进行了十二年的建设,一线工程已经安全运营8周年。我们知道您全程参与了这项工程的决策与建设指挥。在此之际,您怎么评价西气东输工程的战略意义?

    张国宝:在西气东输开工之时,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指出,它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在中华大地上画出了浓抹重彩的一笔。

    西气东输迄今已经安全运营了8年,惠及了中国沿线3亿人口,确实让百姓尝到了清洁天然气热值高、又干净的甜头。像我们这样的年龄,以前都扛过煤气罐,现在城市里的人们普遍用上了天然气。

    后来,我们又建设了中亚天然气管道,从土库曼斯坦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到哈萨克斯坦,再到中国。

    我后来回想,如果没有西气东输,中亚天然气管道也不可能有,即使人家愿意把天然气卖给我们,如果中国国内没有已经建好这么长的管道,当时也可能很难下决心。当时,也有持怀疑者,中国怎么会从中亚买天然气?在境内还要修这么长的管道。实际上,当时境内已经修好了,只要修境外的部分,然后与境内的管道连接就行了。

    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经成为我们从境外进口天然气最重要的渠道之一,现在签订合同的已经有700多亿方了。当时一线已经建了,一线有两条管道,叫A管和B管,现在C管已经开始在建。

    最近,我陪中央领导到嘉峪关、酒泉一带调研,沿线看到钢管正摆在那儿准备往地下埋。一线、二线、三线都从河西走廊经过。另外,在西气东输一线的基础上又规划了二线、三线管道,不仅通到华东地区的上海、浙江,还通到湖北、湖南、江西、广东,一直到深圳和香港。此外,还修了一条支线管道到南宁。现在又批准建设西气东输三线,还要建支线,一直修到四川。目前,天然气基本上在全国已经网络化了,并且为买进境外天然气做好了准备。

    《财经国家周刊》:实施西气东输工程不仅仅是能源领域的大事,对中国的产业带动性也一直被业界所热议。您作为工程总指挥,怎么看待这个工程对中国工业的影响?

    张国宝:这个影响很重要。西气东输的实施大大提升了我国天然气的建设、设备制造和运营技术。

    刚刚决策的时候,我们心中都是忐忑的,因为当时中国没搞过这么长的管道,有一种意见是干脆与国外合资算了,外国人可能还能指点指点我们。当时的提法叫“两头在手中,中间可以不在。”开始的时候,我们跟外国人谈合作,但要价太高,而且只要我们最好的资源,我们当然不愿意,后来没谈成,决心以采用国内的技术为主。

    西气东输最初的管线用钢称X70,那时候中国的技术是解决不了X70的,于是我们组织了宝钢、武钢来攻关生产,后来也攻下来了。随后不断实施科技攻坚,带动了产业升级。现在,西气东输工程中X70、X80的钢管,包括中亚天然气管道都是国产化的,填补了中国钢铁业的空白。

    产业的带动作用还包括后来的燃压机组。当时,我国的燃气压气机组都是100%进口,燃气机是英国的,压气机是美国的,当时也不敢用国内的。现在,我们也开始试用国产的压缩机,电驱动和燃气驱动。有一部分天然气还用于发电,于是,就建了一部分燃气轮机电厂。利用这个机会,我们搞了招标,就是当时的“以市场换技术”,打捆招标买国外公司的多少台机组,要求把技术转给我们。借这个机会我们引进了GE公司、西门子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的燃气轮机技术,因此又带动了国内的装备制造业。天然气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还改善了陶瓷、玻璃等建筑材料的质量,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制氢。

    由于我们在西气东输工程中获得了经验,现在海外的工程,无论是中亚还是缅甸,我们自己的施工队伍干得很好,这也是很重要的成果。

    调整能源结构

    《财经国家周刊》:您曾经长期主管中国的能源领域。中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程度,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如果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最有效的手段有哪几种?天然气在其中的位置如何?

    张国宝:在我看来,西气东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果,就是西气东输管道的实施,调整了我国的能源结构。

    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中国离不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在当然还念这本经。那个时候,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几乎为零,只有少量一点点,就是四川盆地那里,连1%都不到。

    西气东输工程安全运营后,已经达到千亿立方了,其中也包括进口的天然气。虽然这在整个能源结构中占的比重还不高,但是大家已经尝到了天然气清洁、方便的甜头。现在,使用天然气的热情居高不下,不仅是居民用,有些城市出租车也在用天然气加气站加气替代汽油,因为它比汽油的价格还要便宜一些,污染排放也少一点。

    此外,西气东输还推动了环境保护。例如:针对PM2.5居高不下的问题,环保专家研究认为,汽车的尾气排放占的比重最高,占到35%左右,所以,目前很多城市也在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

    还有一些地方利用天然气搞了一些分布式能源,例如:北京市燃气公司大楼,用天然气供热制冷供电,广州的大学城也是如此。

    天然气和电一样也需要调峰,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原来在江苏金坛利用地下盐穴建地下储气库,又建了一些ING接收站,也能起到一定的调峰作用,所以就把ING产业也带动起来了。西气东输的效益还在持续发酵。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大量进口天然气,会不会打破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平衡?气源的供应和价格会不会出现问题?您如何评估中国周边天然气生产国的安全局势和长期供应能力?

    张国宝: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最近我也一直在做调研。

    工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担心,天然气的储量能不能保证几十年的供应,当时是要保证每年120亿立方米,至少连续供应20年。现在到了年180亿立方米,或者维持至少三十年的供应。到底有没有这种供应能力,决策时也有所担心。

    最近,我去了新疆克拉二气田调研。这几年,塔里木又发现了很多气田,所以天然气的储量比原来又高了。此外,原来认为是小气田的,现在又有了很大的发现。

    这次调研,我也在不断地问专家:你们给一个评价,塔里木油田是开发初期还是中期?专家回答说,现在是“非常初期”阶段,因为塔里木太大了,以前我们的技术达不到,所开采的区域也很小,就整个塔里木而言只是开采了很小的一部分,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勘探的深入,发现的气田越来越多。

    目前,中石油划出去12.6万平方公里给大庆开发,大庆开发区里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气田。今年8月份的时候,总地质师告诉我,他们准备在塔里木,再拿出10万平方公里对外招标,让民营企业和外资进入。

    对于中亚天然气管道,也有人常说,国外的形势瞬息万变,如果哪一天变了怎么办?但是我想,对这个风险发生的机率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最初,我们跟土库曼斯坦谈判的时候,从300亿立方米扩大到现在的700亿立方米,如果不发生极端的情况,天然气供应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中国有了中亚天然气管道后,与俄罗斯谈判就处于一个比较主动的地位。总的来看,中亚表现得比较积极,因为他们除了天然气,别的收入来源很少,所以对中国市场很期待。

    改革前景

    《财经国家周刊》:天然气价格改革一直是业内最关心的焦点。请问目前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是如何形成的?今后如何实现与国际天然气价格的衔接?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改革将往哪个方向走?

    张国宝:实际上,我们的价格体系确实不够合理,但国家考虑到民生问题也不能把天然气价格涨得太高,所以只能让国有企业来背。我也经常跟中石油的同志们说,你们别老唱这本经,这对你们并没有利。你们的利润有1000多亿,还老说自己亏,老百姓能听得进去吗?既然利润这么多,整个业务板块里肯定有亏有赚,上游可能赚了,下游可能就亏了,但是上下游加在一起是没有亏损的。

    当然,价格扭曲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我到南非、委内瑞拉去,那里的价格扭曲得太厉害,实际上对这个行业是不利的。国际上的经验表明,过度扭曲的价格会使得浪费现象很严重,而且也影响产业的发展,所以价格应该是能够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一直力图打破能源行业的高垄断现状。在油气管输领域,目前在讨论,应该有切实的办法让民资进入,把管网独立起来,成立油气管网输送公司,这些体制上的改革方向,您怎么看?

    张国宝:这个改革方向理论上是可以,而且有些国家就是这样做的。有的国家一个公司管开采,一个公司管管网。但理论上可以的事情,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实际操作还是比较难,如果把所有的管网都收上来单独再成立一个公司,阻力会很大,首先是大家来建管网的积极性没有了,例如:中石油只管开采,不去建管网。

    现在的建设方式看起来好像不太好,但实际上它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你看中石油、中石化和民营企业都在建管网,还有浙江省内的管网是由浙江省和中海油合资的,福建也是如此。所以,现在至少有中央企业、地方政府、少量民资同时在做这件事情。

    (财经国家周刊)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国家气脉:西气东输背后的天然气消费窘局
  • 西气东输三线核准在即 民资望分食千亿管道投资
  • 西气东输成为分输用户最多管道 已达206家
  • 新疆首条向西气东输输送煤制气管道建成
  • 宝钢股份参股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
  • 宝钢股份参股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
  • 西气东输成为我国目前分输用户最多长输管道
  • 西气东输成为我国分输用户最多长输管道
  • 西气东输二线十月有望通气 郑州将告别限购时代
  • 江西省萍乡接入西气东输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