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贫困县的地产生意开发商巨资投向扶贫项目
近日,广东贫困县东源县被曝光以公益事业用地名义征收的土地,却建起价值6000万元的独栋别墅,而当地政府对此行为大开绿灯。事实上,全国多个贫困县大力引入房企帮助扶贫项目,并成为房企从地方政府置换开发地产资源的“置换条件”。在这一过程中,极易滋生违规及腐败等现象。
扶贫项目获开发商巨资投入
广东河源市东源县违规建高价别墅事件中,由深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深业·塞纳湾项目成为众矢之的。占地约1276亩的深业·塞纳湾原本是以公益事业用地性质名义向村委会征收建成的“县城生活服务区”,还被东源县政府列为当年“十件实事”之一。
然而,公益事业实际上并没有转为公益用途,早在该“县城生活服务区”2009年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前两年,该县2007年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私下便将该农用地拍卖给开发商深业集团。而深业集团顺理成章地享用了公益事业的政策红利,而当地政府除了指出负责2007年出让地块的领导涉嫌违法,并没有阻止该别墅项目的推进,相反,当地规划部门还为其盖大红公章“护驾”。
涉事的东源县是广东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目前尚有78个省定贫困村4万余人正努力脱贫。在全国,像东源县这样引入扶贫开发公益事业的贫困县并不在少数,巧合的是,房地产企业成为当地政府招徕支持扶贫开发的“常客”,而房企更是在支持扶贫方面表现出慷慨解囊的一面。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市政府为了解决农村扶贫解困工作采取的是“区+知名房地产企业+山区镇”的“双到”模式,每个山区镇都有一个对口援建的区和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利用项目支持扶贫。
广州北部山区8个贫困镇为广州市扶贫开发的重点工程,目前已吸引了房企的大量资金投入和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碧桂园计划投入2.1亿元帮扶梯面镇,整体规划援建旅游风情街,并将风情街的商铺无偿捐给贫困村;星河湾投入2亿元援建吕田镇和良口镇;敏捷地产投入1.55亿元援建派潭镇;合景泰富投入1.01亿元援建吕田镇;富力援建小楼镇等。
“房企投资参与扶贫的工程项目十分广泛,但很多项目都显示出政府与房企发展旅游地产项目的心思。”广州某曾参与其中一个扶贫项目的房企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帮扶当地的政府公共设施建设只是一部分,其他的项目与当地旅游地产发展所需要的配套建设息息相关。
以拥有白水寨旅游风景区资源的广州增城派潭镇为例,该镇拥有25个扶贫开发(名村名镇)建设项目,数目在贫困镇中属较多。而记者从该镇了解到,包括学校建设、市政工程风貌整治、镇广场的建筑综合整治、文化中心改造、白水寨风景区各方面改造等均成为了帮扶房企支持政府的项目。
“扶贫助困的慈善用意并没有什么不好,不过,目标没那么单纯。”上述人士直言。
派潭镇政府人士曾向本报指出,该镇获得的上述多个项目建设内容与当地的白水寨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息息相关,该镇也一直致力推动发展旅游休闲产业能有助脱贫。据官方信息显示,政府将在该度假区2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内,依托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和温泉资源,主打生态旅游休闲,拟建成10家五星级标准的酒店,目前已有两家开业。
扶贫获利“水很深”?
派潭镇在全国并不是个案。参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农村地区最有效的开发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成为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趋势。
“扶贫项目就类似于一种置换条件。”广州花都区政府某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政府有完成年度扶贫目标以及出成绩的需求,财政支援不够,有实力的企业来参与支持也是体现社会责任的一面。同时,企业也并非毫无所求,优质的土地开发资源和房地产开发优先权是房企希望通过交换获得的。”
他指出,大力支持当地扶贫项目的房企,能够更快地进入房地产开发。记者查询花都、增城两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得知,参与扶贫的房企不论规模大小,都能获得不同优质程度的开发资源。
此外,记者在广东增城、花都、清远、阳江、韶关等地采访时发现,这种通过工程置换土地资源或其他开发资源,在当地已经成为公开秘密。
增城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对于那些支持该地扶贫开发的房企,政府会大力帮助他们在当地发展地产事业。”他向记者举例,碧桂园在当地多个地产项目,与其投入数亿帮扶建设增城市贫困县,加快广州北部山区的脱贫致富步伐不无关系。
“在扶贫开发县,最常见的政策优惠是对参与开发的企业单位进行税收减免、经费倾斜,参与扶贫开发的企业单位需要承担修桥、补路等发展经济经费。”政府部门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上述政府部门人士透露,这几年政府的政策主导就是通过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措施开展扶贫,事实上,类似基建工程置换土地等公开资源交易的现象在各地有很长历史,“某些地方发展项目,企业进行三通一平、建学校、养老院、公园或者修路等其他工程,就可以低价甚至零地价获得政府提供的土地。”她透露,“同样都是各取所需,与以往低调进行不一样,现在只不过有了些名目,或者通过某些公开形式实现。”
然而,一些违规的行为则容易在“置换”过程中滋生。早前,针对各地争当贫困县“以贫为荣”以及贫困县数量“只增不减”的现象,曾有业内质疑“贫困政策资金下放和项目的开发存在违法操作的行为”,并称其获得上级的资金下拨,又获得社会企业的资金支持,除了通过项目建设进行不正当的利益输送以外,还有可能让实际上不必要的民生工程成了形象工程。
深圳市某中型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曾向记者指出,除了交换资源之外,当地政府希望企业支持某些扶贫项目,解决就业和经济发展问题,会在项目规划上做些“符合企业利益却违反有关规定”的调整,企业明知要冒一些风险也会答应。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