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凌晨,载有第14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的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随着两颗导航卫星成功被送入预定轨道,北斗导航系统离年底前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目标仅一步之遥。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末,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要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随着政策的扶持以及导航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北斗导航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无疑即将迈入自己的高速发展期,
北斗导航系统日趋完善
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并制订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三步走”规划,其中第一步是试验阶段,第二步为到2012年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第三步则是到2020年,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07年,北斗导航系统的第一颗卫星发射升空,截至2011年底,共计10颗卫星进入轨道。而步入2012年之后,北斗导航建设出现明显提速,至今才历时9个多月,就已经有5颗卫星升空。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的推进,也意味着围绕北斗卫星系统的产业化商机即将爆发。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预计,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年底正式具备提供亚太区服务能力,“十二五”期间中国卫星导航企业的增速将提升30%以上,保守估计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
国防安全领域或率先受益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由于缺乏竞争,美国的GPS占据了中国95%的卫星导航市场,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能力的日趋完善,GPS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能否被打破,成为投资者首先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对此中科院院士孙家栋曾表示,北斗导航的系统精确度较GPS更胜一筹,最高可达10米,而且能够覆盖到国内GPS系统所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将对美国GPS系统形成挑战并打破GPS的垄断。
卫星导航产业链包括基础产品、导航终端产品以及运营服务等众多领域。对于未来北斗导航的应用,有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气象和交通将是导航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气象部门利用北斗进行探空、水汽观测、海风海浪观测以及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平台。卫星导航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主要为车辆监控、船舶导航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对于近期同北斗导航产业链相关投资标的选择上,该分析师则认为:“产业链齐全、有上下游技术积累以及占优渠道优势、易获得政府补贴的上市公司无疑是首选标的,综合来看国防安全等领域将率先受益。”银河证券研报也体现了相似观点,研报中表示随着今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亚太区覆盖服务能力的形成,预计该系统将首先在国防、电力、电信等国家战略部门打开市场缺口。
·重点公司
海格通信(002465,收盘价25.59元)
海格通信近日公告称,公司与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为1.12亿元。
国海证券发布研究报告认为,海格通信有四个潜在优势。第一是海外市场拓展取得突破,未来前景可期。第二是,获得政府产业发展资金补贴,体现公司技术优势明显。此次获得的政府新兴产业专项资金计划涵盖公司的卫星通信、北斗导航技术研发等方面,均为公司核心业务,说明公司在无线通信、导航领域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应用能力。
第三是,部队数字化、应急通信网络建设将是公司未来主要业绩增长点。在部队数字化建设方面,所需费用在百亿级别,公司占比达到30%左右,按照国家和军队的要求主力部队全部要在“十二五”末完成;在应急通信建设方面,应急通信网总项目(设备+网络搭建)大概在30亿左右,其中设备占70%以上,公司在这个总项目中的份额占到50%。
第四是,北斗导航产业链面临爆发期,公司优势明显。在北斗导航产业链中,公司的主要优势在于全产业链,芯片-模块-天线-系统-整机,整体利润率都高于竞争对手,通过完整的产业链可以控制终端成本,同时也能给客户提供多路径的解决方案。
中海达(300177,收盘价12.38元)
中海达是国内专门从事高精度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基于高精度GNSS系统工程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的龙头企业,已开发出四大产品线十几个系列数十款产品,实现了从毫米级、厘米级、亚米级到米级等不同精度等级的覆盖,已掌握了卫星绝对定位等数十项核心技术。
中海达的募投项目分别为高精度GNSS产品技改及产销扩能项目,海洋水声探测设备技改及扩能项目,卫星定位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GNSS天线与UHF数据链自主配套项目,其中高精度GNSS产品技改项目达产后,实现测量型GNSS产品生产能力1.1万台/年,GIS数据采集终端生产能力1.2万台/年,系统工程产品生产能力1000台套/年,预计新增净利润4834.7万元/年,水声探测设备项目达产后,实现多波束海底成像系统160台套/年等产能,预计新增净利润1812.8万元/年。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