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不容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一边是亟须破解的青年发展瓶颈,如何找到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成为摆在上海共青团组织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今年以来,团上海市委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和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求,立足自身优势、搭建互动平台、促进资源对接、发挥青年力量、助推青年发展,有效提升了共青团在服务经济工作大局中的贡献率。
“青联是凝聚青年智慧的大平台。”一位领导曾经如此评价。在团上海市委和上海市青联共同开创并重点打造的“凝聚.服务”之“走进”系列中,上海市青联委员的专业优势和行业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宝山,在参观走访了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长江河口科技馆和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后,团上海市委、上海市青联领导以及各界优秀青年代表落座,与宝山区区长以及区职能部门代表,热切交流了宝山邮轮港建设、邮轮经济发展规划,畅谈宝山未来发展的定位和美好蓝图。
“希望借助大家的智慧,为宝山发展和邮轮经济献计献策。”宝山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汪泓在“上海市各界优秀青年共话宝山发展”座谈会上表示。
青联委员和青年企业家们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服务了自己的发展。在了解各区县的不同产业特点、投资政策、区位优势之后,企业家们纷纷作出积极的投资决定。
“青年才俊对话金山发展”活动举办后,上海致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决定走进金山。该集团将在这里建设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占地600亩,项目投资10亿元;同时,特种领域安全防护科技项目也提上了议事日程,这项投资1亿元的项目将实现产值两亿元。另一家企业——上海朗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在金山区投资成立了旭强投资中心、旭涛投资中心、熙程投资中心。
从今年5月起,上海市青联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走进”活动:“走进人大”、“走进长宁”、“走进杨浦”以及“市青联与区(县)、行业青联结对共建主题活动”等。截至目前,参加活动的委员和各界优秀青年近550人次。
团上海市委相关部门表示,将把嘉宾的重要观点和建议及时整理,报送市领导决策参考,并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提案议案,推动政策制定和完善,大力推动各类研究成果的形成和转化。
因为推动了建设项目的落地,为区县发展出了力,现在“走进”系列的每场活动都受到各区县的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有的区县为了争取活动落地,竞相排队等候。
“以前是团组织找上门,现在是我们区县主动请智囊团上门。”一位区县干部如是说。
“软件著作权的核心技术人员,其个人所得税的返税政策是什么样的?”上海南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曹彤宇向上海市税务局副局长胡兰芳发问。胡兰芳当场解答,之后相关部门迅速联系该企业。目前,部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这是发生在“对话.同行”午后财经茶座之“财经政策减负对话小微企业发展”活动上的一幕,一位青年企业家在会后表示,大家就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和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坦诚交流,能够增进沟通、启迪思路,“气氛宽松而平等”。
该系列活动至今已举办5场,每场均邀请政府相关部门、知名学者、企业高管等参加,包括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等在内的多位重量级专家学者参加对话,阐述观点,分享智慧。
主办方团上海市委希望,通过该系列活动,可以逐步建立起企业与政府机构、企业之间长期较为顺畅的政策沟通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促进各方优势在对话中融汇互补,服务各类人才在同行中携手共赢。
针对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海市金融青联的工作思路是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资源优势,做到“对接两头、择优遴选、充分服务”。所谓“对接两头”就是把握提供贷款的金融企业和区县、行业青联及团属社团中有融资需求的委员这供需两方面。“择优遴选”就是依托各级青联组织优势保障被推荐企业的质量,同时聚焦当前上海重点扶持的科技、文化、创意、航运、农业、物流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充分服务”就是由金融企业提供专人、专项、专属的融资指导服务。目前,活动已经实现了32家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对接,总额预计为4亿元人民币。
如果说企业是经济体的细胞,那么人才就是为细胞提供养分的血液,新鲜血液的流动也为经济体带来了生命力和无穷的可能。
如何服务和凝聚各类人才,如何引领人才走上大舞台一展风采,也是上海共青团组织始终在思考的课题。
去年,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世纪公园,4万多名青年创意爱好者涌向2011“行动你的创意”上海青年优秀创意大展。活动为500多名最具潜力的创意达人、184个最具创意的都市品牌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
将于今年11月举办的第二届青年优秀创意大展现已在全城招募:参展企业将有机会获得融资绿色通道和服务,优先申请加入行业协会的机会,以及专题推广等。
近年来,上海为青年创业人才提供了许多脱颖而出的机会,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海青年创业先锋评选活动和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分别指向创业不同阶段和层次的青年人才,发现和培育了一批创业青年。
在去年举办的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90后”的王娅冬是20位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这名在校大学生将要创办一家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产品是与“暖宝宝”作用相反的“冰宝宝”。“我们的技术来源于东华大学生物研究所课题组,拥有多项专利,市场需求量巨大。”
吸引王娅冬参赛的除了对新产品的信心,还有大赛背后的资源:大赛组委会搭建大赛资金资助平台,并帮助符合贷款申办条件的参赛者获得急需的资金支持,单个项目的资助金额最高可达100万元。导师团也不可小觑,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授、兴安证券副总裁吴冲以及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徐本亮等,都来为29名初步候选人提供培训和辅导。
举荐优秀人才、凝聚业界精英的平台还有不少,比如上海青年建筑设计师“金创奖”创意大赛吸引了众多青年设计师,以及各高校相关专业在校学生。
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则打造了一批品牌项目,如每年举办的“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评选活动、“上海IT青年创新创业行动”等,致力于培养、举荐、造就一批善于创新的高素质青年人才。
“共青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要依靠青年、发动青年,把广大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团上海市委书记潘敏表示。
一方面通过组织青年建言献策、动员青年岗位建功、抓好青年就业创业、激发青年创新活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发挥生力军作用;另一方面团组织搭建平台,解决青年的实际困难,在青年和团组织以及社会资源之间搭起了一座“桥”,这就是上海共青团组织在服务经济发展、服务青年发展的过程中交出的漂亮答卷。 |